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秋天,安徽省成为新一批进入课程改革的省份。进入8月底以来,随着我市各高级中学相继开学,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一教材陆续与广大高一新生及其家长见面。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但也让许多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充满疑虑。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成员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并且参加了今年暑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现仅就广大家长和社会普遍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择要回答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解答能够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新学期到来时大学生党校党员培训心得体会,许多家长面对新教材既有一种新鲜感又有一丝丝隐忧,他们担心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在缓慢的适应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以及将来的高考是否会受到影响。仅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教材改革有必要吗?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历史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深受苏联影响,二是存在的严重“左”倾错误。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科书制度。上面两个时期的教科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为了强调思想性,突出政治方面的功能,一些历史史实“失真”,同时,过分重视政治斗争史,而忽略经济史、文化史;教材写的空洞,空论、议论、说教较多,标题严肃、呆板,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中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本,抽象的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国家教委(后为教育部)下大力气改革包括中学历史学科在内的各科教材,制定颁布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大纲,它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更加全面,思想教育目标的内涵得到拓展,能力培养的原则得到充分强调。同时,大纲还注意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20xx年春,教育部进一步修改了大纲,制定了更新的课程标准,组织历史学界专家学者编写了四套历史新教材。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即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历史教材改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改不行。
今年秋季使用的历史新教材是严格按照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那么,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新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个人认为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②在课程结构上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③在课程内容上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的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④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⑤在课程评价上,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公正、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执教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关注考试的分数即学习的最终结果。这种评价体系对于中上等的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但对于一直处于中下等的来说,学习带给他们的就是一次次失败。对名次、等级的关注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关注,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请问武老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有哪些变化呢?
旧的历史教学大纲与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三个方面: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我可以断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第一,评价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内容有两个方面与历史教学大纲完全不同,这就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后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历史学习内容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根据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民族精神的领悟和弘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国际意识方面,是对各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竞争意识等。第二,评价主体。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评价活动也基本上在校园环境中进行。新课程倡导新的评价观,特别提出“评价共同体”的概念。
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xx小学新课程小学常识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县教研室钟老师的报告,认真学习了教研员朱老师、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仔细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共同探讨了网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的教学,这是我备感兴奋,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专家、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亲切。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友情。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钟老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同时,这些教研员老师自身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透彻,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引领我县的教育教学,促进了我县常识课教学的发展。今后我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本次学习聆听了教研员朱老师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的讲座,他们讲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及素养,为今后的常识教学指明了方向。教研员老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学情境中开展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常想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每当想到这些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确实有限。于是我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新的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同样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学习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就两门课程的性质而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照下做事。
8月2日至4日,短短的培训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心得体会,而我用“受益匪浅”难以言尽培训学习的体会,以“感受颇深”无法描述内心的充实。我想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潜心学习原汁原味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来自各位专家教研员老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我较认真地听了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再结合所阅读到的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理论或案例等,现将这几天来所听之内容与余之实际进行反思,有一些心灵触动与感受。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理念。我认为最应转变的或者说最迫切转变的观念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观应重新建构。现在教育十分强调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人,这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具体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比如是兴高采烈或冷漠呆滞,其乐融融或是愁眉苦脸。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自尊自信的人。所以,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应该尊重和承认人作为人超越了“资源”和“资本”的独立价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主体,因为现代教育终于承认了一切教育都必须有一个受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我们正进入“人与世界生存关系的自觉时代”。教育的目的应成为学生的自我追求,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其次,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也是当务之急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因为虽然你接受了上述的学生观,但若一走进课堂就又回到老路上,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你仍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那么课堂就会仍然是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自我角色的认定,不要再认为自己是权威,自己是中心。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要变封闭为开放,特别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要变预定为生成,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活动,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应该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真实场学的创设,让学生在表演、操作、辩论、演讲、社区活动中展开学习。这有利于产于角色效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情境和道德情感的发展。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它是人之生命表达一种方式,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人对生活的感受、人的悲欢离合、感伤怀旧,都要借助语言来展现出来的。让学生有尽量多的学习时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用生命去体验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选择性,也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体验性与情境性。
而教师观念的转变的一种重要方法方式就是开展培训。我们不仅要有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精英式的培训,更要有大众主义的远程网络这样平民式的培训方式。我认为应该把远程培训列入校本培训的范畴。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我们要把教师的培训与学生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现在学校认识到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的意义,要着眼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因为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可以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同时教师还面临着来自新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挑战,来自学生的挑战,来自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来自信息化的挑战等等。所以培训就是要缩短优秀教师成熟的周期,使优秀者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我们实施新课程,对教师要优先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今年秋天,安徽省成为新一批进入课程改革的省份。进入8月底以来,随着我市各高级中学相继开学,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一教材陆续与广大高一新生及其家长见面。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但也让许多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充满疑虑。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成员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并且参加了今年暑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现仅就广大家长和社会普遍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择要回答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解答能够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新学期到来时大学生党校党员培训心得体会,许多家长面对新教材既有一种新鲜感又有一丝丝隐忧,他们担心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在缓慢的适应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以及将来的高考是否会受到影响。仅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教材改革有必要吗?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历史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深受苏联影响,二是存在的严重“左”倾错误。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科书制度。上面两个时期的教科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为了强调思想性,突出政治方面的功能,一些历史史实“失真”,同时,过分重视政治斗争史,而忽略经济史、文化史;教材写的空洞,空论、议论、说教较多,标题严肃、呆板,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中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本,抽象的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国家教委(后为教育部)下大力气改革包括中学历史学科在内的各科教材,制定颁布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大纲,它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更加全面,思想教育目标的内涵得到拓展,能力培养的原则得到充分强调。同时,大纲还注意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20xx年春,教育部进一步修改了大纲,制定了更新的课程标准,组织历史学界专家学者编写了四套历史新教材。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即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历史教材改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改不行。
今年秋季使用的历史新教材是严格按照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那么,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新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个人认为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②在课程结构上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③在课程内容上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的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④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⑤在课程评价上,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公正、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执教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关注考试的分数即学习的最终结果。这种评价体系对于中上等的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但对于一直处于中下等的来说,学习带给他们的就是一次次失败。对名次、等级的关注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关注,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请问武老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有哪些变化呢?
旧的历史教学大纲与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三个方面: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我可以断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第一,评价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内容有两个方面与历史教学大纲完全不同,这就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后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历史学习内容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根据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民族精神的领悟和弘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国际意识方面,是对各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竞争意识等。第二,评价主体。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评价活动也基本上在校园环境中进行。新课程倡导新的评价观,特别提出“评价共同体”的概念。
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xx小学新课程小学常识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县教研室钟老师的报告,认真学习了教研员朱老师、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仔细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共同探讨了网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的教学,这是我备感兴奋,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专家、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亲切。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友情。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钟老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同时,这些教研员老师自身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透彻,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引领我县的教育教学,促进了我县常识课教学的发展。今后我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本次学习聆听了教研员朱老师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袁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的讲座,他们讲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及素养,为今后的常识教学指明了方向。教研员老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学情境中开展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常想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每当想到这些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确实有限。于是我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新的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同样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学习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就两门课程的性质而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照下做事。
8月2日至4日,短短的培训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心得体会,而我用“受益匪浅”难以言尽培训学习的体会,以“感受颇深”无法描述内心的充实。我想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潜心学习原汁原味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来自各位专家教研员老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我较认真地听了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再结合所阅读到的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理论或案例等,现将这几天来所听之内容与余之实际进行反思,有一些心灵触动与感受。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理念。我认为最应转变的或者说最迫切转变的观念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观应重新建构。现在教育十分强调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人,这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作是具体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比如是兴高采烈或冷漠呆滞,其乐融融或是愁眉苦脸。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自尊自信的人。所以,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应该尊重和承认人作为人超越了“资源”和“资本”的独立价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主体,因为现代教育终于承认了一切教育都必须有一个受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我们正进入“人与世界生存关系的自觉时代”。教育的目的应成为学生的自我追求,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其次,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也是当务之急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因为虽然你接受了上述的学生观,但若一走进课堂就又回到老路上,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你仍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那么课堂就会仍然是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自我角色的认定,不要再认为自己是权威,自己是中心。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要变封闭为开放,特别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要变预定为生成,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活动,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应该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真实场学的创设,让学生在表演、操作、辩论、演讲、社区活动中展开学习。这有利于产于角色效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情境和道德情感的发展。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它是人之生命表达一种方式,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人对生活的感受、人的悲欢离合、感伤怀旧,都要借助语言来展现出来的。让学生有尽量多的学习时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用生命去体验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选择性,也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体验性与情境性。
而教师观念的转变的一种重要方法方式就是开展培训。我们不仅要有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精英式的培训,更要有大众主义的远程网络这样平民式的培训方式。我认为应该把远程培训列入校本培训的范畴。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我们要把教师的培训与学生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现在学校认识到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的意义,要着眼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因为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可以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同时教师还面临着来自新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挑战,来自学生的挑战,来自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来自信息化的挑战等等。所以培训就是要缩短优秀教师成熟的周期,使优秀者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我们实施新课程,对教师要优先进行不间断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