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焦虑 只能一个人走过
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一个人的焦虑只能一个人走过。
小孩子哭闹,回到妈妈怀里就会安静下来,妈妈的爱和安慰平息了内在的焦虑和恐惧。
但这种焦虑和恐惧依然存在,不会因为妈妈的爱和安慰而减少,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安慰和平息。当再次遇到触发这种焦虑和恐惧的事情,依然会有相同的表现。
等孩子慢慢长大了,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和心智的成长,以哭闹来表达内在焦虑和恐惧逐渐不被允许,这种表达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得到爱和安慰。于是,开始向妈妈之外的人来寻求爱和安慰,以平息内在的焦虑。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冰火两重天,一件小事,一句话就能触动焦虑和恐惧,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难过好长时间。寻寻觅觅的找,找了很多年,一些人走一些人来,却始终无法平息这种焦虑和恐惧。
诚然,大家都在焦虑和恐惧中,有的人酗酒,有的吸烟,有的人爱赌,有的人爱嫖,还有的人爱意淫,有的人整天焦躁不安,有的人整天哭天抹泪,有的人极端,有的人偏执,有的人冲动,有的人脆弱,只是为了平息内在的焦虑和恐惧罢了。
一个人的焦虑,只能一个人走过。
人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不允许这种焦虑的存在,越想借助什么来克服平息这种焦虑就会越焦虑。每个人身体里都至少住着两个人,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各种模式和问题成长起来的。
如今内观自心,才发现这些年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当中,那是一场巨大的内耗,几乎是不内耗的极限不算完的内耗,我从未刻意要让自己内耗,可从开始记事我就在这样的模式中,毫无察觉。
现在想想,每个孩子都不可能不卷入父母之间的“争夺和纠纷”,孩子的内耗,既是一个家庭的内耗,是夫妻之间的内耗。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说夫妻是缘分,也是冤家。有些事死磕在那里,分又分不开,相互消耗。大家都想操控对方,都想得到爱和安慰,你掐着我的脖子,我抓着你的头发,绑在一起,这样多安全呀。
父母结婚三十年了,从小到大,父母经常吵架,但从未打过架,我们家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打架斗殴,摔碟子摔碗这样的事。这样的婚姻我想至少能算是一般了,就这样看似平平稳稳的背后,确也在相互消耗着,真不知道这算是好的婚姻,还是不好的婚姻。
我内在也存在这这样的内耗,一方面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告诉我要上进,要成功,要力争上游,不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力量在约束着我,要平静下来,不要焦虑,要舒服,要安逸,恐惧恐慌,待在原地,这里安全。
为了平息这种焦虑,我需要这种安静的力量。
可这种安静的力量,也束缚了我内在的渴望。
到如今我才明白,我的内心并不是真的平静,我只是在逃避这种内在的焦虑,我不愿意面对这种焦虑,我才会左顾右盼而言他。这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力量,一种冒险的力量,可是有太多的声音在对我说,你要平静,你要安稳,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外面很恐怖。
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对我说的一句话:不要出去,外面的孩子很可恶。
我想这样的话她也会对爸爸说吧。
爸爸并没有从奶奶的世界中独立出来,才会吸引了妈妈这样的人,一个像奶奶一样的人。
同样的,妈妈也并没有从自己原生家庭的被索取状态中走出来,所以才会吸引爸爸这样的人,也是一个索取的人。
爸爸的问题在于他一直不愿直面自己的焦虑的内在,总想通过向外寻求,寻求他人的认可,向世界证明什么而平息焦虑。
妈妈的问题在于她一直过度的付出,她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能被爱,她不愿放开手。
而我就陷在这种关系中,自我交战。
父母的爱是一场得体退出,一个人的焦虑要一个人走过。
对爱人,对儿女,都是这样,你过度付出,你想永远扶着他走,实际上是让他永远长不大,永远像个孩子一样索取你。你以为自己很伟大吗?当然不是,只是你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能被爱,以爱为名义操控别人,索取爱,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可以无条件的爱你,并不意味着我必须牺牲我自己。
自爱,爱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能爱人;好的爱情,好的婚姻,是一场相互成就彼此的旅行!
小孩子哭闹,回到妈妈怀里就会安静下来,妈妈的爱和安慰平息了内在的焦虑和恐惧。
但这种焦虑和恐惧依然存在,不会因为妈妈的爱和安慰而减少,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安慰和平息。当再次遇到触发这种焦虑和恐惧的事情,依然会有相同的表现。
等孩子慢慢长大了,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和心智的成长,以哭闹来表达内在焦虑和恐惧逐渐不被允许,这种表达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得到爱和安慰。于是,开始向妈妈之外的人来寻求爱和安慰,以平息内在的焦虑。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冰火两重天,一件小事,一句话就能触动焦虑和恐惧,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难过好长时间。寻寻觅觅的找,找了很多年,一些人走一些人来,却始终无法平息这种焦虑和恐惧。
诚然,大家都在焦虑和恐惧中,有的人酗酒,有的吸烟,有的人爱赌,有的人爱嫖,还有的人爱意淫,有的人整天焦躁不安,有的人整天哭天抹泪,有的人极端,有的人偏执,有的人冲动,有的人脆弱,只是为了平息内在的焦虑和恐惧罢了。
一个人的焦虑,只能一个人走过。
人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不允许这种焦虑的存在,越想借助什么来克服平息这种焦虑就会越焦虑。每个人身体里都至少住着两个人,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各种模式和问题成长起来的。
如今内观自心,才发现这些年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当中,那是一场巨大的内耗,几乎是不内耗的极限不算完的内耗,我从未刻意要让自己内耗,可从开始记事我就在这样的模式中,毫无察觉。
现在想想,每个孩子都不可能不卷入父母之间的“争夺和纠纷”,孩子的内耗,既是一个家庭的内耗,是夫妻之间的内耗。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说夫妻是缘分,也是冤家。有些事死磕在那里,分又分不开,相互消耗。大家都想操控对方,都想得到爱和安慰,你掐着我的脖子,我抓着你的头发,绑在一起,这样多安全呀。
父母结婚三十年了,从小到大,父母经常吵架,但从未打过架,我们家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打架斗殴,摔碟子摔碗这样的事。这样的婚姻我想至少能算是一般了,就这样看似平平稳稳的背后,确也在相互消耗着,真不知道这算是好的婚姻,还是不好的婚姻。
我内在也存在这这样的内耗,一方面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告诉我要上进,要成功,要力争上游,不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力量在约束着我,要平静下来,不要焦虑,要舒服,要安逸,恐惧恐慌,待在原地,这里安全。
为了平息这种焦虑,我需要这种安静的力量。
可这种安静的力量,也束缚了我内在的渴望。
到如今我才明白,我的内心并不是真的平静,我只是在逃避这种内在的焦虑,我不愿意面对这种焦虑,我才会左顾右盼而言他。这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力量,一种冒险的力量,可是有太多的声音在对我说,你要平静,你要安稳,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外面很恐怖。
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对我说的一句话:不要出去,外面的孩子很可恶。
我想这样的话她也会对爸爸说吧。
爸爸并没有从奶奶的世界中独立出来,才会吸引了妈妈这样的人,一个像奶奶一样的人。
同样的,妈妈也并没有从自己原生家庭的被索取状态中走出来,所以才会吸引爸爸这样的人,也是一个索取的人。
爸爸的问题在于他一直不愿直面自己的焦虑的内在,总想通过向外寻求,寻求他人的认可,向世界证明什么而平息焦虑。
妈妈的问题在于她一直过度的付出,她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能被爱,她不愿放开手。
而我就陷在这种关系中,自我交战。
父母的爱是一场得体退出,一个人的焦虑要一个人走过。
对爱人,对儿女,都是这样,你过度付出,你想永远扶着他走,实际上是让他永远长不大,永远像个孩子一样索取你。你以为自己很伟大吗?当然不是,只是你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能被爱,以爱为名义操控别人,索取爱,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可以无条件的爱你,并不意味着我必须牺牲我自己。
自爱,爱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能爱人;好的爱情,好的婚姻,是一场相互成就彼此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