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漫谈:古人怎样传递书信与名人书信
书信在世界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书信或者信息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人怎样传递书信?”及一些“名人书信”供您参考!
一、鸿雁传书
事例:西汉爱国大臣、外交家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长达二十余年,宁死不降,冬季与羊为伴御寒,汉人皆以为离世。武帝在上林苑猎鹰,见鹰腿上有一绸条,上面就是苏武写的字。汉使于是与匈奴王交涉:“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从异域带回了冶铸精钢的技术以及匈奴的汗血宝马,为李广、霍去病大败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飞鸽传书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三、信猴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四、其它方式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等等。
【古代文化名人与书信】
「“吹牛信”——东方朔的求职信」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招贤纳士,广罗天下英才。 四方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自荐,以求谋取一官半职。然而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唯东方朔脱颖而出。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刘彻读完东方朔的求职信后,赞叹不已,大称奇才,并立即封其为常侍郎。
在做常侍郎以前,东方朔乃一介平民布衣,无背景,无关系,无钱财,那么他是如何创造这个神话,而名垂青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封让东方朔从草根一跃为显贵的求职信(括号内容为教学设计者所作注):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讲述自己身世)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三年就读完了天下所有的文史书籍)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文武双全)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诵二十二万言。(精通兵法)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说自己读书勤奋刻苦)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西汉一尺约等于23.1cm-23.6cm,九尺三寸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出头,有易建联那么高),目若悬珠(眼睛像珍珠般明亮),齿若编贝(牙齿像贝壳般洁白整齐),勇若孟贲(孟贲是古代最勇敢的人),捷若庆忌(庆忌是古代身手最敏捷的人),廉若鲍叔(春秋战国的名相),信若尾生(尾声最信守诺言。有次他和女朋友约好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女朋友没来。这时河水开始暴涨,尾声不愿离开,就被淹死了),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总可以做个公务员吧?)
从总体来看,东方朔的这封自荐信,简短明了,字字珠玑,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也不乏文采与渊博学识。从内容来看,东方朔主要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年龄,身高,容貌,讲述了自己的学识、才能和竞选的职位。在文中,东方朔没有具体阐释治国之道,也没有表明将来当了辅政大臣以后,要如何如何,更没有针砭时弊,夸夸其谈。这正是东方朔的高明之处,他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让人觉得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从叙述的语气来看,平静而沉稳,豪迈而旷达,理直气壮,不亢不卑。东方朔就是凭着这一百五十余字的自荐信,打败了成百上千的竞争对手。
汉武帝每天都要看太多求职信,看到这封信之前正昏昏欲睡,东方朔的求职信让他眼前一亮,睡意全无,逗得他哈哈大笑,一下子就记住了东方朔这个人,第二天立马召他进宫做官,成了皇帝的一个秘书。
「“数字信”——卓文君催人泪下的“情书”」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补充,见附录)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后来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惋惜和痛心的事,为这个故事划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无言的结局。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
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丈夫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
——同学们,你能替文君猜猜这封书信的意思吗?(学生讨论,试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原来,司马相如重新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后,身份地位与财富随之水涨船高,他已经在京城纳了年轻美貌的妾,也许还不止一个呢!
分别五年之久,长达近两千个孤寂的日日夜夜,文君苦苦等到的却是一纸数字,知其心变,悲愤之中,就用这数字写了一封回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夕夜遥望银河鬓微霜,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流水;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提问:同学们,故事发展到这里,虽然司马相如也把文君接到长安了,但他们的生活还会像以前一样幸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是的,不会,因为他已纳妾。)当我们看到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年轻男女为了爱情自由而选择私奔时,相信每个人都曾为之神往。但是,我亲爱的同学们,这只是文学作品里的爱情童话,相如与文君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当童话遭遇现实,当你们长大以后,如果爱情不得自由,你还会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私奔呢?
「“药名信”——王维买药遇姻缘」
中草药不仅有着神奇的疗效,而且,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尤其它的命名独具特色,有以入药部位命名的;有以其突出疗效命名的,也有用人名命名的,追溯这些中药名的历史每味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因为如此,许多文人墨客常借用药名巧妙地与文学创作结为一体,或赋诗,或填词,或书信给这些草木以情以景,令其妙趣横生。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
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
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
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
“再要百年美貂裘。”
“‘陈皮’也有。”
“还要夫妇偕白头。”
“‘百合’是新进的。”
……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希望的未来伉俪。但他不知道人家意下如何,又不便直接去问,决定重新试探姑娘一回,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几下,唤来书童,吩咐他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得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两服来。”
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紫云展开一看——哪是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谜诗:
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
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
紫云斟字酌句,原来是个四字成语:一见钟(钟)情。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
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
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那个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
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
“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
竹林深处见古寺,伊刚张口人无踪。”
王维乍一看,顿时凉了半截,再一琢磨,不由会心地笑了。(明天等君)
【附录:琴挑文君】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人称“巴蜀第一美女”。
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生卒年不详,祖籍为战国关东赵国(今河北)人。卓王孙是冶铁世家,对冶炼技术有专长,他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冶铁生铁,冶铸铁工具,供应当地民众和附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之用,还远销云南等地。由于他善于经营,终致巨富,富可敌国,在当时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全国首富。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穿着仆人的衣服洗碗刷盘子。“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从此而来。
女儿与女婿的举动让卓王孙卓总非常没面子,卓总发誓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你干脆给他们一些钱,他们的酒吧不就关门了?卓总想了几夜,狠下心来给他们送去了“三个一”,“童仆一百,钱百万,一大批名贵嫁妆”,这"三个一"一到位,酒吧立马关门。
书信在世界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书信或者信息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人怎样传递书信?”及一些“名人书信”供您参考!
一、鸿雁传书
事例:西汉爱国大臣、外交家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长达二十余年,宁死不降,冬季与羊为伴御寒,汉人皆以为离世。武帝在上林苑猎鹰,见鹰腿上有一绸条,上面就是苏武写的字。汉使于是与匈奴王交涉:“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从异域带回了冶铸精钢的技术以及匈奴的汗血宝马,为李广、霍去病大败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飞鸽传书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三、信猴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四、其它方式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等等。
【古代文化名人与书信】
「“吹牛信”——东方朔的求职信」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招贤纳士,广罗天下英才。 四方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自荐,以求谋取一官半职。然而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唯东方朔脱颖而出。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刘彻读完东方朔的求职信后,赞叹不已,大称奇才,并立即封其为常侍郎。
在做常侍郎以前,东方朔乃一介平民布衣,无背景,无关系,无钱财,那么他是如何创造这个神话,而名垂青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封让东方朔从草根一跃为显贵的求职信(括号内容为教学设计者所作注):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讲述自己身世)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三年就读完了天下所有的文史书籍)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文武双全)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诵二十二万言。(精通兵法)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说自己读书勤奋刻苦)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西汉一尺约等于23.1cm-23.6cm,九尺三寸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出头,有易建联那么高),目若悬珠(眼睛像珍珠般明亮),齿若编贝(牙齿像贝壳般洁白整齐),勇若孟贲(孟贲是古代最勇敢的人),捷若庆忌(庆忌是古代身手最敏捷的人),廉若鲍叔(春秋战国的名相),信若尾生(尾声最信守诺言。有次他和女朋友约好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女朋友没来。这时河水开始暴涨,尾声不愿离开,就被淹死了),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总可以做个公务员吧?)
从总体来看,东方朔的这封自荐信,简短明了,字字珠玑,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也不乏文采与渊博学识。从内容来看,东方朔主要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年龄,身高,容貌,讲述了自己的学识、才能和竞选的职位。在文中,东方朔没有具体阐释治国之道,也没有表明将来当了辅政大臣以后,要如何如何,更没有针砭时弊,夸夸其谈。这正是东方朔的高明之处,他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不让人觉得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从叙述的语气来看,平静而沉稳,豪迈而旷达,理直气壮,不亢不卑。东方朔就是凭着这一百五十余字的自荐信,打败了成百上千的竞争对手。
汉武帝每天都要看太多求职信,看到这封信之前正昏昏欲睡,东方朔的求职信让他眼前一亮,睡意全无,逗得他哈哈大笑,一下子就记住了东方朔这个人,第二天立马召他进宫做官,成了皇帝的一个秘书。
「“数字信”——卓文君催人泪下的“情书”」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补充,见附录)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感人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后来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惋惜和痛心的事,为这个故事划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无言的结局。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
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丈夫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
——同学们,你能替文君猜猜这封书信的意思吗?(学生讨论,试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原来,司马相如重新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后,身份地位与财富随之水涨船高,他已经在京城纳了年轻美貌的妾,也许还不止一个呢!
分别五年之久,长达近两千个孤寂的日日夜夜,文君苦苦等到的却是一纸数字,知其心变,悲愤之中,就用这数字写了一封回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夕夜遥望银河鬓微霜,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流水;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提问:同学们,故事发展到这里,虽然司马相如也把文君接到长安了,但他们的生活还会像以前一样幸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是的,不会,因为他已纳妾。)当我们看到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年轻男女为了爱情自由而选择私奔时,相信每个人都曾为之神往。但是,我亲爱的同学们,这只是文学作品里的爱情童话,相如与文君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当童话遭遇现实,当你们长大以后,如果爱情不得自由,你还会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私奔呢?
「“药名信”——王维买药遇姻缘」
中草药不仅有着神奇的疗效,而且,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尤其它的命名独具特色,有以入药部位命名的;有以其突出疗效命名的,也有用人名命名的,追溯这些中药名的历史每味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因为如此,许多文人墨客常借用药名巧妙地与文学创作结为一体,或赋诗,或填词,或书信给这些草木以情以景,令其妙趣横生。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
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
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
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
“再要百年美貂裘。”
“‘陈皮’也有。”
“还要夫妇偕白头。”
“‘百合’是新进的。”
……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希望的未来伉俪。但他不知道人家意下如何,又不便直接去问,决定重新试探姑娘一回,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几下,唤来书童,吩咐他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得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两服来。”
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紫云展开一看——哪是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谜诗:
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
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
紫云斟字酌句,原来是个四字成语:一见钟(钟)情。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
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
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那个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
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
“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
竹林深处见古寺,伊刚张口人无踪。”
王维乍一看,顿时凉了半截,再一琢磨,不由会心地笑了。(明天等君)
【附录:琴挑文君】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人称“巴蜀第一美女”。
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生卒年不详,祖籍为战国关东赵国(今河北)人。卓王孙是冶铁世家,对冶炼技术有专长,他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冶铁生铁,冶铸铁工具,供应当地民众和附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之用,还远销云南等地。由于他善于经营,终致巨富,富可敌国,在当时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全国首富。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穿着仆人的衣服洗碗刷盘子。“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从此而来。
女儿与女婿的举动让卓王孙卓总非常没面子,卓总发誓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你干脆给他们一些钱,他们的酒吧不就关门了?卓总想了几夜,狠下心来给他们送去了“三个一”,“童仆一百,钱百万,一大批名贵嫁妆”,这"三个一"一到位,酒吧立马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