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服饰社交礼仪
“人看衣衫,马看鞍”。如果你能配上款式得体的服装,则显得高雅文明。反之,穿着马虎,衣冠不整,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人的体型千差万别,所以同一件服装穿在不同体型的人身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身高而瘦的人,应选用面料稍厚一点的服装,这样会显得比较丰满、精神,并要避免颜色暗深的收缩色。
身材肥胖者鞠躬礼和握手礼,服装的面料不能太厚或者太薄,应选用厚薄适中、轻柔而挺括的面料服装,并忌穿大花、横条纹、大方格图案的服装,否则体型会更显得横宽。对身材肥胖的女士,不应选用皱褶的面料做衣服,不适合穿无袖短衫或连衣裙,最好不穿百褶裙、喇叭裙,西服裙较适宜。
穿衣服必须注意场合,不然,本来很美的服装,也会因其场合不适而大为逊色,甚至使人反感。
在公共场合不能空针织内衣、紧身内衣或睡衣、睡袍。女士穿下摆窄或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时,切勿在人前把腿架起来。
服装色彩的适当搭配,能使人通过错觉而产生美感。如浅色的扩张作用,能使人显得胖;而深色有收缩作用,能使人显得瘦。
服装色彩与肤色也有关系,如黄皮肤的人应避免蓝紫、朱红等颜色,因为这类颜色与皮肤的对比度强,会使皮肤显得更黄。皮肤黑的人不宜选用黑、深褐、大红等颜色;脸色红的人应避免绿色,而白色几乎适合于任何人。
没有不美的颜色,只有不美的搭配,服装色彩的搭配是有一定审美要求的。所以,在选择服装颜色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色彩和谐的服装能使人在公众面前反映出自己的心理追求和精神风貌。
衬衫和领带的色泽协调将给人以美感。一般来说,白色的、浅色的条子或方格面料的衬衫适合配穿西装。穿着粗花呢或随便一些的外套服装,衬衫花纹可以粗犷一些。正式场合要求系好领带,而非正式场合下系领带也算失礼。穿西服一定要佩戴领带,因为领带是西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西装的美观起着重要的点缀作用。凡穿硬领衬衣参加正式活动必须系好领带。穿针织套头高领衫或翻领衫不宜系领带。
领带是西服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色品种很多,它要求与相宜的西服配套,包括衬衣的合理选择。如上衣为鲜艳的格呢,领带就应避免条纹或大花,以纯粹的小花图案为宜;如上衣是粗格呢,领带的颜色则应与格子图案的某一种色调和谐。一般来讲,有图案的领带宜于配上素色无花纹的衬衣。
一般来说,鞋子的颜色应该与衣服的颜色相衬,一般场合应着素雅端庄、体面大方的黑色皮鞋。穿花俏衣服时不宜穿黑鞋子。出席寿婚葬祭时,即使外衣和领带可以从略,但鞋子就不能是茶棕色而应是黑色的,这是我国社交的一种礼节。
袜子具有衔接裤子和鞋子的作用,应与裤、鞋协调。黑色皮鞋应配深色袜子。稳重的西装长裤和明亮的黑色鞋子,如果配上不协调的花俏颜色的袜子或有花纹的袜子,那就会使人产生杂乱、失调的感觉。男士为避免在坐下时露出腿毛,应穿黑色或深蓝色的不透明的中长筒袜。女士袜子的色彩可适度鲜艳,若参加庄重的社交活动就应穿素色的长筒袜,避免露出腿部肌肤,而且夏天不可光脚穿凉鞋。
金银、珍珠、宝石制作的项链、耳环、戒指、镯头等饰物对女性来说很重要。它可使人展现出高雅、华贵的丰姿,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活动场所的要求,均有助于赢得公众的好感。
一身入时的时装,再配上得体的其他饰物,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帽、围巾、手帕、腰带、胸饰、眼镜、手提包等。
围巾和帽子对服装的整体影响很大,在冬季用于点缀色彩尤为重要。如果衣服颜色较暗淡,则围巾与帽子的颜色可鲜艳一些。若衣服较鲜艳,佩戴的围巾与帽子就要素雅一些。男士在任何时候不应在室内戴手套、帽子。
手提包一般要求与服装配套。同时还要根据季节选择,如夏季拎包应小巧,显得轻松爽快。
手帕也是装饰物。在西服左胸上口袋里抵上一定形状的手帕,可令人平添风采。
发式是仪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美和修饰美与人体的结合。
发型要根据脸型选择,人的脸型有多种形状,椭圆型较为完美,其他脸型皆需要用适当的发型来娇正。如脸型呈方型的女士可用双花式卷发遮去两侧过宽的额角,若是长脸可用刘海遮去发际线高的部分。体型较为矮胖的可以梳盘辫或挽髻,因为这样能使人看上去增长了脖颈而提高了身高的感觉。若是脖颈又细又长,则应选择披肩式发型。男士的头发两侧不宜过耳或遮耳。后面的头发不能长及衣领,还要不留大鬓角,不留长发或蓬松发,也不宜用重味发乳。
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岁月不饶人。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自然美给人以朴素、纯真的美感,而美容美却有镜上添花、风彩照人的魅力。美容不仅指涂脂抹粉,更重要的是艺术造型。美容首先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年龄和职业,其次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交际场合来选择科学的美容法。女性的化妆,目的是给人以清洁、健康、漂亮的印象。以下几点须注意:
粉底霜,洗脸后在脸上抹一种比自己肤色稍浅的粉底霜,使脸色增加一层光泽。
眼睛涂抹一层薄薄的眼黛,一般以灰色较好,若是戴眼睛的,可以稍浓一些。一般情况不必画眼线。
年轻人嘴唇宜用鲜色的口红,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宜改用浅色系列或褐色系列。
整个人的化妆与衣饰装扮颜色要协调。一般来说,如果眼的化妆是蓝色系列的话,口红应用粉红色的;若用绿色或褐色系列的,则用橙色口红。日间化妆淡雅为宜,衣间可稍浓艳。
用香水时一般不应把它直接涂在肌肤上,香水用量不能过多,幽幽清香为佳。
男性应经常修面,剪鼻毛,整理发式,给人一种潇洒雄健、健康向上的感觉。
第二篇:
服饰是人的衣服和装饰,包括服装、饰品、领带、围巾、帽子、手表、包袋、眼镜等,它们构成了人的自体以外的全部装饰。
社会交往中给人第一印象的往往是仪表和服饰。服饰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服饰是指人的服装穿着、饰物佩戴、美容化妆三者的统一,狭义的是专指衣着穿戴。现代人的服饰已在御寒、遮体之外,衍生出系列的功能,如体形展现、职业区分、年龄划分、性别标识等,还传递出很多信息,因而它又是一系列符号的集结:如服饰是社会符号,又是历史符号、情感符号,更是一种审美的符号。
一个人无论以什么身份在社会上活动,在仪容方面都有一定的、起码的要求。在社交场合,如何穿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是懂不懂礼节的一个重要体现,穿着不当,往往会降低一个人的身份,很难使周围的人对他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服饰的基本要求
任何人员在社交场合的服饰都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TOP原则。TOP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字头,意思是时间、地点、场合。TOP原则是指人们选配和穿着服装时必须考虑时间、地点、场合这三个基本因素。例如出席晚间的宴会、音乐会、演出等的人们一般都较正规,往往对服饰给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如果有人穿着便服去参加宴会或进音乐厅看演出,会使人感到他缺乏教养。上海大剧院请中央芭蕾舞团作首场演出时,上海一些传媒的记者很少有人穿礼服入场,有的还穿得很不整齐,此事遭到市领导的批评,说他们不讲服饰礼仪,并要记者易服才能对演员进行采访。
从业人员在社交场合的穿着与其他人员的穿着在基本原则上是一样的,但又明显地呈现出其职业特色。其服饰要求包括:
(一)简洁大方
整洁的衣着反映出一个人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褴褛、肮脏的服装,则是一个人颓废、消极、精神空虚的表现。因此,衣服要勤换、勤洗、熨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衣扣、裤扣要扣好、裤带要系好;穿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穿长袖衬衣衣襟应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衫、港衫衣襟不要塞在裤内。从业人员如果衣冠不整、不洁、不修边幅,不仅显得本人懒惰。委琐,缺乏修养,也有损于本单位的形象,在社交中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不愉快、不信任的感觉,导致关系的疏远。
衣服饰品要追求简洁,越简洁,越流畅,美学效果越好。一件衣服上上下下饰满了花样,缝纫师像故意展示手艺似的在衣服上又是裁又是剪,做出来的却未必就美;一款首饰又粗又大还缀满了零碎,就不适宜再戴在身上,那会使人觉得太重;一身衣服由多种颜色汇成,好像打翻了漆罐子,就没法穿它;一个人的手上又是手镯又是手表,又是几个戒指,还有什么“美”可言呢?所以服饰力求简洁,点到为止,给人留下进行充分审美想像的空间,这样当然效果会更好。另外,从业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衣饰太繁琐了,拖拖拉拉、钉钉挂挂的,非但不利工作的有效进行,还易招来他人的闲话。作为一个单位的对外窗口,应本着以工作为重的精神努力工作,整天收拾满身的饰品,既显得散漫,又被人笑话。
装饰必须端庄、大方,要让对方感到可亲、可近、可信、乐于与你交往。一般来说,女服要求色彩丰富,轮廓较优美,面料较讲究,能够显示出秀丽、文雅、贤淑、温和等气质。男服则要求线条简洁有力,色彩沉着,衣料挺括,能够显示出强健、宽大、果断、威严等气质。从业人员的服饰要充分体现这些气质。
(二)整体和谐。
服饰礼仪中所说的服饰,不完全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服和装饰物,而主要是指在着装后构成的一种状态。它包括了它所表达的人的社会地位、民族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的修养、趣味等因素。所以不能孤立地以衣物的好与坏来评价人在着装之后的美与丑。必须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考虑和体现各因素和谐一致。做到适体、入时、从俗。
适体,就是追求服饰与人体比例的协调和谐。服饰是美化人体的艺术,服饰只有与人体相结合,使服饰的色彩、式样、比例等均适合人体本身的“高、矮、胖、瘦”,从而把服饰与人体融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过肥或过紧的衣衫,过小或过大的裤腿、过高的“高跟鞋”以及不得当的颜色搭配等,都会扭曲人的形体、影响人的形象。显然,这都是从业人员在着装时要避免的。
入时,就是追求服饰和自然界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相适应,有春夏秋冬、风雨阴晴的不同服饰;根据时令的变化穿着衣物,不但很合符时宜,而且还可保证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冬天衣服的质地应厚实一点,保暖性强一点,如呢毛料等,而春秋衣服的质地则应相应薄一些。可以设想,一位从业人员在寒冷的天气穿着单薄,浑身颤颤抖抖;在严热的天气穿着厚实,满头大汗淋淋,出现在交际场所的那种难堪模样。
从俗,就是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应努力使服饰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和特征,各民族的不同习俗和特色,各种场合的不同气氛和特点。
(三)展示个性
选择什么样的服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穿着者的个性。在服饰整体统一要求中,追求个性美,可以说是现代生活的一大趋势。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衣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不可忽视,但如果不顾个人的特点和自我的条件,是穿不出好气质好样子的,甚至会贻笑大方。服装不能不顾自己的年龄身份而一味以时尚为趋。当然,服装应该入时,求新,但这个“新”、“时”必须为展现个人的风采服务,而不是倒过来,由人去迎合时尚新潮,流行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城中好高髻,宫中高一尺”,“城中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本末倒置的教训,应该记取。人的个性特征也从服饰的选配上体现出来,依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配服饰来适应时尚,而不以时尚来左右自己,是审美修养的表现。
从业人员在服饰上,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客观实际情况发挥自己职业、年龄、性别、形体的优势,掩饰和缩小这方面的劣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社交公关中的美好形象。
从业人员在公关社交场合,在展示个性中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千万别与同去参加活动的同伴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免得引起别人去比较谁好谁差,谁漂亮谁难看,导致一个受到青睐,另一个遭到冷落的局面,使大家都不愉快。
二是注意与你同去参加活动的同伴服饰又不能反差太大,否则也会引起议论。如两位从业人员,一个穿的衣服闪闪发亮,一个穿的衣服灰灰发暗;一个穿着春秋衫,一个寒冬腊月打扮得似去陪客人旅游,就会让人瞧着不顺眼、不舒服。
三是在服饰款式、色调、质地上要尽量与客人和在场领导协调,切忌衣着太突出自己,太“与众不同”,那样就会颠倒“主从关系”,与从业人员的身份不合。
(四)扬长避短
秘书不像阅兵式队伍中的战士那么高矮胖瘦都整齐划一,因此,选配服饰在结合个性风采的同时,一定要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陷。如胖人就不穿横条衫,肤色黄的人不宜穿绿衣服,都是依据扬长避短的原则得出的结论。从业人员应仔细设计自己的形象,分析一下自己身材肤色的优缺点,确定自己的服饰风格,力避可能破坏自己形象的颜色和样式,使自己总是自然得体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有一位服装专业的教师说:“我不是穿什么都好看,而是什么适合我,我才穿。”这样的服饰选配标准当然是“什么都好看了”,这个故事很值得从业人员玩味,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穿着,往往弄巧成拙。
(五)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可能经常接触外宾,在涉外交往中,与其穿西式服装,不如显中国民族特色更有意义,也使你更有风采。如改连衣裙为旗袍,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将披肩长发盘而成髻,再插一个花夹,也许别有情致。每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都要让与会各国首领穿一件会议举办地的民族服装,这也说明民族特点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有些人爱染成淡色头发,戴外国图腾的饰品,结果并没有取得意想的效果,就是因为民族风格不对,显得不伦不类,既学不像别人.又丢失了自己。所以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体现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现自己民族的特有审美情趣,才尤其显得珍贵,尤其被人所注重。
第三篇:
俗话说:衣食住行。服饰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礼仪之邦,中国素来重视服饰的教化作用。
在华夏文化中,服饰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的特殊意义。在古代,祭祀有祭服,朝会有朝服,婚嫁有吉服,从戎有军服,服丧有凶服,日常则有便服。服饰的礼仪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饰之美,在于内在气质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文采,本义是衣服上各种颜色交错织成的彩色花纹。质是本质,是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来说,言行和外表若都不加修饰,不修边幅会显得过于无礼或随便;而对言行和外表的修饰若超过了本质,又有失真实。
如果过于追求外表的光鲜靓丽,忽视内在的修养,不仅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时间久了,也会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失去真正的美丽。如果我行我素,对外表无所谓,或是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也许风行一时,但热潮会很快退去。因为随着文化品味的提升,简单生活的回归,衣着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内涵。所以,穿着整齐大方,干净利落,讲究卫生,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实为一举两得。
此外,穿衣也是一种礼节,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要考虑到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有德行的君子,不用言辞,而以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们做出榜样。《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的家常衣服,不用祭服的颜色装饰衣领和袖口的边缘,便服不用非正色的红色和紫色。炎热的夏季,在室内穿的是细布做的单衣,但是出门时,一定将外衣穿上,做到内外有别。
在国外,有关穿衣的礼节也很多。像在德国,穿戴干净整齐是最显著的服饰特点,如果参加正式的活动,则有更讲究的规定。例如,女士们参加婚礼、葬礼,宴会、舞会时要戴手套,参加正式的午餐或招待会要戴帽子,晚宴要穿晚礼服,而且不论是服装,鞋帽,还是手套,手包都要求在样式颜色上搭配。人们并不觉得这样做繁琐,反倒很愿意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因为这样做是有教养的表现。
现在服装种类很多握手礼,尤其到了夏天,人们的穿着更是五花八门。有人为了图凉快,穿着吊带衫、露背装,在大街上也旁若无人。更有的在电视节目里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衣着过于暴露,这些都是对自己和他人不够尊重,对社会的风气也有广泛的不良影响。假如周围环境优雅,人们都是穿戴整齐,彬彬有礼,而有人身穿睡衣或者短裤、大背心,脚上趿拉着拖鞋,在那里走来走去,俨然在自家卧室一样,这幅情景看起来会很不和谐。
其实,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人们心理认同和心理归属的需要。有一位朋友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参加外事活动,下午临下班前,领导来通知晚上有一个晚宴。当时是夏季,他穿了一件短袖衬衫,心想,反正外面要套西服,看不到里面穿的是什么,不用换长袖衬衫了。谁知,举行晚宴的场所很热,主人建议把外套脱掉,大家都把外套脱了,只有他一人忍着,热得脑门上直流汗。好多人都劝他脱下来,后来他实在热得受不了,很不好意思地脱了外套,露着光光的胳膊,感觉像没穿上衣一样难堪。从那以后,这位朋友再也不敢想当然地自欺欺人了。
由此看来,穿衣戴帽也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古时候对儿童的教育,就是从「衣服冠履」开始的。《弟子规》上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良好的仪态,整齐的穿着,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不会失礼于人。《朱子童蒙须知》提到:「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出门之前,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扣子有没有扣好?鞋带系紧了吗?袜子是否穿好?注重生活细节,不仅有助于形成自身的威仪,还能逐渐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礼记·经解》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中国人传统的服饰,表现了宽舒广博的气度,温厚和平的性情,飘逸洒落的胸襟,含蓄淡远的意境,是礼乐文明的载体,陶养人善良淳朴的天性。企盼有识之士,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服饰的薪火,使之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
第四篇:
在生活中,为了体现对他人的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无论参加什么活动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礼仪这一点,在韩国,这些礼仪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既然如此重要,对于身处于韩国的朋友来说做到这些准绳当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解读一下,韩国礼仪的三大特征。
社交礼仪:
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
服饰礼仪:
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女性礼仪的禁忌,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韩国,穿着不会过于前卫,是属于庄重保守型。男子一般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档裤,女子一般是上穿短袄,下穿齐胸的长裙。
餐饮礼仪:
韩国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喜欢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菜肴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总体来说,韩国人的菜品种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一般来是说,韩国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妇女则多不饮酒。平日,韩国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欢喝清汤。韩国人一般不喜欢吃过油、过腻、过甜的东西。不啻鸭子、羊肉和肥猪肉,至于熊掌、虎肉。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这是很不文明的表现。用餐后,汤勺和筷子放在最初的位置上,使用牙签时用一只手遮住,使用完后,记得在别人看到前扔掉。
第五篇: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
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男性礼仪的十个细节,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
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服饰社交礼仪
“人看衣衫,马看鞍”。如果你能配上款式得体的服装,则显得高雅文明。反之,穿着马虎,衣冠不整,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人的体型千差万别,所以同一件服装穿在不同体型的人身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身高而瘦的人,应选用面料稍厚一点的服装,这样会显得比较丰满、精神,并要避免颜色暗深的收缩色。
身材肥胖者鞠躬礼和握手礼,服装的面料不能太厚或者太薄,应选用厚薄适中、轻柔而挺括的面料服装,并忌穿大花、横条纹、大方格图案的服装,否则体型会更显得横宽。对身材肥胖的女士,不应选用皱褶的面料做衣服,不适合穿无袖短衫或连衣裙,最好不穿百褶裙、喇叭裙,西服裙较适宜。
穿衣服必须注意场合,不然,本来很美的服装,也会因其场合不适而大为逊色,甚至使人反感。
在公共场合不能空针织内衣、紧身内衣或睡衣、睡袍。女士穿下摆窄或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时,切勿在人前把腿架起来。
服装色彩的适当搭配,能使人通过错觉而产生美感。如浅色的扩张作用,能使人显得胖;而深色有收缩作用,能使人显得瘦。
服装色彩与肤色也有关系,如黄皮肤的人应避免蓝紫、朱红等颜色,因为这类颜色与皮肤的对比度强,会使皮肤显得更黄。皮肤黑的人不宜选用黑、深褐、大红等颜色;脸色红的人应避免绿色,而白色几乎适合于任何人。
没有不美的颜色,只有不美的搭配,服装色彩的搭配是有一定审美要求的。所以,在选择服装颜色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色彩和谐的服装能使人在公众面前反映出自己的心理追求和精神风貌。
衬衫和领带的色泽协调将给人以美感。一般来说,白色的、浅色的条子或方格面料的衬衫适合配穿西装。穿着粗花呢或随便一些的外套服装,衬衫花纹可以粗犷一些。正式场合要求系好领带,而非正式场合下系领带也算失礼。穿西服一定要佩戴领带,因为领带是西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西装的美观起着重要的点缀作用。凡穿硬领衬衣参加正式活动必须系好领带。穿针织套头高领衫或翻领衫不宜系领带。
领带是西服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色品种很多,它要求与相宜的西服配套,包括衬衣的合理选择。如上衣为鲜艳的格呢,领带就应避免条纹或大花,以纯粹的小花图案为宜;如上衣是粗格呢,领带的颜色则应与格子图案的某一种色调和谐。一般来讲,有图案的领带宜于配上素色无花纹的衬衣。
一般来说,鞋子的颜色应该与衣服的颜色相衬,一般场合应着素雅端庄、体面大方的黑色皮鞋。穿花俏衣服时不宜穿黑鞋子。出席寿婚葬祭时,即使外衣和领带可以从略,但鞋子就不能是茶棕色而应是黑色的,这是我国社交的一种礼节。
袜子具有衔接裤子和鞋子的作用,应与裤、鞋协调。黑色皮鞋应配深色袜子。稳重的西装长裤和明亮的黑色鞋子,如果配上不协调的花俏颜色的袜子或有花纹的袜子,那就会使人产生杂乱、失调的感觉。男士为避免在坐下时露出腿毛,应穿黑色或深蓝色的不透明的中长筒袜。女士袜子的色彩可适度鲜艳,若参加庄重的社交活动就应穿素色的长筒袜,避免露出腿部肌肤,而且夏天不可光脚穿凉鞋。
金银、珍珠、宝石制作的项链、耳环、戒指、镯头等饰物对女性来说很重要。它可使人展现出高雅、华贵的丰姿,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活动场所的要求,均有助于赢得公众的好感。
一身入时的时装,再配上得体的其他饰物,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帽、围巾、手帕、腰带、胸饰、眼镜、手提包等。
围巾和帽子对服装的整体影响很大,在冬季用于点缀色彩尤为重要。如果衣服颜色较暗淡,则围巾与帽子的颜色可鲜艳一些。若衣服较鲜艳,佩戴的围巾与帽子就要素雅一些。男士在任何时候不应在室内戴手套、帽子。
手提包一般要求与服装配套。同时还要根据季节选择,如夏季拎包应小巧,显得轻松爽快。
手帕也是装饰物。在西服左胸上口袋里抵上一定形状的手帕,可令人平添风采。
发式是仪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美和修饰美与人体的结合。
发型要根据脸型选择,人的脸型有多种形状,椭圆型较为完美,其他脸型皆需要用适当的发型来娇正。如脸型呈方型的女士可用双花式卷发遮去两侧过宽的额角,若是长脸可用刘海遮去发际线高的部分。体型较为矮胖的可以梳盘辫或挽髻,因为这样能使人看上去增长了脖颈而提高了身高的感觉。若是脖颈又细又长,则应选择披肩式发型。男士的头发两侧不宜过耳或遮耳。后面的头发不能长及衣领,还要不留大鬓角,不留长发或蓬松发,也不宜用重味发乳。
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岁月不饶人。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自然美给人以朴素、纯真的美感,而美容美却有镜上添花、风彩照人的魅力。美容不仅指涂脂抹粉,更重要的是艺术造型。美容首先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年龄和职业,其次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交际场合来选择科学的美容法。女性的化妆,目的是给人以清洁、健康、漂亮的印象。以下几点须注意:
粉底霜,洗脸后在脸上抹一种比自己肤色稍浅的粉底霜,使脸色增加一层光泽。
眼睛涂抹一层薄薄的眼黛,一般以灰色较好,若是戴眼睛的,可以稍浓一些。一般情况不必画眼线。
年轻人嘴唇宜用鲜色的口红,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宜改用浅色系列或褐色系列。
整个人的化妆与衣饰装扮颜色要协调。一般来说,如果眼的化妆是蓝色系列的话,口红应用粉红色的;若用绿色或褐色系列的,则用橙色口红。日间化妆淡雅为宜,衣间可稍浓艳。
用香水时一般不应把它直接涂在肌肤上,香水用量不能过多,幽幽清香为佳。
男性应经常修面,剪鼻毛,整理发式,给人一种潇洒雄健、健康向上的感觉。
第二篇:
服饰是人的衣服和装饰,包括服装、饰品、领带、围巾、帽子、手表、包袋、眼镜等,它们构成了人的自体以外的全部装饰。
社会交往中给人第一印象的往往是仪表和服饰。服饰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服饰是指人的服装穿着、饰物佩戴、美容化妆三者的统一,狭义的是专指衣着穿戴。现代人的服饰已在御寒、遮体之外,衍生出系列的功能,如体形展现、职业区分、年龄划分、性别标识等,还传递出很多信息,因而它又是一系列符号的集结:如服饰是社会符号,又是历史符号、情感符号,更是一种审美的符号。
一个人无论以什么身份在社会上活动,在仪容方面都有一定的、起码的要求。在社交场合,如何穿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是懂不懂礼节的一个重要体现,穿着不当,往往会降低一个人的身份,很难使周围的人对他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服饰的基本要求
任何人员在社交场合的服饰都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TOP原则。TOP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字头,意思是时间、地点、场合。TOP原则是指人们选配和穿着服装时必须考虑时间、地点、场合这三个基本因素。例如出席晚间的宴会、音乐会、演出等的人们一般都较正规,往往对服饰给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如果有人穿着便服去参加宴会或进音乐厅看演出,会使人感到他缺乏教养。上海大剧院请中央芭蕾舞团作首场演出时,上海一些传媒的记者很少有人穿礼服入场,有的还穿得很不整齐,此事遭到市领导的批评,说他们不讲服饰礼仪,并要记者易服才能对演员进行采访。
从业人员在社交场合的穿着与其他人员的穿着在基本原则上是一样的,但又明显地呈现出其职业特色。其服饰要求包括:
(一)简洁大方
整洁的衣着反映出一个人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褴褛、肮脏的服装,则是一个人颓废、消极、精神空虚的表现。因此,衣服要勤换、勤洗、熨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衣扣、裤扣要扣好、裤带要系好;穿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穿长袖衬衣衣襟应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衫、港衫衣襟不要塞在裤内。从业人员如果衣冠不整、不洁、不修边幅,不仅显得本人懒惰。委琐,缺乏修养,也有损于本单位的形象,在社交中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不愉快、不信任的感觉,导致关系的疏远。
衣服饰品要追求简洁,越简洁,越流畅,美学效果越好。一件衣服上上下下饰满了花样,缝纫师像故意展示手艺似的在衣服上又是裁又是剪,做出来的却未必就美;一款首饰又粗又大还缀满了零碎,就不适宜再戴在身上,那会使人觉得太重;一身衣服由多种颜色汇成,好像打翻了漆罐子,就没法穿它;一个人的手上又是手镯又是手表,又是几个戒指,还有什么“美”可言呢?所以服饰力求简洁,点到为止,给人留下进行充分审美想像的空间,这样当然效果会更好。另外,从业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衣饰太繁琐了,拖拖拉拉、钉钉挂挂的,非但不利工作的有效进行,还易招来他人的闲话。作为一个单位的对外窗口,应本着以工作为重的精神努力工作,整天收拾满身的饰品,既显得散漫,又被人笑话。
装饰必须端庄、大方,要让对方感到可亲、可近、可信、乐于与你交往。一般来说,女服要求色彩丰富,轮廓较优美,面料较讲究,能够显示出秀丽、文雅、贤淑、温和等气质。男服则要求线条简洁有力,色彩沉着,衣料挺括,能够显示出强健、宽大、果断、威严等气质。从业人员的服饰要充分体现这些气质。
(二)整体和谐。
服饰礼仪中所说的服饰,不完全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服和装饰物,而主要是指在着装后构成的一种状态。它包括了它所表达的人的社会地位、民族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的修养、趣味等因素。所以不能孤立地以衣物的好与坏来评价人在着装之后的美与丑。必须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考虑和体现各因素和谐一致。做到适体、入时、从俗。
适体,就是追求服饰与人体比例的协调和谐。服饰是美化人体的艺术,服饰只有与人体相结合,使服饰的色彩、式样、比例等均适合人体本身的“高、矮、胖、瘦”,从而把服饰与人体融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过肥或过紧的衣衫,过小或过大的裤腿、过高的“高跟鞋”以及不得当的颜色搭配等,都会扭曲人的形体、影响人的形象。显然,这都是从业人员在着装时要避免的。
入时,就是追求服饰和自然界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相适应,有春夏秋冬、风雨阴晴的不同服饰;根据时令的变化穿着衣物,不但很合符时宜,而且还可保证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冬天衣服的质地应厚实一点,保暖性强一点,如呢毛料等,而春秋衣服的质地则应相应薄一些。可以设想,一位从业人员在寒冷的天气穿着单薄,浑身颤颤抖抖;在严热的天气穿着厚实,满头大汗淋淋,出现在交际场所的那种难堪模样。
从俗,就是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应努力使服饰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和特征,各民族的不同习俗和特色,各种场合的不同气氛和特点。
(三)展示个性
选择什么样的服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穿着者的个性。在服饰整体统一要求中,追求个性美,可以说是现代生活的一大趋势。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衣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不可忽视,但如果不顾个人的特点和自我的条件,是穿不出好气质好样子的,甚至会贻笑大方。服装不能不顾自己的年龄身份而一味以时尚为趋。当然,服装应该入时,求新,但这个“新”、“时”必须为展现个人的风采服务,而不是倒过来,由人去迎合时尚新潮,流行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城中好高髻,宫中高一尺”,“城中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本末倒置的教训,应该记取。人的个性特征也从服饰的选配上体现出来,依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配服饰来适应时尚,而不以时尚来左右自己,是审美修养的表现。
从业人员在服饰上,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客观实际情况发挥自己职业、年龄、性别、形体的优势,掩饰和缩小这方面的劣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社交公关中的美好形象。
从业人员在公关社交场合,在展示个性中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千万别与同去参加活动的同伴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免得引起别人去比较谁好谁差,谁漂亮谁难看,导致一个受到青睐,另一个遭到冷落的局面,使大家都不愉快。
二是注意与你同去参加活动的同伴服饰又不能反差太大,否则也会引起议论。如两位从业人员,一个穿的衣服闪闪发亮,一个穿的衣服灰灰发暗;一个穿着春秋衫,一个寒冬腊月打扮得似去陪客人旅游,就会让人瞧着不顺眼、不舒服。
三是在服饰款式、色调、质地上要尽量与客人和在场领导协调,切忌衣着太突出自己,太“与众不同”,那样就会颠倒“主从关系”,与从业人员的身份不合。
(四)扬长避短
秘书不像阅兵式队伍中的战士那么高矮胖瘦都整齐划一,因此,选配服饰在结合个性风采的同时,一定要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陷。如胖人就不穿横条衫,肤色黄的人不宜穿绿衣服,都是依据扬长避短的原则得出的结论。从业人员应仔细设计自己的形象,分析一下自己身材肤色的优缺点,确定自己的服饰风格,力避可能破坏自己形象的颜色和样式,使自己总是自然得体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有一位服装专业的教师说:“我不是穿什么都好看,而是什么适合我,我才穿。”这样的服饰选配标准当然是“什么都好看了”,这个故事很值得从业人员玩味,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穿着,往往弄巧成拙。
(五)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可能经常接触外宾,在涉外交往中,与其穿西式服装,不如显中国民族特色更有意义,也使你更有风采。如改连衣裙为旗袍,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将披肩长发盘而成髻,再插一个花夹,也许别有情致。每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都要让与会各国首领穿一件会议举办地的民族服装,这也说明民族特点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有些人爱染成淡色头发,戴外国图腾的饰品,结果并没有取得意想的效果,就是因为民族风格不对,显得不伦不类,既学不像别人.又丢失了自己。所以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体现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现自己民族的特有审美情趣,才尤其显得珍贵,尤其被人所注重。
第三篇:
俗话说:衣食住行。服饰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礼仪之邦,中国素来重视服饰的教化作用。
在华夏文化中,服饰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的特殊意义。在古代,祭祀有祭服,朝会有朝服,婚嫁有吉服,从戎有军服,服丧有凶服,日常则有便服。服饰的礼仪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饰之美,在于内在气质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文采,本义是衣服上各种颜色交错织成的彩色花纹。质是本质,是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来说,言行和外表若都不加修饰,不修边幅会显得过于无礼或随便;而对言行和外表的修饰若超过了本质,又有失真实。
如果过于追求外表的光鲜靓丽,忽视内在的修养,不仅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时间久了,也会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失去真正的美丽。如果我行我素,对外表无所谓,或是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也许风行一时,但热潮会很快退去。因为随着文化品味的提升,简单生活的回归,衣着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内涵。所以,穿着整齐大方,干净利落,讲究卫生,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实为一举两得。
此外,穿衣也是一种礼节,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要考虑到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有德行的君子,不用言辞,而以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们做出榜样。《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的家常衣服,不用祭服的颜色装饰衣领和袖口的边缘,便服不用非正色的红色和紫色。炎热的夏季,在室内穿的是细布做的单衣,但是出门时,一定将外衣穿上,做到内外有别。
在国外,有关穿衣的礼节也很多。像在德国,穿戴干净整齐是最显著的服饰特点,如果参加正式的活动,则有更讲究的规定。例如,女士们参加婚礼、葬礼,宴会、舞会时要戴手套,参加正式的午餐或招待会要戴帽子,晚宴要穿晚礼服,而且不论是服装,鞋帽,还是手套,手包都要求在样式颜色上搭配。人们并不觉得这样做繁琐,反倒很愿意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因为这样做是有教养的表现。
现在服装种类很多握手礼,尤其到了夏天,人们的穿着更是五花八门。有人为了图凉快,穿着吊带衫、露背装,在大街上也旁若无人。更有的在电视节目里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衣着过于暴露,这些都是对自己和他人不够尊重,对社会的风气也有广泛的不良影响。假如周围环境优雅,人们都是穿戴整齐,彬彬有礼,而有人身穿睡衣或者短裤、大背心,脚上趿拉着拖鞋,在那里走来走去,俨然在自家卧室一样,这幅情景看起来会很不和谐。
其实,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人们心理认同和心理归属的需要。有一位朋友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参加外事活动,下午临下班前,领导来通知晚上有一个晚宴。当时是夏季,他穿了一件短袖衬衫,心想,反正外面要套西服,看不到里面穿的是什么,不用换长袖衬衫了。谁知,举行晚宴的场所很热,主人建议把外套脱掉,大家都把外套脱了,只有他一人忍着,热得脑门上直流汗。好多人都劝他脱下来,后来他实在热得受不了,很不好意思地脱了外套,露着光光的胳膊,感觉像没穿上衣一样难堪。从那以后,这位朋友再也不敢想当然地自欺欺人了。
由此看来,穿衣戴帽也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古时候对儿童的教育,就是从「衣服冠履」开始的。《弟子规》上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良好的仪态,整齐的穿着,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不会失礼于人。《朱子童蒙须知》提到:「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出门之前,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扣子有没有扣好?鞋带系紧了吗?袜子是否穿好?注重生活细节,不仅有助于形成自身的威仪,还能逐渐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礼记·经解》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中国人传统的服饰,表现了宽舒广博的气度,温厚和平的性情,飘逸洒落的胸襟,含蓄淡远的意境,是礼乐文明的载体,陶养人善良淳朴的天性。企盼有识之士,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服饰的薪火,使之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
第四篇:
在生活中,为了体现对他人的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无论参加什么活动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礼仪这一点,在韩国,这些礼仪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既然如此重要,对于身处于韩国的朋友来说做到这些准绳当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解读一下,韩国礼仪的三大特征。
社交礼仪:
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
服饰礼仪:
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女性礼仪的禁忌,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韩国,穿着不会过于前卫,是属于庄重保守型。男子一般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档裤,女子一般是上穿短袄,下穿齐胸的长裙。
餐饮礼仪:
韩国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喜欢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菜肴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总体来说,韩国人的菜品种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一般来是说,韩国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妇女则多不饮酒。平日,韩国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欢喝清汤。韩国人一般不喜欢吃过油、过腻、过甜的东西。不啻鸭子、羊肉和肥猪肉,至于熊掌、虎肉。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这是很不文明的表现。用餐后,汤勺和筷子放在最初的位置上,使用牙签时用一只手遮住,使用完后,记得在别人看到前扔掉。
第五篇: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
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男性礼仪的十个细节,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
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