卫生系统先进主任医师先进事迹发言稿
中国好人侯洪春事迹材料
侯洪春,女,1962年8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硕士学位,现任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兼任山东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济南市医学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洪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医德高尚,技术精益求精,为妇幼保健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她十几年来悉心照顾家中的四位老人,关心爱护家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爱心之歌。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卫生系统五好家庭、历下区三好家庭。中国好人侯洪春事迹材料
1997年,她的弟弟因意外离世主任工程师转资深工程师发言稿,失去唯一儿子的父母悲痛欲绝,她把父母接到济南,带父母外出散心,安慰开导,使他们从悲伤中走出来。1999年,侯洪春的公公突发脑溢血,偏瘫在床,考虑婆婆年高体弱,无法照顾公公,马上把公婆接到家中,自此四位老人都住在她的家里。不久以后,婆婆又罹患卵巢癌。得知消息,侯红春大哭一场后擦干眼泪,从此,和婆婆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抗癌路。一次次的化疗、理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省中医医院、北京中医院都留下了侯洪春搀扶着婆婆看病的身影。
她白天在单位忙工作,工作之余总是陪伴在老人身边。此后的十年,公公先后多次发病,病情越来越重,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她总是耐心的解释、安慰老人,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有时工作了一天的她回家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多想躺在床上睡一觉,可是看到躺在床上病重的老人,她又开始为老人做饭、洗衣……她的辛苦和坚持让老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侯洪春却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我有这个机会陪在老人的身边尽孝道是我的福分。
十几年来,公婆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在住院,她为老人端茶递水,换衣擦洗,端屎端尿、洗脸刷牙,十几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直到2010年两位老人先后辞世。言传身教,侯洪春的儿子对老人也是十分孝顺,寒暑假主动在家照顾已经是植物人的爷爷,看着懂事孝顺的儿子,侯洪春感觉很是欣慰。如今儿子已经顺利考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为一名在读硕士。2003年副主任医师就职表态发言稿,老家的叔叔患病去世,两位堂妹还在上学,婶婶收入微薄,侯洪春夫妇毫无怨言地负担两个妹妹的全部学费,她们的升学、生活、工作、婚姻事无巨细,都在姐姐的心里,直至两个妹妹读到大学,读到博士,使她们时时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爱。
人们常说做儿女的忠孝不能两全,然而,侯洪春却是两不误,都做得那样尽善尽美,既是好医生又是好女儿、好媳妇、好妈妈、好嫂子。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济南市儿童医院丁明杰同志事迹介绍
丁明杰,小儿呼吸病专家,济南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儿科支气管镜术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常委、小儿肺功能协作组成员,省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哮喘协作组副组长,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济南医学会儿科、病案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济南市儿童医院丁明杰同志事迹介绍
工作36年来,凭着对儿童健康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她以精湛过硬的专业技术、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科室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赢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小儿呼吸病的诊治达全省领先水平。多年来,加班加点已成了她的习惯,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来到病房了解病情、查看病人,为白天的工作做准备。只要医院有危重病人,无论多晚都随叫随到。她对待患儿始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下班之前总是把危重疑难病人的注意事项详细的交代给值班大夫、护士及患儿家长,并保持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及时沟通。2009年夏天一个雨夜的11点多,医院打来电话,有一对患重症肺炎的双胞胎患儿,情况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抢救,随时都会出现生命危险。当时她家住在离医院10多公里处,想到医院有等着抢救的孩子,她不顾铺天盖地的大雨,踏着已经没过双膝的积水,忙着招呼远处的出租车,由于没有留意到马路牙子下暗藏的下水沟,一脚踏了过去,被内藏的铁丝划得生疼,那一刻她不顾伤脚,站在马路中央奋力张开双手拦车,在接连拦下4辆出租车后终于拦下了一辆空车。在车上,她一面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一面又催促着司机快点儿。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成功将孩子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看着两个小家伙呼吸由急促转为平稳,各项监护指标归于正常,她的心才放了下来。此时的丁主任已全身无力。头晕目眩。由于长时间在外淋雨打车,丁主任的体温升至39度多。后来,在雨中打车奔跑划破的腿伤因继发感染,而出现了蜂窝组织炎,治疗了很长时间才康复。
近几年,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等防控任务重,作为小儿呼吸病知名专家,丁明杰一马当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承担了省、市重症患儿救治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卫生部防治指南副主任医师竞职发言稿,参与制定各种救治方案、预案、流程、诊疗常规等,多次深夜参加全省督导、会诊、抢救工作。多少个半夜三更,接到紧急救治任务通知后,顾不上与家人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开家,奔赴医院抢救患儿。她服从大局、勇挑重担、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精神,以及高水平、高质量的救治工作,得到医院及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她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奖”,全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两好一满意”质量明星,济南市劳模、全市卫生系统“十大杰出职工”、“十佳医师”、“廉洁行医先进个人”、百名“医界女杰”,所在的呼吸科先后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活动先进集体、医院先进科室等称号。
用真诚和爱心谱写生命的乐章
——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外六科主任谢新敏
自进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来,不论是带头急救塌方被压的消防战士,还是抢救被其他医院拒收的断指青年,谢新敏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不管患者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还是一贫如洗的痴呆流浪汉,他都是“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无论是20多个小时的手术导致虚脱头晕,还是进修时为了学习10几小时顾不上吃饭,他都能做到“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行医20年来,谢新敏是全院公认的“大好人”,是患者眼中不折不扣的“大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孙思邈立下的准则。——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外六科主任谢新敏
作为创伤骨科、创伤显微外科的带头人,谢新敏始终发扬人道主义精神,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一贯视病人如亲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他把病人当亲人,他经常说:“对病人的痛苦,我们要看在眼里疼在身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的亲人生了病但碰上一位不负责任、冷若冰霜的医生,我们会不会一筹莫展?会不会急得火上浇油?会不会也想着找医生理论理论?他们找到我们,就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绝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感同身受,是每个医生每天的必修课。”
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老谢。“老谢”这个称呼是当年的外科主任,现在的济南市卫生局局长贾堂宏给起的,在三院流传至今。1990年,刚刚参加工作的谢新敏才20出头,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被贾主任冠以“老”字,可其他人心里都清楚,因为他“太老实了”。大家都知道,只要是为病人的事找到他,他从来不推诿,总是能做到有条件帮,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帮。
2005年,腊月,呼啸的北风吹落了枝头最后一片枯叶,窗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凌,正在值班的谢新敏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下午五点,他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他打了个寒颤优秀主任医师党员发言稿,潜意识里,他觉得今晚又回不了家了。
“谢主任,120刚拉回来一位流浪汉,有点老年痴呆,腿部严重冻伤,身份不明,咱们科里要不要收下?”
谢新敏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收!为什么不收?”他迅速系上刚刚解开的扣子,快步走出办公室,招呼同事准备急救。
刚刚送来的老汉蓬头垢面,衣服脏的看不出颜色,混浊的眼睛呆滞无光,身上还散发着说不清的恶臭,担架抬到哪里,路人都掩鼻快速走开。谢新敏看到老人后,二话不说,即刻把他推进了手术室。
漫长的手术后,老人的腿保住了,但由于联系不上家人,他日后的照料问题难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谢新敏坚定地说:“你们不用担心,老人我来照顾。”
从那以后,谢新敏又多了一份牵挂。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到病房,第一件事就是为老人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做饭、再回到病房给老人喂饭;晚上临下班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到老人病榻前查看病情,为老人翻身,倒屎倒尿。天寒地冻,为了让老人更暖和些,他自费买来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还经常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有好吃的东西他也总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孩子吃,送来让老人吃。
为了这份额外的工作,谢新敏那段时间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曾有人叹息他说:“你太累了,一个被自己孩子遗弃的老人,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你到底图什么?”此时,他总是会憨厚的一笑:“你说我能图什么?就是觉得一个老人辛苦一生,最后流落街头,腿部还严重冻伤,被送到咱们医院了,咱总不能再推出去!咱三院绝不是唯利是图的地方。我啥也不图,就是图个心里踏实,看着他,就想到了我父亲,谁家没个老人呢?”
虽然谢新敏和全科同事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老人,但很遗憾的是两个月后,老人还是去世了。谢新敏亲自买来寿衣为老人穿上,嘴里喃喃自语:“老爷子,你安心的去吧,在这边受过的罪,那边不会再受了。”在场的人无不感动的泪流满面。
2006年,一位骨盆骨折的病人大便困难,由于会阴部挫伤严重再加上病人便秘,病人肛门疼痛难忍,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谢新敏决定亲自给他往外抠。他挽起袖子,戴上手套,一下、二下、三下……晋升主任医师发言稿范文病人家属忍受不了室内的恶臭,一边干呕一边掩鼻走出病房,但谢新敏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一点一点地将淤积在病人体内的粪便抠了出来。
20分钟过去了,他硬是从病人直肠内抠出了700多克大便。愁眉苦脸了多日的病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满含热泪地说:“谢谢!谢谢!”病人家属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握着他的手,面带愧色的连连说道:“真没想到我们做子女的都不愿意干的事情,您替我们干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
谢新敏同志廉洁行医是有名的,他从不收红包。在医院有时看到他在前边跑、有人在后面追的场面,那是他在躲病人的红包。每当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谢新敏。
苏国海同志事迹简介
苏国海,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济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医师、“平凡魅力,感动齐鲁”十大人物、济南市劳动模范、泉城十大杰出青年和济南市拔尖人才。他是全市卫生系统内少见的领导、同事和病患都交口称赞的好人、好医生。一、恪守医道,至诚至信,为患者打通绿色通道
他坚守不收红包的承诺,诚实服务于民。自工作以来,他从未受过患者的一份钱物,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德情操。他诚实为病人服务,多年来,分管科室从未有纠纷和医疗事故,这在如今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实属难能可贵。苏国海常说:我是站在病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医者,应时时怀有感恩之心,唯一能回报病人的就是不断精进医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对专业的热爱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心血管疾病中重急症最多见,病人多无先兆,且夜间发病较多,不可能就诊时带很多现金,但时间就是生命,机会稍纵即逝。他大胆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就是先手术后缴费,这在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这需要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对患者有一片赤诚之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规避高额欠费、治疗不利等重大风险,赢得患者的信任。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苏国海关爱病患、精进业务的脚步,他义无反顾的做了,并做成了全省第一和唯一。绿色通道建立这么多年来,在他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开展急症介入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0余例,血管开通率100%,手术病人死亡率仅为1%(一般国际水平为10—20%),现在他创建的中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依托中心,他在全省率先开展INSYNC三腔起搏治疗严重心力衰竭、VITATRON起搏、AT500起搏预防治疗心房纤颤等疾病,填补了山东省空白,把全省心脏起搏电生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办公室主任演讲稿,心房纤颤及复杂性快速心律实诚射频消融治疗也走在全省前列。此外,还开展了其他各类心脏手术近万例,使许多病人再次拥用了鲜活的生命。这些为他在业内奠定了极高的学术地位,他连续10年担任国内心血管专业最高水平的北京长城国际心脏病会议的主席团成员,多年来,由于他坚守对患者的承诺,真诚所致,从未有欠费和纠纷等情况出现,创造了一个从零开始做到业内翘楚的奇迹。
二、恪守医品,笃定信念,全心服务病患
苏国海拥有高超的医学技术的同时,还怀有一颗大爱之心。他常对他的学生说:“对于病人我们要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时时去安慰,说到就要做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工作那一天起,一年365天他都以医院为家,有危重病人的地方,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当上主任后,夜间赶到来院会诊、抢救病人一月常有近20次,但他从来不觉辛苦,认为这是职责、是信任。一次,一位近80岁大娘因心脏病住院,发作频繁,心房率快的时候到300多次,急需手术,但老人担心自己年纪大,手术会发生意外情况,坚决不做。苏国海听说后来到老人床前,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您这病不做手术非常危险。这类手术我做过好几百例了,年龄也有比您大的,一例也没有失败,成功率百分之百,所以请您相信我,而且我有信心帮您康复。老人吃了定心丸,愉快接受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当时在场的几个年轻大夫都为他捏一把汗,现在医疗环境非常复杂,一般大夫不把话说满,一方面确实常有意外发生,另一方面要保护自己。像苏国海这样为病人不顾自己危险的医者十分少见。这不仅是艺高人胆大的体现,也是坚定践行自己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的医者承诺。因为他认为,患者的生命比自身的声誉重要得多!
苏国海是一名心内科介入治疗医生,经常需要在X射线下做手术。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中,有时根本来不及防护,需要在X线照射下连续工作4、5个小时,相当于给自己连续拍1000多张X光片,十分损害身体,抵抗力也会明显下降,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很多。多年来,他不顾射线的损害,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长期的工作使他患上放射性肠炎,连续做几台手术他就会不停腹泻,泻到近乎脱水,人根本都站不起来。然而,一听说有重病人来,他马上精神抖擞,冲在最前面,大家都暗地里称他为“医神”。苏国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最真、最纯、最实的医者之道。
三、恪守医德,无私奉献,引领行业新风
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和宗旨,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和高超的医术严格要求自己。苏国海常说:医者需济世为怀,心存仁义,对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和爱护,视他们如亲人教导主任发言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许多病人都知道苏国海的家庭电话,接到病人的咨询电话,再忙再累他也耐心的解答,细心的指导;他为不计其数的贫困病人捐款、捐物;恪守入党誓言和医者之道从不收受红包和回扣;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农民、工人还是领导、企业家,他都同样耐心细致;近3年,他还用业余时间在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授课、讲座或学术报告200余次,为培养心血管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苏国海手中一把刀,游刃心间,始终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安全驮过河。他德高医粹,始终践诺“人民群众把生命交给我,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的誓言,领导说他是优秀的医生,同行说他是医界的楷模,患者说他是救命的恩人。
用“艾”之心挽救受伤心灵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慧,山东好人(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杨慧,女,46岁,是我市最早从事且现仍坚持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但她以无私博大的爱心和极大的勇气承担着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身份以外的道德和责任。她以为公、为民的服务理念,规范、优质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为数千人提供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咨询和心理辅导,接待面对面求咨者和病人数千余人,处处体现了为政府分忧、为艾滋病患者解难的良好风范。因为她深刻体会到,作为艾滋病防治队伍中的一员,她从事的不单单是一项工作,而是时时处处需要付出爱心和诚心的公益性事业。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慧,山东好人(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爱心连线用温情话语点燃生活希望
2004年,济南市设立了艾滋病防治热线,热线开通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四面八方的求询者频频拨通了热线电话。“我是济南的一名普通市民,几年前曾有过高危行为,现在淋巴结肿大,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杨慧听到后,首先安慰对方,让他不要紧张,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同时建议到当地疾控部门做抗体检测。她和同事们的这种服务态度和精湛的咨询技巧,也吸引着各地的求询者慕名而来。有一次,一位外地的求询者,来到后诉说了自己所遇到的不测,在车站钱包被偷,返回的路费成了难题。杨慧二话没说,毫不犹豫的从自己钱包里把仅有的200元钱塞到对方的手里,让那位求询者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善良是她的本能,而这种本能的释放则来自于她潜意识中有一颗爱心驱使。
各种各样的求询者她都遇到过,胆小的、恐惧的、强迫的、反复絮叨的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但杨慧总是不厌其烦,富于热情,充满爱心,努力帮助求询者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慢慢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放松地面对今后的生活。2010年有一位求询者患有抑郁症并怀疑自己感染上艾滋病,每天都要打电话点名找杨慧咨询,有时一天给她打五六遍电话,重复咨询同一问题,杨慧每次都让自己保持耐心,一边为他详细讲解艾滋病知识,为他消除心理疑惑,一边鼓励他看心理医生,就这样持续了近半年,有一天他高兴地专程找到杨慧,领她走到办公走廊,十分地感激说:“杨大夫,如果我不是遇到你,我现在的状况无法想象,请接受我的感激之情”,说完拿出一张卡悄悄地塞给她,杨慧婉言谢绝,对他说:“你只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快乐的生活,我就非常高兴了!”
心灵使者为病人重铸美好生命期盼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疑就像法官判了“死刑”一样,内心中充满着恐惧、焦虑甚至厌世的感觉,所以患者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艰难的工作,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处理不好,极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医改办主任发言稿范文。在实际工作中,疾控艾防工作人员就像一根红丝带,一头连着感染者和病人,一头连着社会。想病人之所思,帮病人之所需,这是杨慧多年来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基本保证。为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感染状况,杨慧经常深入山村、社区、街道,为他们送去心灵的温暖,送去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有一天,一名求询者到疾控中心做HIV抗体检测,第二天当他得知自己是一名艾滋病病人时,当即瘫倒在地上,面对这种情况,杨慧赶紧将他扶到椅子上,倒上水,慢慢的开导他,为消除他的恐惧心理,她经常拉着他的手进行安抚,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经过一上午的反复劝说,他当面答应配合治疗,杨慧看着他颓废的情绪,十分担心,更怕他走后发生意外,杨慧觉得这时候他最感无助,他可能无人倾诉,为便于联系,以便提供咨询和帮助,杨慧主动将手机号码留给了他,告诉他随时可以和她联系。晚上九点多,他打来电话诉说到:上午离开后,他想了很多,原本想到火车站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一想起上午对他的开导,想起自己的责任,在疾病面前不能做一个懦夫,于是放弃了愚蠢的想法,决定面对艾滋病勇敢地活下去,为家庭和社会尽一份爱心;同时要求作一名防艾志愿者,共同为抗击艾滋病做出一点贡献,听到这些,杨慧的眼睛湿润了,担忧的心也放下了,也为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事情杨慧经常碰到,每一个病人都很悲观、痛苦。杨慧始终以满腔的真情,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赶走了感染者心头的恐惧,成了患者的知心朋友,患者都亲切得称她“杨姐”。同时杨慧深感责任重大,只有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工作,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社会对他们的不歧视,才能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社会传播,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她常说:大家都觉得我们从事工作很危险,又有许多阴暗面,但我们觉得我们的工作很“阳光”,因为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医治病人身体的伤痛,还能帮助修复心灵的创伤,这是医者仁心的最好体现,特别是通过我们,可以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偏见,让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艾滋病感染者走出阴影,共享阳光。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怎样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懂得了奉献的价值和意义!
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温暖受伤的心灵,用一颗真诚的心挽救无数的生命,以一颗无私博大的爱心,为全市筑起了一道抵御艾滋病的安全防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她要用自己的奉献之“艾”伴红丝带永远高高飘扬!
多年来,杨慧同志敬业爱岗,业务上勤于钻研,工作上乐于奉献,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医学科普先进工作者、济南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等荣誉称号。
杜毅同志事迹材料
杜毅,男,汉族,1971年5月10日,中共党员,现任济南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积极探索,促进显微根管治疗技术上台阶。2004年底医院为了拓展业务,从美国购进了显微根管治疗设备。但是,当时由于此项技术在国内仅有少数几家院校开展,而且均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尚未形成成功的技术理论文明办主任发言稿范文3篇。杜毅同志通过一切途径借阅国外的文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显微根管治疗技术。近年来,利用显微根管技术,治疗各种口腔内科疑难病例近3000例,取出各类断折于牙齿根管内的器械1800余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使以前被认为无法治疗而必须拔除的牙齿得以保留。除外根管显微镜治疗技术,他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包括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GTR)技术、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手术、牙冠延长术、MTA封闭开放根尖口和侧穿根管修补、热牙胶充填技术以及树脂粘接法劈裂牙保存技术。新技术的开展及大量成功的病例使济南市口腔医院这样一个市级医院的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在全国高手林立的口腔界具有了一席之地,口腔内科被推荐参评全国重点专科的评选。
爱岗敬业,视患者如同亲人。杜毅同志认为:良好的医德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在对病人有爱心,对工作热心,对同事关心。在诊疗过程中,他始终尊重和体贴每一位患者,无论是什么样的患者,都要一视同仁。在其诊治的患者中,有近90%的是慕名或是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疑难病例。所以经常要在诊疗椅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长此以往,患上了严重颈椎痛、肩周炎。在行医过程中,始终恪守廉洁行医的原则,多次拒收红包。那些来自患者的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使他更加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也使他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脚踏实地,做好学术带头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学科带头人,杜毅一直致力于开展和推广新业务、新技术,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的同时,及时将自己在业务上的心得体会与其他的医生交流分享。每周组织2次“班后30分”交流讲座,使科室临床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2010年“登士柏”杯全国根管治疗技术大赛中,科室获得医院专家组第一名一人次,初级组2、3等奖各一人次,这在全国的口腔医院中,也是唯一的。所在科室也被评为济南市工人先锋号。
勇挑重担,做开路的急先锋。2009年,医院先后建立了牙周粘膜诊疗中心、显微根管诊疗中心和牙齿美容诊疗中心,这三个中心的筹建重任交到了杜毅同志的肩上,为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从构建科室管理制度入手,无论是医生、护士到洁牙技师的培训,还是专业设备设施的配备,无不亲力亲为,仅半年的时间,市口腔医院内科重要的三个治疗中心完美的展现在患者面前。
扎根基层奉献百姓
——济南市中医医院商河分院“敬业奉献好人”王军事迹材料
2008年,王军被任命为济南市中医医院商河分院(商河县殷巷镇卫生院)院长。他牢记领导的嘱托和肩上的责任,舍弃了安逸的城市生活,远离了省会的繁华,割舍了家中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来到商河县殷巷镇卫生院,面对萧条空荡、杂草丛生、人心涣散的卫生院,他一干就是五年。 ——济南市中医医院商河分院“敬业奉献好人”王军事迹材料
此时的王军,年仅32岁,妻子是济南市中医医院急救中心的护理骨干,整天忙忙碌碌“三班倒”;女儿刚满1岁,蹒跚学步,正需要看护;父亲因病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母亲因照顾生病的父亲、操劳家务,落下了一身疾病;岳母患有严重的风心病,多次紧急抢救,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时刻离不开家人照顾……,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面对领导的信任和肩上的责任,王军同志没有退缩,更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的条件,他毅然舍弃了小家,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面对殷巷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条件差、管理不规范、职工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困难,王军同志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深入科室村居调查研究、和职工谈心了解情况、到村居和老乡拉家常,了解对卫生院的意见和建议,他结合殷巷镇的实际,在市中医院党委及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明确了“保医疗基本服务,提医疗技术水平,扬中医特色优势,树惠民利民品牌”的卫生院建设发展思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王军带领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县率先完成了辖区内35处村卫生室的一体化建设,并通过了达标验收工作,完成了辖区内6万居民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建立完善了医疗、财务、新农合管理、药械等各项管理规定,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培养锻炼了一支讲政治、重实干、业务水平较高的的医护队伍。卫生院业务总收入由2008年的108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360万元,职工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王军时刻把患者的健康放在心坎上,满腔热情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晚上,卫生院来了一位头外伤的小学生,由于伤口污染比较严重,需要打破伤风抗毒素,但这个学生皮试反应阳性,只能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种药只有市级以上医院有,因时间较晚,家长找不到汽车带孩子到济南就诊,学生家长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办好。王军立即安排好值班,自驾车一百多公里,带着爷俩直奔济南市中心医院注射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来回4个多小时,他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孩子家长掏出钱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婉言拒绝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车间主任发言稿“谁还不会遇见点儿急事儿?只要孩子没事就行!”……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五年来,王军扎根基层,处处以关心患者、服务百姓为己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他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得职工群众和当地乡村医生拥护和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卫生系统十大杰出职工”、“济南市卫生系统‘最美卫生人’”、“济南市卫生系统道德模范提名奖”、“2010年度全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杜德田同志见义勇为事迹介绍
2012年11月9日上午,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在省城小清河边的五柳岛公园北岸玩耍时不慎落水,其父亲为救儿心切,纵身跳入河中,将孩子抱起。但由于河水冰冷,水深三米有余,棉衣逐渐湿透增加了活动阻力。河岸是直上直下的水泥墙壁,水面离岸上近三米。父子二人仅靠墙壁上五厘米的台阶支撑,根本无法自救上岸,只能大声呼喊救命。眼看体力不支,父子二人随时可能被淹没在冰冷的河水中,两条鲜活的生命危在旦夕。情势非常危急。这一幕正巧被正在岸边经过杜德田看到,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脱掉上衣,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起孩子。后同岸上的群众一起,将父亲救上岸。父子获救后他便悄悄离开了现场。后经记者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他。面对镜头,他真诚地说:“这是应该做的,谁都不会见死不救,何况我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的。“《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等媒体刊登了他的事迹。 杜德田同志之所以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做好事不留名,与他平时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他自幼接受的是共产主义教育,受雷锋、王杰等英雄事迹的熏陶,造就了善良热心,助人为乐的性格。十八岁入党,做农村基层领导工作,多年来一直践行着入党誓言。大学实习时曾为抢救病人献出自己的鲜血。80年代末济南市推行公民义务献血,把献血救人视为己任。积极带头义务献血,认为推行义务献血是政府和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并多次无偿献血,被评为济南市献血先进个人。从医半生,从企业到事业,从来不收受病人及家属的财物,即便是朋友因医务送礼,不能拒绝,也会事后以更高价值的礼品奉还。多年来所到单位,热情为职工及其家属服务。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小到修修补补,大到修路修房,有求必应,无所不能。不管是走在路上还是在任何公共场所,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于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还多次帮助外地来济有困难的人员,给他们买饭,并送到火车站自己掏钱买票送走,从来不留姓名。
杜德田在单位也是勤勤恳恳,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经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努力学习,在工作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了各种药品制剂的生产流程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及网络配置等技术知识。分管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自己出资购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奠定了中心信息化基础,从物质和技术知识方面为后来的卫生科技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不争名夺利,无论是评比还是奖励,从不争抢,对下属也一直是平等取利,从不多拿多要。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以敢于吃亏、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众多赞赏。正是因为平时的修养,才能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他说:“将一如既往,无论在任何时候碰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就是明知有危险也不会退却。”
用爱心传递真情用行动诠释责任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社区管理科副主任“助人为乐好人”苗红事迹材料
苗红,女,1967年6月出生,现任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社区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针灸学会委员、济南市全科医学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奖、全国中医药工作创建先进个人、济南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社区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济南市社区文明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2010年10月,被市卫生局选派赴美国贝勒医学院进行为期42天的社区医学师资培训学习。—--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社区管理科副主任“助人为乐好人”苗红事迹材料
从业24年期间,她始终坚持工作在基层的第一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经常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重点走访社区中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且竭尽全力予以帮助,赢得了居民朋友的一致赞誉。
一、用真诚去感动病人,用行动去温暖病人
家住西苑小区的杨焕魁老人已快80岁高龄,1996年突发脑血管病,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当时企业不景气,夫妻两人都下岗,生活困难,苗红不仅为杨焕魁老人进行针灸康复治疗,而且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2002年,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苗红调到了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社区医疗工作,恰巧杨焕魁老人也搬至西苑小区,从那时起,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苗红总是定时出现在杨焕魁大爷家,为他量血压、听心肺、做康复指导。十几年来,苗红始终如一的服务,让大爷一家人很是感动,早已把苗红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
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弘扬助人为乐精神
家住西苑小区的王鑫由于家族遗传性疾病,父子二人均患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瘫痪在床,生活非常困难。苗红得知此事后,主动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并与同事们为其捐款捐物、送医送药。3年前,王鑫的父亲去世,母亲失业,孤儿寡母就靠仅有的低保金维持生活,苗红带领她的同事们按时到他家中为其免费查体,指导其翻身、喂养,为了避免长期插尿管引起泌尿系感染,还定期为其做膀胱冲洗,并在炎热的夏季为其送去防暑降温物品,在寒冷的冬季为其送去床单、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还在母亲节为王鑫的母亲免费查体……苗红同时热衷于其他的公益事业,她积极参与春蕾捐助活动、单亲母亲帮扶活动和灾区捐献等各类献爱心捐款活动,发挥了助人为乐的榜样作用。在她的带领下,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该集体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大爱无声情“艾”至浓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敬业奉献好人”潘晶事迹材料
有一种爱叫默默无闻,有一种情叫无私奉献。有一种传染病叫艾滋病,有一位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检验人员叫潘晶。—--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敬业奉献好人”潘晶事迹材料
潘晶,女,39岁,2003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自2007年起进入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存在高度危险的艾滋病检测岗位上。艾滋病的确诊只能依靠实验室检测诊断,并且艾滋病现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被确诊为艾滋病就相当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所以,潘晶同志的工作不单单要面对艾滋病血样的高度危险性,还要面对每一份实验结果的极度责任性。因此她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份监测样本,她经常在独自实验室里一呆就是整整一天,为让焦急等待的检测者及早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而主动加班到深夜。
潘晶深知每一份血样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一生的路程,一个家庭全家老小的幸福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她在平时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了大量的爱心,洒下了辛勤的汗水。6年来,准确检测血液样本万余份。负责的济南市辖区内的72家艾滋病网络筛查实验室检测水平及创建标准不断提升,方便了相关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方便性及准确性。
为了不断提高我市艾滋病检测工作水平,潘晶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刻苦钻研检测技术,先后建立了HIV蛋白印迹检测技术平台、CD4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平台,位我市成功创建开展艾滋病确证和艾滋病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检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潘晶同志在加强实验室自身质量控制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国家的能力验证,每年都要接受国家疾控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的的三次PT能力考核,至今连续三年,每次都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优秀。每年2次参加省级考核也都以优秀成绩通过。
潘晶同志的优秀表现获得了领导及同事们的肯定。先后获得济南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个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