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事迹申报材料
**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现有病床600张,在职职工700余人。自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遵循“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团结、友爱、互助、关怀”的社会新风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行业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多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爱岗敬业申报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材料、勇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鲜红旗帜。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响应上级团组织提出的“志愿者在行动”的号召,去年3月5日,志愿者服务队参加了市绿化委员会、共青团市委和市林业局主办的“绿满**,绿色**,青春助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并参加了志愿者植树活动;3月6日,参加了市体育局和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展巾帼风采,建和谐社会”趣味运动会开幕式;3月28日,参加了共青团市委、市爱卫会和市文明办主办的“全民动手,清洁家园”青年志愿服务。
2、开展“送医送药,保健咨询,健康宣传”等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诠释“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丰富内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凭着满腔的热情和专业上的优势,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年“5·12”护士节来临之际,他们走进市油田第四小学和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油田子弟和弱势儿童示范和讲解七步洗手法,并给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六一”儿童节,他们走进市福利院,为智障的孩子们免费体检,教他们读书认字,给他们送去图画书、玩具和日用品;8月17日,志愿者服务队到市电业局工地现场为农民工义诊,听说中医院来了医疗队,工人们纷纷围了过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旗帜格外的显眼。诊桌前,前来咨询的人真不少,大家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个个汗流夹背,许多人嗓子喊哑了,却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刚刚上完夜班的儿科医生吕明辉,睁着一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认真仔细地为每一个孩子诊治。这时,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他们的孩子来到吕明辉面前,原来,他们的孩子身体弱,经常感冒,爸妈只知道自己的孩子总是生病,却不知道孩子患了什么病。吕明辉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两颊红的像苹果,听听心脏---有隆隆样杂音,是典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得知自己孩子的病情后,年轻的父母焦急了,这可怎么办?望着心如火燎的孩子父母,热心的吕明辉急忙安慰到:“你们不要惊慌,这种病可以手术治疗,等孩子到了合适的手术年龄、手术时期,我一定帮你们联系。”说完后,他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写下来交给孩子的父母。这对年轻的父母连声感谢,嘴里不停地说:“我们最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夫,真希望你们能经常到我们这里走一走”。滴滴爱心汇成涓涓暖流,洒在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白衣天使的奉献之歌······
3、面向社区,服务群众是新时期医院工作的新领域创业典型申报材料,新阵地。今年初,自从油田医保向地方开放以来,根据医院安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制订出以义诊、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讲座为主的活动方式,每周六上午都带着血压计、听诊器、快速血糖仪和心电图仪进入油田社区为居民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卫生常识,提高油田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使油田居民切实感受到“油地一家”的温暖,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油田居民的一致好评。
青年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在实践中也进行了自我教育,促进了医务人员的健康成长。
第一,达到了认识社会,联系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志愿服务的活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社会服务中,不仅从社会和服务对象那里受到教育,而且磨炼了意志,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二,达到了认识自己,印证自身价值的目的。青年志愿者为社会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服务,将爱心奉献给最需要的人,用实际行动倡导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新风,这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满足了医务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第三,达到了感受人间真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回顾所走过的路,他们有付出,更有收获。
几年来,在青年志愿者这面旗帜的感召下,走来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走来了在本院实习的省中医学院和**中医药学校的同学。他们不计报酬,不为名利,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事迹不断为社会各界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不断完善活动机制,拓宽活动领域,用实际行动为青年志愿者这面鲜红的旗帜增光添彩。
篇二:医院先进志愿者事迹申报
梁学亚同志出生于1963年11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将担任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比赛和训练及水球、足球、体操、跆拳道和柔道等五项训练场馆的医疗经理,同时担任奥运定点医院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奥运知识培训和急诊及抢救小组各种相关岗位职责和应急预案、流程的制定。
2000-11月给维族患者体检
在将近二十年的医疗工作生涯中优质“服务标兵”评选申报材料,梁学亚同志在岗位上坚守使命、严谨认真、兢兢业业。以涓涓之情、无私之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极富挑战性的志愿工作,成绩卓著。在冰雪天山的群山峻岭间,在楼兰大漠的漫天风沙里,在乡村患者感激的目光中,在激情洋溢的北京赛场上,梁学亚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着医疗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践行着志愿者服务的高尚精神。
一、备战奥运,为中国医生的荣誉争光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为锻炼医疗队伍,在2007的决战之年,北京奥组委在北京举行了“好运北京”测试赛国际曲棍球邀请赛,刚成为医务部副主任不久的梁学亚同志迎难而上,担当起大赛医疗经理的重任。
在此期间,他带领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其他九家医疗机构成员组成了43人的医疗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他忍受着北京八月的高温湿热天气;克服了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休息环境差等诸多困难,出色地与23个业务口经理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一个中国医生和东道主志愿者的双重责任和使命,满怀激情、富有智慧地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参赛球队的300多名官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1500多名场馆工作人员和23929名观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和救护服务。
他提前20天到场馆积极备战,提前10天组织团队认真做好桌面演练,严格按照奥组委医疗服务部要求反复培训,以近乎严苛的标准保证人人过关,不留死角。身为领军者,在认真管理医疗团队的同时,他还要关心队员的生活,并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增强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医务部副主任管理岗位不久的他,特别是身处如此重大的国际赛事,压力可想而知!
国际奥组委医疗执行官莎博士来场馆
在紧张而又漫长的6天比赛中税务服务标兵评选申报材料,梁学亚同志每天披星戴月,5点起床,7点到达医疗站,晚上十一、二点后才能离开,日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
八月流火的北京,酷暑炎炎。当时场馆外最高温度达到38-39℃以上,湿度达到85%左右;场馆内温度41℃,地面温度61℃,湿度95%以上,身在其中有如在蒸笼里洗桑拿。本次比赛期间,医疗站共收治了52名中暑患者,最多一天就来了20多人就诊。但是,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时间超长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梁学亚同志却始终以专业和乐观的精神迎接。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抑或烈日炎炎,他都第一时间指挥医疗站的队员,进行及时地救护和转运。大雨中,他现场模拟训练搬运和转送病人等各业务口的对接,实地踏探,研究最近的行走路径。烈日下,他就躺在地上休息,忍受蚊虫叮咬无法入眠,却自喻“我们睡的是席梦思”,不忘跟队员开玩笑缓解他们的压力。刚装修完的医疗站空气污染很严重,他的嗓子被熏得火辣辣的疼,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即使这样他还在努力指挥着整个医疗服务的工作,同时向北京奥组委医疗服务部,北京卫生局汇报和请示,从没有一丝松懈。他带领团队的工作理念就是“只谓付出,不图索取,以苦为荣”。胜利凯旋的梁学亚憔悴黑瘦,体重骤减。但是他感到光荣,因为自己经历了磨练,积累了经验,为开展奥运会医疗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没有人知道,就在开赛的前一天,梁学亚23岁的外甥因病去世。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身为舅舅他只给家打了个电话,随后这个七尺男儿就擦干眼泪投入到严峻的工作中。付出总有回报。梁学亚和团队牺牲小我而保证集体的优质服务获得了来自上级领导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
开赛的当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来到场边医疗站(FOP),与医疗队员交谈,对现场的急救设备和救治流程,特别对医疗队员的敬业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他评价“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副市长刘敬民到医疗站视察工作时。刘主席问梁学亚:“你是哪家医院的?”当听说他们是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时,刘淇主席笑着说:“你们在这,没问题,我们是本家!”
国际奥委会医疗首席执行官沙麦斯博士在现场接受CCTV—5体育频道的记者采访时,握着梁学亚同志的手高兴的大声重复了n遍:“weareready”。
国际曲联主席佛莱斯曼一行在参访现场后对梁学亚的工作成绩大加赞赏:“你们可以直接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区文明单位申报材料。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梁学亚秉承着志愿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担负着医疗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使命,领先一步把奥运之梦变为现实。在激情燃烧的场馆中,梁学亚和他的医疗团队用微笑的面庞、忙碌的身影和飞洒的汗水铸就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2007年12月份,梁学亚同志又带领他的医疗团队来到了首都体育学院参加15天的“好运北京”体操测试赛的训练场馆医疗服务,为21个参赛国家,104名运动员,共计610人次,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障。严冬的北京朔风阵阵,他们每天7点到岗,晚上10点收队。梁学亚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工作起来的他与意气风发的二十几岁的青年别无二致。面对身体不适的队员,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千叮咛万嘱咐:“保护好你们的健康,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在工作疲劳时,他积极调节工作气氛,给大家讲医学知识,团队在他的以身作则领导下团结和谐,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工作结束时,队员们都与这位领军人、这位好大哥难舍难分。首体院的书记和院长对他说:“有你在这,我们就放心。”
2008年,梁学亚将带领他的医疗团队再次出征。二月到三月,他们将完成跆拳道和水球的训练场馆的医疗服务;六月,他将带领130多人的医疗大团队奔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区曲棍球场馆和奥体中心及其北京首体院三个战场去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直面挑战,勇者无惧。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情系新疆
扶危济困、排忧解难,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永恒不变的责任。在本次参加“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担任志愿者前,梁学亚同志一直是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2000年7月,梁学亚医师作为一名由团中央、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西部服务队新疆库尔勒分队”的“青年志愿者”,他长途跋涉翻越天山,到南疆库尔勒市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医务扶贫工作。
支撑库尔勒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的仅有一名刚进修结业归来的维族女医生,胃镜室的全部家当只是10多年前的一条纤维胃镜和一条纤维肠镜,而维族兄弟看一次病却要跋涉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路程,很有可能花掉1-2年积攒的血汗钱。为了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状况,梁学亚同志几经努力,数度奔波,帮助医院购进了40多万元日本原装OLYMPUS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在他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库尔勒市人民医院胃镜室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措施);培养了两名消化内镜医生;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科研项目,填补了一项诊治空白。在梁学亚的带领下,“青年志愿者”在当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一条救死扶伤、惠及新疆各族同胞的生命线。
在8月份的下乡巡回义诊的工作中,梁学亚顶着40多度的沙漠高温,冒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穿越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与200公里外人称“死亡之海”的楼兰“擦肩而过”。他先后到若羌县医院、轮台县医院和普惠乡卫生院开展门诊、查房和讲课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人格光芒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送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当若羌县县长激动地说“你是到若羌县的第一个北京医生”时,梁学亚感到的是无限的自豪与沉重的责任。
在半年工作的时间里,他先后出专家门诊近200人次,做胃镜检查250余人次,肠镜检查100人次,纤维胃镜、肠镜检查30余人次,参加会诊2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近10人次。
他在新疆工作期间,梁学亚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急性阑尾炎,卫生部和医院的领导要他立刻返京治疗,他却执意留下进行手术。术后仅仅三天,他就打着腹带进入胃镜室为病人做胃镜,无畏无私的情怀令人动容。他是真正把那里的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梁学亚的行为感动了无数当地患者,当地一些被他治好的患者常常回到医院看望他与他话家常。库尔勒市人民政府授予了他“青年文明号”和“库尔勒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当市民知道他们就要离开库尔勒时,都纷纷要求他们延长驻地时间。在机场送别时,很多送行的同事和患者流下眼泪,依依不舍。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把爱和温暖留给了新疆的人民,新疆各族人民给了他信任、依赖和深情厚谊。
三、广阔农村,志愿服务“三下乡”
与白俄罗斯体操运动员合影
梁学亚同志无愧于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因为他志愿工作已经成为他的生活。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怀柔县医院、门头沟斋堂医院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担任医务部副主任以来,他亲身从志愿者做起,亲自抓下乡医疗服务工作,工作方法独到,付出了巨大心血。特别是2007年他在积水潭医院卫生支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新项目、传、帮、带等一系列促健康教育活动中,成绩斐然,尤其是在“迎奥运、树新风、讲文明”的号召下,“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志愿活动为北京郊区延庆二院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延庆二院是积水潭医院的第一个技术支持单位,每年,梁学亚同志亲自组织和实施2次大型的专家义诊活动,每次有30多名各科室的专家和教授参加,就诊患者每次达300多人。每周他都要安排3-5名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延庆二院参加支农活动,解决了当地患者到大医院就诊难的实际问题。2007年,积水潭医院和延庆二院达成“医疗合作支持单位”,医院党委与当地签订了“携手共建迎奥运文明医疗服务”项目,开展了对当地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病调查工作。从选派糖尿病专科大夫去延庆二院给予技术指导,到立项目;从帮助管理,传授医疗技术,到培养当地骨干人才,扶持糖尿病专科的成立,梁学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做了大量工作。
梁学亚是一名优秀的医师和管理者培训机构申报材料,更是一名可敬的志愿者。2001年,他荣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同年团中央授予他“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光荣称号,2007年荣获“好运北京”曲棍球测试赛优秀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他身为前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青年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树立了好榜样。
志愿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一块高地,志愿服务的道路没有尽头,前方只有更加艰巨光荣的挑战。只有亲身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才知道奉献的真正含义,才能领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真谛。
在将近二十年的医疗工作生涯中,梁学亚同志在岗位上时刻铭记着医生使命,以拳拳之情、无私之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极富挑战性的志愿工作,成绩卓著,精神可嘉。
2008年,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世界的目光看中国。“战斗正未有穷期”——为了中国医生的荣誉,为了首都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潘建国同志先进个人事迹申报材料,秉承着志愿者的精神,梁学亚同志已准备好开启新的征途。
“军中无戏言,成败论英雄。”
**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现有病床600张,在职职工700余人。自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遵循“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团结、友爱、互助、关怀”的社会新风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行业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多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爱岗敬业申报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事迹材料、勇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鲜红旗帜。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响应上级团组织提出的“志愿者在行动”的号召,去年3月5日,志愿者服务队参加了市绿化委员会、共青团市委和市林业局主办的“绿满**,绿色**,青春助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并参加了志愿者植树活动;3月6日,参加了市体育局和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展巾帼风采,建和谐社会”趣味运动会开幕式;3月28日,参加了共青团市委、市爱卫会和市文明办主办的“全民动手,清洁家园”青年志愿服务。
2、开展“送医送药,保健咨询,健康宣传”等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诠释“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丰富内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凭着满腔的热情和专业上的优势,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去年“5·12”护士节来临之际,他们走进市油田第四小学和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油田子弟和弱势儿童示范和讲解七步洗手法,并给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六一”儿童节,他们走进市福利院,为智障的孩子们免费体检,教他们读书认字,给他们送去图画书、玩具和日用品;8月17日,志愿者服务队到市电业局工地现场为农民工义诊,听说中医院来了医疗队,工人们纷纷围了过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旗帜格外的显眼。诊桌前,前来咨询的人真不少,大家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个个汗流夹背,许多人嗓子喊哑了,却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刚刚上完夜班的儿科医生吕明辉,睁着一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认真仔细地为每一个孩子诊治。这时,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他们的孩子来到吕明辉面前,原来,他们的孩子身体弱,经常感冒,爸妈只知道自己的孩子总是生病,却不知道孩子患了什么病。吕明辉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两颊红的像苹果,听听心脏---有隆隆样杂音,是典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得知自己孩子的病情后,年轻的父母焦急了,这可怎么办?望着心如火燎的孩子父母,热心的吕明辉急忙安慰到:“你们不要惊慌,这种病可以手术治疗,等孩子到了合适的手术年龄、手术时期,我一定帮你们联系。”说完后,他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写下来交给孩子的父母。这对年轻的父母连声感谢,嘴里不停地说:“我们最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夫,真希望你们能经常到我们这里走一走”。滴滴爱心汇成涓涓暖流,洒在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白衣天使的奉献之歌······
3、面向社区,服务群众是新时期医院工作的新领域创业典型申报材料,新阵地。今年初,自从油田医保向地方开放以来,根据医院安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制订出以义诊、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讲座为主的活动方式,每周六上午都带着血压计、听诊器、快速血糖仪和心电图仪进入油田社区为居民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卫生常识,提高油田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使油田居民切实感受到“油地一家”的温暖,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油田居民的一致好评。
青年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在实践中也进行了自我教育,促进了医务人员的健康成长。
第一,达到了认识社会,联系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志愿服务的活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社会服务中,不仅从社会和服务对象那里受到教育,而且磨炼了意志,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二,达到了认识自己,印证自身价值的目的。青年志愿者为社会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服务,将爱心奉献给最需要的人,用实际行动倡导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新风,这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满足了医务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第三,达到了感受人间真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回顾所走过的路,他们有付出,更有收获。
几年来,在青年志愿者这面旗帜的感召下,走来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走来了在本院实习的省中医学院和**中医药学校的同学。他们不计报酬,不为名利,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事迹不断为社会各界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不断完善活动机制,拓宽活动领域,用实际行动为青年志愿者这面鲜红的旗帜增光添彩。
篇二:医院先进志愿者事迹申报
梁学亚同志出生于1963年11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将担任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比赛和训练及水球、足球、体操、跆拳道和柔道等五项训练场馆的医疗经理,同时担任奥运定点医院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奥运知识培训和急诊及抢救小组各种相关岗位职责和应急预案、流程的制定。
2000-11月给维族患者体检
在将近二十年的医疗工作生涯中优质“服务标兵”评选申报材料,梁学亚同志在岗位上坚守使命、严谨认真、兢兢业业。以涓涓之情、无私之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极富挑战性的志愿工作,成绩卓著。在冰雪天山的群山峻岭间,在楼兰大漠的漫天风沙里,在乡村患者感激的目光中,在激情洋溢的北京赛场上,梁学亚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着医疗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践行着志愿者服务的高尚精神。
一、备战奥运,为中国医生的荣誉争光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为锻炼医疗队伍,在2007的决战之年,北京奥组委在北京举行了“好运北京”测试赛国际曲棍球邀请赛,刚成为医务部副主任不久的梁学亚同志迎难而上,担当起大赛医疗经理的重任。
在此期间,他带领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其他九家医疗机构成员组成了43人的医疗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他忍受着北京八月的高温湿热天气;克服了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休息环境差等诸多困难,出色地与23个业务口经理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一个中国医生和东道主志愿者的双重责任和使命,满怀激情、富有智慧地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参赛球队的300多名官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1500多名场馆工作人员和23929名观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和救护服务。
他提前20天到场馆积极备战,提前10天组织团队认真做好桌面演练,严格按照奥组委医疗服务部要求反复培训,以近乎严苛的标准保证人人过关,不留死角。身为领军者,在认真管理医疗团队的同时,他还要关心队员的生活,并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增强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医务部副主任管理岗位不久的他,特别是身处如此重大的国际赛事,压力可想而知!
国际奥组委医疗执行官莎博士来场馆
在紧张而又漫长的6天比赛中税务服务标兵评选申报材料,梁学亚同志每天披星戴月,5点起床,7点到达医疗站,晚上十一、二点后才能离开,日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
八月流火的北京,酷暑炎炎。当时场馆外最高温度达到38-39℃以上,湿度达到85%左右;场馆内温度41℃,地面温度61℃,湿度95%以上,身在其中有如在蒸笼里洗桑拿。本次比赛期间,医疗站共收治了52名中暑患者,最多一天就来了20多人就诊。但是,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时间超长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梁学亚同志却始终以专业和乐观的精神迎接。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抑或烈日炎炎,他都第一时间指挥医疗站的队员,进行及时地救护和转运。大雨中,他现场模拟训练搬运和转送病人等各业务口的对接,实地踏探,研究最近的行走路径。烈日下,他就躺在地上休息,忍受蚊虫叮咬无法入眠,却自喻“我们睡的是席梦思”,不忘跟队员开玩笑缓解他们的压力。刚装修完的医疗站空气污染很严重,他的嗓子被熏得火辣辣的疼,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即使这样他还在努力指挥着整个医疗服务的工作,同时向北京奥组委医疗服务部,北京卫生局汇报和请示,从没有一丝松懈。他带领团队的工作理念就是“只谓付出,不图索取,以苦为荣”。胜利凯旋的梁学亚憔悴黑瘦,体重骤减。但是他感到光荣,因为自己经历了磨练,积累了经验,为开展奥运会医疗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没有人知道,就在开赛的前一天,梁学亚23岁的外甥因病去世。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身为舅舅他只给家打了个电话,随后这个七尺男儿就擦干眼泪投入到严峻的工作中。付出总有回报。梁学亚和团队牺牲小我而保证集体的优质服务获得了来自上级领导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
开赛的当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来到场边医疗站(FOP),与医疗队员交谈,对现场的急救设备和救治流程,特别对医疗队员的敬业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他评价“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副市长刘敬民到医疗站视察工作时。刘主席问梁学亚:“你是哪家医院的?”当听说他们是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时,刘淇主席笑着说:“你们在这,没问题,我们是本家!”
国际奥委会医疗首席执行官沙麦斯博士在现场接受CCTV—5体育频道的记者采访时,握着梁学亚同志的手高兴的大声重复了n遍:“weareready”。
国际曲联主席佛莱斯曼一行在参访现场后对梁学亚的工作成绩大加赞赏:“你们可以直接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区文明单位申报材料。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梁学亚秉承着志愿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担负着医疗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使命,领先一步把奥运之梦变为现实。在激情燃烧的场馆中,梁学亚和他的医疗团队用微笑的面庞、忙碌的身影和飞洒的汗水铸就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2007年12月份,梁学亚同志又带领他的医疗团队来到了首都体育学院参加15天的“好运北京”体操测试赛的训练场馆医疗服务,为21个参赛国家,104名运动员,共计610人次,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障。严冬的北京朔风阵阵,他们每天7点到岗,晚上10点收队。梁学亚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工作起来的他与意气风发的二十几岁的青年别无二致。面对身体不适的队员,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千叮咛万嘱咐:“保护好你们的健康,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在工作疲劳时,他积极调节工作气氛,给大家讲医学知识,团队在他的以身作则领导下团结和谐,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工作结束时,队员们都与这位领军人、这位好大哥难舍难分。首体院的书记和院长对他说:“有你在这,我们就放心。”
2008年,梁学亚将带领他的医疗团队再次出征。二月到三月,他们将完成跆拳道和水球的训练场馆的医疗服务;六月,他将带领130多人的医疗大团队奔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区曲棍球场馆和奥体中心及其北京首体院三个战场去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直面挑战,勇者无惧。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情系新疆
扶危济困、排忧解难,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永恒不变的责任。在本次参加“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担任志愿者前,梁学亚同志一直是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2000年7月,梁学亚医师作为一名由团中央、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西部服务队新疆库尔勒分队”的“青年志愿者”,他长途跋涉翻越天山,到南疆库尔勒市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医务扶贫工作。
支撑库尔勒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的仅有一名刚进修结业归来的维族女医生,胃镜室的全部家当只是10多年前的一条纤维胃镜和一条纤维肠镜,而维族兄弟看一次病却要跋涉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路程,很有可能花掉1-2年积攒的血汗钱。为了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状况,梁学亚同志几经努力,数度奔波,帮助医院购进了40多万元日本原装OLYMPUS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在他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库尔勒市人民医院胃镜室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措施);培养了两名消化内镜医生;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科研项目,填补了一项诊治空白。在梁学亚的带领下,“青年志愿者”在当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一条救死扶伤、惠及新疆各族同胞的生命线。
在8月份的下乡巡回义诊的工作中,梁学亚顶着40多度的沙漠高温,冒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穿越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与200公里外人称“死亡之海”的楼兰“擦肩而过”。他先后到若羌县医院、轮台县医院和普惠乡卫生院开展门诊、查房和讲课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人格光芒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送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当若羌县县长激动地说“你是到若羌县的第一个北京医生”时,梁学亚感到的是无限的自豪与沉重的责任。
在半年工作的时间里,他先后出专家门诊近200人次,做胃镜检查250余人次,肠镜检查100人次,纤维胃镜、肠镜检查30余人次,参加会诊2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近10人次。
他在新疆工作期间,梁学亚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急性阑尾炎,卫生部和医院的领导要他立刻返京治疗,他却执意留下进行手术。术后仅仅三天,他就打着腹带进入胃镜室为病人做胃镜,无畏无私的情怀令人动容。他是真正把那里的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梁学亚的行为感动了无数当地患者,当地一些被他治好的患者常常回到医院看望他与他话家常。库尔勒市人民政府授予了他“青年文明号”和“库尔勒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当市民知道他们就要离开库尔勒时,都纷纷要求他们延长驻地时间。在机场送别时,很多送行的同事和患者流下眼泪,依依不舍。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把爱和温暖留给了新疆的人民,新疆各族人民给了他信任、依赖和深情厚谊。
三、广阔农村,志愿服务“三下乡”
与白俄罗斯体操运动员合影
梁学亚同志无愧于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因为他志愿工作已经成为他的生活。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怀柔县医院、门头沟斋堂医院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担任医务部副主任以来,他亲身从志愿者做起,亲自抓下乡医疗服务工作,工作方法独到,付出了巨大心血。特别是2007年他在积水潭医院卫生支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新项目、传、帮、带等一系列促健康教育活动中,成绩斐然,尤其是在“迎奥运、树新风、讲文明”的号召下,“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志愿活动为北京郊区延庆二院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延庆二院是积水潭医院的第一个技术支持单位,每年,梁学亚同志亲自组织和实施2次大型的专家义诊活动,每次有30多名各科室的专家和教授参加,就诊患者每次达300多人。每周他都要安排3-5名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延庆二院参加支农活动,解决了当地患者到大医院就诊难的实际问题。2007年,积水潭医院和延庆二院达成“医疗合作支持单位”,医院党委与当地签订了“携手共建迎奥运文明医疗服务”项目,开展了对当地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病调查工作。从选派糖尿病专科大夫去延庆二院给予技术指导,到立项目;从帮助管理,传授医疗技术,到培养当地骨干人才,扶持糖尿病专科的成立,梁学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做了大量工作。
梁学亚是一名优秀的医师和管理者培训机构申报材料,更是一名可敬的志愿者。2001年,他荣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同年团中央授予他“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光荣称号,2007年荣获“好运北京”曲棍球测试赛优秀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他身为前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青年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树立了好榜样。
志愿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一块高地,志愿服务的道路没有尽头,前方只有更加艰巨光荣的挑战。只有亲身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才知道奉献的真正含义,才能领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真谛。
在将近二十年的医疗工作生涯中,梁学亚同志在岗位上时刻铭记着医生使命,以拳拳之情、无私之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极富挑战性的志愿工作,成绩卓著,精神可嘉。
2008年,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世界的目光看中国。“战斗正未有穷期”——为了中国医生的荣誉,为了首都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潘建国同志先进个人事迹申报材料,秉承着志愿者的精神,梁学亚同志已准备好开启新的征途。
“军中无戏言,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