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之结婚仪式,对洞房有着严格地要求:首先是洞房必须要使用住过人的窑洞或者老房子。洞房名称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本义就是山洞或者老房子,也就是用老人们的魂魄经过整理的住所。不能将稚嫩而尚不成熟、魂魄还不完整的一对新人投入还不知背景的初居之中。
其次是元配婚姻或者娶的是正室;洞房就必须是要用坐北朝南的“正房”(接地气),也可以是坐南朝北的南房(适天时);不可以使用西房或东房(水深火热)。
因为结发婚配以后,进门成家的正室主妇,家族、家庭中就要重点培养,要逐渐承担起家族、家庭中的所有内宅事务。所以,责任也就相当重大,犹如承接天地。如果娶的是偏房或者二房、三房,一般也不管家务,那就绝对不能使用正房做洞房。因为偏房骨格太轻,没有能承接来自乾天、坤地方位神灵的重量。所以,如果使用了正房做洞房,今后就有可能会出现说不明白的某些问题。
中国古代礼仪,源于礼记而又出于道家。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不同,对洞房床位的选择与布置,还有很多置法,只要经过道士或阴阳家施法安置过的洞房,就叫新房,而不是指新盖的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庆吊礼仪3篇,大部分也不必太计较。所以,笔者就不逐一赘述了。
叩拜亲朋仪式
叩拜亲朋仪式,立仪主旨就是让一对新人与双方亲朋间要相互认识。
叩拜亲朋仪式按照古礼,都是在拜堂之后的次日举行;大词人杜甫在《新婚别》中就有“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的诗句,说明婚配必须要经过叩拜亲朋仪式而要与亲朋相识、分明亲属辈分,拜姑嫜(父母)要在拜堂成亲的次日举行。
如今可以选择两种时间段举行:婚礼有一天待客和两天待客的区别。如果是一天待客,结发、拜堂仪式尽量在卯时与辰时之间(早晨八点左右)举行,辰时内就要将新人送入洞房,蒙亲时还要完成揭盖头。
稍事休息以后,叩拜亲朋仪式要在巳时便举行(在上午十点至十一点左右)。如果是两天待客,结发、拜堂仪式一般在申、酉时之间(暮婚,下午五点左右)举行;叩拜亲朋仪式就在次日上午举行。
拜坛可以继续敬用拜天地时的原拜坛。也可以根据情况,将拜坛搬移到室内,更可以就近设在设席地点,重新布置拜坛。但要在拜坛前的供桌上加放一个礼物、礼金盘。新人要对所有的宾客逐人叩拜,如果宾客太多或有某种不便时,可以用鞠躬礼(鞠躬礼不同于作揖礼,双手要靠体位下垂)替代叩拜礼。但是,对所有亲戚朋友礼节相同,叩拜父母亲时,也决不可与亲朋选用两种礼仪。
拜亲朋和拜天地仪式一样,司仪的唱词也大同小异;新人叩拜的对象,仍然是:天、地、君、亲、师、文昌、关圣、月老,还要唱明,请各位中堂神圣代受拜人受礼,而不是直接面对受拜人叩拜,司仪仍然要唱明八尊受拜神圣的请迎与恭送。
被叩拜的亲朋,按司仪的叩拜唱词顺序要到拜坛前的礼物、礼金盘中放置礼物,以便与新人互相认识,分明称谓。
在供桌旁边一位熟人的介绍引导下中式婚礼必知的“拜堂”礼,一对新人也要对各位亲朋要有明白地称谓并问好,比如叩拜大舅与大舅妈时,就说大舅好!大舅妈好!或者将问好变成祝福语,将好字改为万福或者吉祥,亲朋也顺便对新人说一句祝福词(祝你们幸福等),还可以做短语交流一、两句。
叩拜礼物、简称“拜礼”,可以是银钱或者其它礼物。宾客如果不便到拜坛前面投礼时,也可以让伺童端礼盘接收叩拜礼物。
重要的是叩拜顺序。拜亲朋的第一拜是宾公大人(媒人),在叩拜宾公时,媒人一般还要讲几句祝福话语和结亲过程以证婚。第二拜是本家祠堂族长或者祠堂指定的代表,并由司仪唱响明白(不设祠堂和没有族长的家庭就只拜宾公)。族长是代表祠堂受拜,并请族长记录族谱所需资料,不论族长的年龄大小、辈分高低,都是要放在第二礼中叩拜,这两拜不收礼物、礼金;族长同时也要讲几句证婚和祝福的话。
如果宾公大人又有亲朋身份者,要放在叩拜亲朋位列中再次叩拜,族长却一般还要在叩拜家堂宗亲时再次叩拜;如果辈分小,那就不再叩拜了。
拜毕上述两拜,拜亲朋仪式即正式开始。
所有宾客中如果有辈分比新人更低的宾客也参加婚礼,就需要唱明宾客身份与姓名,最好也要到拜坛前与新人分明称呼,但不叩拜。晚辈不投放礼物或礼金。
叩拜顺序为:先拜老娘舅、老舅母,老姨夫、老姨(舅、姨亲为外戚),老舅表亲与老姨表亲。如果老娘舅、姨家族中还有辈分再高的亲人,就要从辈分最高处逐辈叩拜,不分血缘远近。
按辈分叩拜完老娘舅、老姨家族中所有亲戚以后,再拜姥爷、姥姥,娘舅、娘舅母,姨夫、姨母。同样,按辈分叩拜完娘舅、姨家,舅、姨家族中的所有舅表亲,姨表亲。如前,如果娘舅、姨家族中还有辈分更高的亲戚出席,也要从高辈分处开始叩拜。
叩拜完姥爷、娘舅、姨家族亲戚以后,再拜老姑夫、老姑(姑表亲为中戚),老姑表亲。姑夫、姑姑,姑表亲。
拜毕老姑、姑姑家族亲戚以后传统婚庆拜堂习俗拜堂礼仪,依次再拜祠堂先生(家堂、朋亲为内戚)、家相先生,逐辈分的老师、逐辈分的师傅;祖、父辈的门生、徒弟。
拜毕亲戚、老辈先生、师傅、徒弟,逐辈分再拜老朋亲(曾祖、祖父、父辈的朋亲)、朋亲(同窗、同学视同朋亲),朋亲在分开排列辈分以后,侹辈宾客全部按男宾年龄大小叩拜,妻子附于丈夫,不论年龄,也不分交情深浅,更不分礼金轻重。
最后才拜家堂宗亲,宗亲只要参加婚礼者,不分远近,一律按辈分叩拜。父母亲也同时放在叩拜宗亲的仪式之中,于侹辈人中循序叩拜。
如果亲朋人数太多或者时间紧张,可以采用所有宾客之间的夫妻同时叩拜,夫妻共同受拜一礼。司仪在唱词中就要唱响明白。比如叩拜娘舅时:就要唱成叩拜娘舅、舅母,如此等等……。
登记礼帐时,同时就预先排列、拟就所有宾客叩拜顺序。
中华礼仪之结婚与当今社会
中华礼仪之结发、拜堂、婚配礼仪,自古以来都是家族之中最大、最隆重地礼仪之一。所以,结婚并不单纯是喜事,而且是相当神圣而又庄重的圣事;通过婚配礼仪,已经告知了新人,从此就要承担起传宗接代,家国大事。
中华传统之婚礼,大多是以娶女子到男家的礼仪;必须要通过神圣而又庄重的婚礼。也就是为了要达到女子身到夫家,心随身至,妇附于夫的心灵过渡仪式,达到夫唱妇随地效果。避免娶亲得到了媳妇,身已至却心不至。
所以,中国古代随着婚礼的举行,在敬拜亲朋仪式开始之前奏,就是要请族长到坛场来记录族谱,在记谱的时候,就要于新娘姓名的前面,加冠以夫家姓氏。
新娘名字前面冠上夫家姓氏这一婚配制度,对人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当今社会中的职业妇女,更是特别重要。生人相逢,送上拜贴(如今叫名片),婚否就已经明白。
古礼中的同姓宗亲,不分远近,都是不可以婚配的。所以,已婚女人的拜贴,肯定就显示了两个姓氏,那就很容易得到客人地照顾和尊重。
现代女人的拜贴,如果只显示有一个姓氏,那便是可以百家求、悦百子的“闺女”,客人就会在有意无意中为“待字闺中”之姑娘、小伙介绍对像。
婚后女子在名字前面,冠以夫家姓氏的婚礼制度,至今港澳地区仍然适用,这一礼仪也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民族、宗教的认同和遵循。
中华礼仪从民国以后,大兴破立之风,胡乱学习西方的礼仪习俗。西方好的礼仪学到得不多,却将自己之优秀礼仪制度大量地丢失掉了,婚配礼仪制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在已婚女子名字前面,加冠夫家姓氏,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地礼仪制度。
而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地婚配礼俗,本来就是优秀的婚配制度,却被西方人当精华学去了。稍加改革,西方人的婚配,那是要到教堂里面,为婚配结合宣誓的,婚礼仪式更为庄严神圣。
大部分西方女人在婚后,学习了中华文化,都在自己的名字前面或者后面冠上了夫家姓氏,而我们自己,如今却将这一优秀的传统制度丢掉了。
废除了传统的婚礼制度拜贺庆吊礼仪、在女子名字前面,加冠夫家姓氏百年以后,我们今天已经尝尽了苦果,部分国人至今却还不能醒悟;女人还要崇拜什么“女汉子、女强人”之类,那样的女人就幸福吗?而大部分属于这一类型的女人,轻则丢失了家庭。重则沦丧了伦理德行,自残成为了一个心理崎形之人。
男女结合组成家庭,自然就平衡了先天之阴阳。没有家庭的男人,就犹如永远在火热的大太阳底下暴晒,灼热难耐。没有家庭的女人,同样也是在漫无天日地黑夜里生活,虽然有时能看到那么一点亮光,那也只是一点月光,只是不至于暗无天日而已。
而后天人伦之友谊,至亲至密者,莫过于夫妻。夫妇间本来就有自然和谐之美妙。所以,婚配以后,那必然就是天地相合,阴阳相融了。
完全可以预测,中华民族如果只是恢复了婚配礼仪制度,不必对法律做任何修改更动;可以断言,中国人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破裂家庭免遭其祸,离婚率肯定就能降低一半以上。
自从民国初年启始的破立之风,在百年以后的今天,如今连夫妻结发婚配,拜堂、拜天地,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拜、拜什么了。
更可悲的是:中国这些现代文化人创作的文化产品,在电影电视里的成婚拜堂,也只是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或者叫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这个环节画面产生了一个天大地笑话,名曰拜“天、地”,却不见天地在那里?叩拜的对象,只是一幅双喜字,将那么个双喜字当作天地叩拜;不只是能让人笑掉大牙,使得这些文化人的水准足可以叫国人倒吸一口凉气。
更有甚者,又将父母亲指定为“高堂”受拜。如果父母亲就算高堂了,就可能在现场的曾祖父母与祖父母,又该做如何称谓呢?更如果将天地与所谓高堂放在一起叩拜,这已经是将天理与伦理全部搞混乱了;或者说,已经触犯了上天律条。
大词人杜甫在《新婚别》中,“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的诗句,就说明“暮婚”、拜堂礼应当在新婚首日申、酉时举行。拜堂、拜天地礼仪,是不拜姑嫜(父母)的,叩拜父母就要放在拜堂成亲的次日,在叩拜亲朋仪式中才举行。
叩拜父母,从天理来讲,也不应该放在拜天地的仪式中进行,述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拜堂成亲、是专指叩拜“中堂”的礼仪,父母不在中堂神灵之列。
第二、亲人和天地,那不能是一个等级。天、地是世界万物滋生之源,自然之神灵,属于全世界所有生物与非生物。而父母亲却只属于自己,放在一起叩拜,那就是一个没有天理与伦理阶级的混乱仪式。
第三、父母只是至亲。一般人在结婚的时候,还有曾祖父母、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外祖父母。叩拜父母亲的时候,曾、祖、伯叔父母,三代直系血亲,有可能就在婚礼现场,更不用说其它长辈了,这是中华礼仪之大忌。
按照中华伦理,更不能越过曾祖父母、祖父母而只叩拜生父母。严重一点从伦理来讲,这就算是“掘礼乱伦、僭越天理与伦理”之大事件了。
父母,也只是众多亲眷之一,就应当放在另一场叩拜礼仪、拜亲朋仪式之中进行。而父母亲,在叩拜之时,也应当与所有宗亲礼仪相同,万不可分开轻重礼节,比如给其它宗亲行鞠躬礼时,而给父母亲却行叩拜礼。仪式同而礼节不同,这也是中华礼仪之大忌。
拜堂、拜天地仪式,那就是只叩拜天地神祇,是根本要与叩拜亲人分开的。如果将三、四代直系血亲,全部放在一起叩拜。不只是拜天地仪式太过冗长的问题,这就更不像是一个拜堂、拜天地之仪式了。“拜堂”,就是叩拜中堂,中堂是不包括(姑嫜)父母亲的。还可能因只叩拜血亲而冷落了外戚、中戚、内戚、朋亲、宗亲,造成其它宾客的不愉快。如果将天地和所有亲人搅和在一起叩拜,实在也不成天理与伦理礼俗之至大体统。
在拜堂、拜天地仪式之中再叩拜亲人,如果再出一点疏漏,或将亲人放在天地前面叩拜;那直接就与中华礼教相勃了。这肯定是不对的,也是绝对不可以放在一起叩拜的。
这样的闹剧出现在个别百姓的庭院中,影响也不算有多大。如果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或者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之中,不能说是荒唐,但也确实是有失严谨的。
高堂、指得也不是父母亲,它是中堂的别称,是人们对中堂神圣的仰视感觉。所谓拜高堂(父母),就应当放在,叩拜亲朋仪式(分明辈分)之中。而要按照亲人辈分,循序而来。叩拜父母亲,更不在拜天地的八拜之列。
我们还看到,在电影电视里,拜堂、拜天地的正面是空档(红布),最多也就是贴一个双喜字。这更是一个文化荒漠化的无知表现,实在是令人寒心,做为华人,也甚觉汗颜。
“叩拜”本来是一种心灵信仰地具体表现。叩拜者在叩拜之时,于内心意念之中的心灵信仰、就是神祇或者真人,必然是要有叩拜信仰对象的。
心灵中如果没有信仰对象,那为何还要五体投地地去叩拜呢?叩拜的信仰对象,必然是神圣或者是真人。如果结婚拜天地,叩拜一幅双喜字。那就是一种没有信仰地荒唐游戏,更是对心理灵魂的糟蹋与作践。
双喜字,只是一个婚礼仪式之中的标识,显然既不是神圣,也不是真实的人。在叩拜过程之时,在叩拜者的意念之中,必然就找不到信仰对象。心灵里面也必然是空白的,肯定就没有任何神灵感应;变成了随意作秀,或者表演嬉闹。心理灵魂也就自然得不到净化与升华。那样的叩拜,也就肯定是没有任何心理铭刻作用和真实地意义了。首先的立意,肯定是弄错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还算有痕迹,只剩拜君(主席像)啦!面对毛主席像叩拜,叩拜只为繁族兴国,为国家的强盛而婚配合卺。也等于是向“君”、国家元首宣誓,起码从叩拜立意讲,也还是有道理的。
自古以来,中国结拜礼仪,依八拜为至高。所说结拜,就是指“结发叩拜”。所说八拜之交,也是比喻情同夫妇。通过结发叩拜以后,就能同甘共苦,福祸共享,合两身而成为一体。
所以,结、就是结发,拜、就是拜神灵。结拜这个名词,本来就是因为男女结发配偶,必须要叩拜神灵、经过拜堂礼仪。中华文化才生成了“结拜”这个名词。
男女婚配,本质就是一种两性结合,为阴阳揉合而结发叩拜。
结拜,就是为结发合卺而叩拜。夫妻结发拜天地,更是因为阴阳结合而叩拜。那就必须要经过拜堂仪式,以示神圣。而且拜天地仪式决不可以在室内进行。头顶必然要直通苍天,双脚必须要实实在在踏在大地上,脚下不能完全悬空,比如在楼房顶端。
如果拜堂、拜天地遇上了刮风、下雨、下雪,也决不可以在伞盖下进行。雨雪正好能让苍天能够看得到,让大地也能够感应到叩拜者对天地之真心与敬畏之情,更能让天、地知道这双新人对天地之真实、真诚叩拜地灵魂。
中国的所有结合叩拜,前七拜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天、地、君、亲、师”,加文昌、关圣七拜。天、地、不用多讲,是供给人类生存的根本,是自然的神圣。只有“君”是当朝国家元首,也是百姓心中地神圣。
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不认为自己当上了大总统,那就是真龙天子,曾经提议过,中堂常设供奉牌位与婚礼结拜时选择“更君为国”,改为“天地国亲师”。后来,因为‘国’,既不是神圣,也不是真人。心灵对应之国家,没办法表达信仰。因为国家可分可合,不同的时期,疆域各异。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倡导更君为国之时,国运也正在衰败期。就是当年国民心中之“国”,当然包括割让出去的土地、列强占领的国土,叩拜时就会勾人心碎。
“国”、也完全是人定的,并非由天定,也非不可变更。君、虽然不是明确供奉之“神”,也许人们对当朝之“君”,还有一些不尽满意之处,但肯定在心中那就是一个精神希望的核心;认为那就是心中之神,是人类统治之神。君:虽然也在不断地变更之中,他却是至重更迭而来之神。所以,更君为国,也就没有能够实行下去。
汉人拜亲,就是叩拜神农炎帝或轩辕黄帝,因为他们早已是神的位阶了,而不能说仍然是凡人的亲眷。在有些民族地区,拜亲是拜蚩尤、成吉思汗或别的祖亲。所有中华各民族,所有重大结合而需叩拜仪式,都要叩拜“天地君亲师”。所以,同是一个亲位,所祀、所祈,却有所不同。师:就是万世师表、孔夫子,更是几千年来的至圣先师之神。
文昌、关圣,也是受到了天下所有人的敬仰之神。入学、功名、为官就叩拜文昌,崇义、尚德、聚财都叩拜关圣。
中华礼仪之所有结拜,首先都要敬畏天地神灵。要对自己先天的民族、国家负责;对自己的家族、家庭负责,对自己所处的宗教、门派负责。
结拜的最后一拜,因叩拜情境要求与各行业的祖师不同而不同。例如:结婚八拜中的最后一拜是月老仙尊(月下老人)。如农人结拜,最后一拜为稼穑天官、后稷。商人结拜,最后一拜是陶朱公、范蠡。铁匠、火工拜师学艺,最后一拜是太上老君。与石、木、泥匠结拜,最后一拜是鲁班祖师。屠家结拜,最后要叩拜屠宰祖师张飞。艺人结拜,最后一拜是梨园大神、唐明皇李隆基等等。
但基于太阳崇拜,也有以太阳代表所有神祈的礼俗。如果拜坛正面一时找不到写有“天地君亲师、文昌、关圣”之供帐或神龛,但在意念之中的叩拜信仰对象,仍然是七堂神圣与当朝君主。如果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之下,也可以不论方位时辰,面对着当时的太阳叩拜,太阳就代表着八尊神圣。
很多人都说:现在中国离婚率高,就是因为结婚仪式太低俗而不显神圣所致。这是很有道理的论点,这也就是当下中华民族地共识与热点话题。
依史镜世、上古至今、立世以来,男女交合,传宗接代,延嗣宗祠,繁族兴国,乃是极其庄严地头等大事。里面巍然就包含了婚配结拜者要承担的天大责任。
婚配、本来就是人生之中最大、最重要,而又十分圣洁地尚德圣事。
婚配,如果没有经过结发、拜堂,八重叩拜之礼仪,只认为结婚是喜事。而不知道既是喜事,同时更是圣祀。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将婚礼既要办成喜事;也要显示有相当严肃性地圣祀、以示神圣的礼仪。
如今看到的某些婚礼,伦理混乱,趣味低下而又不伦不类。与中华礼仪直接相勃的地方,还有未婚少年伴郎与伴娘的出现,这更是一个礼仪中不可饶恕的极大罪恶。
因为中华礼仪,在束发(未成年)之间、结发之前,是不允许未成年儿童或少年涉及男女之事的,更不准单身男女参加到引亲与迎亲者的行列。如果将未结婚的少年直接充做了伴娘与伴郎,提前知晓男女之事;按《玉历宝钞》之内容,那就是组织者的一项十恶不赦、死后要下地狱之极大罪恶。
中华传统礼仪礼俗,是绝对不允许未婚男女(如伴郎伴娘)、离异、丧偶男女参与婚礼中的引亲与迎亲活动。引亲和送亲礼仪,引亲者一般由年龄相近的哥哥与嫂子担任,但不一定是夫妻,主要职责是引导和保护新人。而且必须是已经结婚,有完整婚配之人。如果已婚但又短缺了一方者,就不能担任引婚者。如果引婚人不是夫妻配时,就要嫂弟配,不能是大伯兄与弟妹配。新娘家还要选择一位送亲女宾;送亲女宾要挑选由年过或年满花甲的老姑姑、姑姑或者婶娘担任,主要职责就是申明、交流礼仪、保护新娘。
中华文化是希望夫妻婚后能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中华婚配文化之灵魂,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踪迹了,代之而衍生出来的是一种跪拜求婚,使人看见实在是恶心。每每看到其间,总有作呕之感。
已经到了婚礼现场了,才来求婚,那还有不答应的余地吗?还有第二种回答选择吗?这既是一种对宾客的愚弄,人性的戏虐,还是对新娘的绑架。看到这里,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心情,连吐糟的感觉都没有了,直气得你能让这些无知者愚弄的背过气去。
还有重排场而轻仪式;不打“醋坛”,就没有做到清心净气,畏惧神祇。直接就导致了婚配意念不入心,有些婚礼还要讲究超级豪华,更被一些慵惰无知者再衍译成超级下流闹剧,那就完全丧失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底蕴,更不能显示婚配仪式要体现的高级人类与神圣境界。
社会势利之现实,庸俗与随便。代替了终生唯一、从一而终、相互忠诚、贞节与神圣。
所以,视婚配如演戏,结婚是演了一折喜剧,离婚犹如散了一场闹剧。
没有经过面对“天、地、君、亲、师,文昌、关圣,月老仙尊”之八尊神灵叩拜,顿首、空首、叩首之三重跪拜之至重仪式,义同宣誓之礼仪,心灵就没有得到净化与升华。又处在内心已经麻木的金钱社会与现实中间,男女双方,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没有主副之区别。更不能以男人为天柱主心,而女子的心中也不能俊鸟依人。而且还要各自都显示强悍。虽然领证组建了家庭,他、她们也只是形式上的所谓夫妻,在各自的心中,却就是同床异梦。
更有甚者,婚配、如果连延续香火的责任都不尽,还给起了一个西洋名字、叫“丁克”,那还算婚姻吗?所谓婚配、充其量,也只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相互利用而已。
神圣与信仰、对国家、对祖宗、对家庭的责任,于心灵之中,这些都没有了感觉。因为没有儿女,也就没有了牵拌,相互之间也就没有了责任;日常生活之中,谁利用谁、时间长短,那都是一样的。
所以,离婚率高,也就成必然啦!其实,这种无视神圣的婚姻,结与不结、离与不离,本身就没有什么区别。
镜世中国以往、镜世外国当代。女人婚后,如果在名字前面,冠以夫家姓氏;这并不是男尊女卑,因为男人和女人之间,体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有区别的,更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如果说,非要达到男女平等,而女人也要能承担起家庭重担,在男人名字前面也冠上妻子的姓氏或者互冠姓氏,笔者认为,也许可以一试。不管怎么讲,只要是已经婚配,男女双方就应当成为一体。
中华传统姓氏制度,讲得是:山可移、姓不改。中华近代礼仪,特别在清朝以后才出现,如果是男到女家时,还要求男人要“随妻改姓”的。但是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子女从父亲承袭的血缘成份还是要多一些,或者是大部分。总之,男女结发婚配,就应当显示有两身合为一体的具体特征。
女人婚后,在名字前面冠了夫家姓氏,就等于在这个女人名字的上面,也从此就贴上了成家的标签。生人相见,一览拜贴(名片),便知婚否,无需询问或者介绍。就送给了对方一个明白的信息,使他人不再因此情此景而产生无谓的遐想。知道该如何给成家的女子,腾出与安排顾家、抚育、养育子女的时间。这一点,对年青的职业女性,更是特别重要。
如果男女双方,两个人连姓氏都结合在一起,那做人自然就会明明白白、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就是在百十年前,中国女子只要定了婚,夫家家长就会到祠堂主动记谱;最晚在嫁入夫家、举行婚礼之时,就要请族长前来当场记谱、证婚。记谱当即就在名字前面冠了夫家姓氏,也就是在她的灵魂之中,即刻就换成了夫家之心。神随身易,身进夫家,心随而达。终生就没有不可容忍的事情,也就会从一元配而伴终身。
姓氏相合,血脉相融,互相之间就没有了隐密。形似两人,神成一体。原谅对方之难容,犹如己且谋之将行。那还需要忍无可忍吗?谅解对方的过失,就像隐匿自己之不当。还有啥不能容忍之事吗?自己意欲实施,犹如对方已经完成。家事还会有严重分歧、解不开的疙瘩吗?
学习古人,同步世界;举案齐眉,从一而终地婚配;神定终身,理应举行八拜三叩首之大礼。已婚女子之姓名,更是理应加冠夫家姓氏,家庭就以姓氏而变成了一个中心。如果中心多了,和睦的家庭肯定就没有了。
就算是在当代,如果离婚与再婚,还须变更姓名,或者姓名与当前家庭姓氏不符。试想:结婚与离婚,还会那么轻率与随便吗?
婚配,第一位最重要的就是要承担天大地责任,那就是传宗接代。繁族才可兴国。如果是没有后继之人了,试问:与家与族与国,你尽到责任了吗?家庭、家族、国家还会有希望吗?
想到在婚配的家庭之中,相关的人生世事之中,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事情吗?近世百余年来地文盲政治,对社会、民族、宗族、家庭、文化和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那才是最深重而又全面的。
上面这句话,确实是讲过头啦!话虽过头,但却是一句负责任的话。因为看到了身边产生了那么多破碎的家庭,成家以后却又成了思想变态的单身男女,他、她们将自己的不幸福又归咎于社会。还有到处流浪、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有的离异原因,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光有愤愤不平之心、怜悯之情是不够的,就应当有所行动。尽管上述这句话伤了人,伤了政策,但还是不说不快呀!就因为应了此情此景,才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如今不只是婚配礼仪混乱、拜师礼也只是让徒弟直接叩拜师傅,做了师傅就胆敢直接受拜,而不体现师傅该为谁负责。结义礼,更是只有结义者胡乱参拜。因为结义者也不知道该为谁负责,行为当然就没有了原则。所以,就行成了小集团利益而结党营私。
当今还有多少大人、小孩都握拳敢伸出食指指神、指人,这也是相当无礼的行为,又有几人能知道。如果指神、指人时能五指并拢手微曲,再伸手指神、指人,那样,应该是多么彬彬有礼呀!又有多少人能知晓。更有多少中华神圣礼仪,被废弃不用而已经崩溃。
当今中华婚配礼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在婚礼之上便“四洒五溢”的香槟酒。婚礼之中已经是四洒五溢了,婚后的红杏出墙与寻花问柳,放在印象之中想象,那就成了必然。
还有生日筵席上的“吹灯拨腊”。哎!又有什么办法,因为那些人的心理无知与扭曲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又有什么办法呢?但却又有多少高雅、向上而又励志的音乐不予倡行,代之登台得却是低级不可入耳、夫妻间夜深时都难以启齿的话语,却变成了公众面前地噪音,这才真正是礼崩乐坏呀!
文案中国网隶属于文案中国创意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并以“用心为客户写出好文案”的运营理念,严格遵守“诚信为基、品质为本、做人为先”的服务承诺,依靠互联网平台使业务延伸至全国!
代写范围主要包括:
公文类:竞聘演讲稿、比赛演讲稿、工作总结、发言稿、心得体会、汇报材料、事迹材料、主持词、新闻稿等;
文艺类:散文随笔、诗歌、专访、纪实文章、书信、情书等;
软文类:营销软文、品牌故事、公司简介、企业文化、产品描述等;
广告类:楼书、折页、海报、各类广告文案、创意文案等;
剧本类:微电影剧本、相声小品剧本、舞台剧剧本等。
案中国写手团队由资深广告文案、策划师、写手、段子手、作家、高级文秘、编剧组成,为您提供专业、高效、出众的文案服务!联系电话:13515490396(张老师)在线QQ:150597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