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见面礼仪的基本礼仪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礼仪。常见的见面礼仪有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亲吻礼、吻手礼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见面礼。中国见面礼仪最基本的有哪些呢?一起来中国礼仪文化里看看。
中国见面礼仪的基本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二、生活中见面介绍礼仪
介绍的场合
双方见面后,宾主就应相互介绍。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为宾、主双方充当介绍人和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三种情况。在无第三者的情况要进行自我介绍,其常用语言是“我叫,在某单位工作。”“恕我冒昧,我是某某单位的。”“您就叫我好了”。如果一方是二人以上,则由身份最高者出面做自我介绍,然后再将其他人员按一定顺序一一介绍给对方。
如何介绍
为宾、主充当介绍人商务礼仪:礼仪是有效的沟通技巧,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一般是,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客人、年长者和女士的尊重。
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时,要说“您好”“久仰久仰”或“见到您非常高兴”,并主动握手或点头示意,表示友善、创造良好气氛。
有些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这样双方见面时,只需将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递给对方即可。
若宾主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就可以了。
在双方介绍时,如遇有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方人员可作相应的表示,万不可推却或冷淡处之。
不同场合的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公务员之家: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在非正式场合,自我介绍要注意一些细小的礼仪环节。比如,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谈,你想加入,而你们彼此又不认识,你就应该选择甲乙谈话出现停顿的时候再去自我介绍,并说一些:"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很抱歉,可以打扰一下吗?我是。""你们好,请允许我自己介绍一下……"之类的话。如果你参加一个集体性质的活动迟到了,你又想让大家对你有所了解,你就应当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是,是公司销售部经理,很高兴和大家在此见面。请多关照!"
三、各国初次见面的礼仪
澳洲
澳洲有碰鼻礼,而且碰的越多,说明关系越好
非洲
非洲~人见面都相互给对方1元~~表示祝对方财源滚滚。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Africa)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经济落后,来我国旅游的人很少。非洲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礼仪比较复杂。非洲人喜欢自由活动,比较散漫,对女服务员有时态度放肆,也不善于整理房间。
在接待中要注意客人的国家原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譬如坦桑尼亚原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客人除了本民族的习俗外,还带有英国人的习俗。而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国家的客人则带有法国人的习俗。非洲各地礼节不同,例如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较有礼貌。中非部分黑人的见面礼节不是握手,而是自己的两手互相握住,在脸前摇动,表示问候。
欧洲
欧洲各国则更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不可吻出声响。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行此礼,且中方人员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
德国
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随便送;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要做好细致周到的安排。
英国
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
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送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
意大利
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
法国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荷兰
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到荷兰人家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俄罗斯
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
拉美
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商务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否则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中亚
印度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东亚
朝鲜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日本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在日本鞠躬要哈腰,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您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您鞠躬应该越深。您的声音和态度应该平静,不要嘈杂。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品,收礼人可以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有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做客,送菊花只能15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16瓣的菊花。
西亚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禁忌猪肉类食品,也不使用猪皮制品。他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告别时多讲祝愿的话,如"真主保佑你一路平安","真主保佑你全家团圆"等。伊斯兰教徒每天做礼拜五次,礼拜五也不例外。礼节动作各地不一。例如一部分阿拉伯地区的人见面,一般以左手贴在胸前,右手举在额前表示敬意。
阿拉伯和伊斯兰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社交场合中握手后又在双方脸颊上互吻,要同样回敬。
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按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东南亚
泰国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
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
与别人谈话时不得戴墨镜,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能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表示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是个王国,泰国人民对王室很尊敬,身为游客也应入乡随俗,对他们的国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电影院内播放国歌或国王的肖像在银幕上出现时,也应起立。凡遇盛大集会、宴会,乃至影剧院开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赞颂国王的"颂圣歌",这里全场肃立,不得走动和说话,路上行人须就地站立,军人、警察还要立正行军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国王不敬。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办公室礼仪。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翘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份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礼节
华侨多信佛教,每到宗教胜地,一般都捐献香火。由于民族血缘关系,他们的礼节和国内差不多,一般行握手礼,但同妇女握手不宜过重。礼貌语言近似国内。在香港,春节重视互相拜年,喜欢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而不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因为香港人说的"快乐"和"快落"听来相似,人们过年过节又特别忌讳"落"字,尤其是生意上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另外,在香港还有喜"八"与"发"谐音,而"四"与"死"同音,故人们避免用"四"做标志,送朋友礼品,不送"四"个。非说不可时,则以"两双"或"两个二"代替。此外,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称谓语也与国内不同,男的称"先生",女的称"太太"或"小姐"。
佛教
对佛教国家的外宾要行合十礼;对军人要等其行举手注目礼后再行握手礼。
欧美国家
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饭店客房服务中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美国
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商务场合仪表礼仪,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
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包装都较讲究,外表精美华丽,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礼仪。常见的见面礼仪有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亲吻礼、吻手礼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见面礼。中国见面礼仪最基本的有哪些呢?一起来中国礼仪文化里看看。
中国见面礼仪的基本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二、生活中见面介绍礼仪
介绍的场合
双方见面后,宾主就应相互介绍。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为宾、主双方充当介绍人和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三种情况。在无第三者的情况要进行自我介绍,其常用语言是“我叫,在某单位工作。”“恕我冒昧,我是某某单位的。”“您就叫我好了”。如果一方是二人以上,则由身份最高者出面做自我介绍,然后再将其他人员按一定顺序一一介绍给对方。
如何介绍
为宾、主充当介绍人商务礼仪:礼仪是有效的沟通技巧,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一般是,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客人、年长者和女士的尊重。
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时,要说“您好”“久仰久仰”或“见到您非常高兴”,并主动握手或点头示意,表示友善、创造良好气氛。
有些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这样双方见面时,只需将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递给对方即可。
若宾主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就可以了。
在双方介绍时,如遇有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我方人员可作相应的表示,万不可推却或冷淡处之。
不同场合的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公务员之家: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在非正式场合,自我介绍要注意一些细小的礼仪环节。比如,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谈,你想加入,而你们彼此又不认识,你就应该选择甲乙谈话出现停顿的时候再去自我介绍,并说一些:"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很抱歉,可以打扰一下吗?我是。""你们好,请允许我自己介绍一下……"之类的话。如果你参加一个集体性质的活动迟到了,你又想让大家对你有所了解,你就应当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是,是公司销售部经理,很高兴和大家在此见面。请多关照!"
三、各国初次见面的礼仪
澳洲
澳洲有碰鼻礼,而且碰的越多,说明关系越好
非洲
非洲~人见面都相互给对方1元~~表示祝对方财源滚滚。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Africa)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经济落后,来我国旅游的人很少。非洲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礼仪比较复杂。非洲人喜欢自由活动,比较散漫,对女服务员有时态度放肆,也不善于整理房间。
在接待中要注意客人的国家原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譬如坦桑尼亚原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客人除了本民族的习俗外,还带有英国人的习俗。而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国家的客人则带有法国人的习俗。非洲各地礼节不同,例如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较有礼貌。中非部分黑人的见面礼节不是握手,而是自己的两手互相握住,在脸前摇动,表示问候。
欧洲
欧洲各国则更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不可吻出声响。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行此礼,且中方人员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
德国
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随便送;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要做好细致周到的安排。
英国
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
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送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
意大利
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
法国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荷兰
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到荷兰人家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俄罗斯
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
拉美
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商务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否则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中亚
印度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东亚
朝鲜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日本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在日本鞠躬要哈腰,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您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您鞠躬应该越深。您的声音和态度应该平静,不要嘈杂。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品,收礼人可以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有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做客,送菊花只能15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16瓣的菊花。
西亚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禁忌猪肉类食品,也不使用猪皮制品。他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告别时多讲祝愿的话,如"真主保佑你一路平安","真主保佑你全家团圆"等。伊斯兰教徒每天做礼拜五次,礼拜五也不例外。礼节动作各地不一。例如一部分阿拉伯地区的人见面,一般以左手贴在胸前,右手举在额前表示敬意。
阿拉伯和伊斯兰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社交场合中握手后又在双方脸颊上互吻,要同样回敬。
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按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东南亚
泰国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
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
与别人谈话时不得戴墨镜,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能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表示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是个王国,泰国人民对王室很尊敬,身为游客也应入乡随俗,对他们的国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电影院内播放国歌或国王的肖像在银幕上出现时,也应起立。凡遇盛大集会、宴会,乃至影剧院开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赞颂国王的"颂圣歌",这里全场肃立,不得走动和说话,路上行人须就地站立,军人、警察还要立正行军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国王不敬。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办公室礼仪。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翘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份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礼节
华侨多信佛教,每到宗教胜地,一般都捐献香火。由于民族血缘关系,他们的礼节和国内差不多,一般行握手礼,但同妇女握手不宜过重。礼貌语言近似国内。在香港,春节重视互相拜年,喜欢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而不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因为香港人说的"快乐"和"快落"听来相似,人们过年过节又特别忌讳"落"字,尤其是生意上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另外,在香港还有喜"八"与"发"谐音,而"四"与"死"同音,故人们避免用"四"做标志,送朋友礼品,不送"四"个。非说不可时,则以"两双"或"两个二"代替。此外,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称谓语也与国内不同,男的称"先生",女的称"太太"或"小姐"。
佛教
对佛教国家的外宾要行合十礼;对军人要等其行举手注目礼后再行握手礼。
欧美国家
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饭店客房服务中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美国
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商务场合仪表礼仪,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
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包装都较讲究,外表精美华丽,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