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小组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实况,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的主要人群包括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抽取的两个班级,以及随机的过路人总共400人次。由于不同学院,不同人群之前的消费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本小组采取固定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本次调查的准确性。本小组成员共六名,在本文最后将附上本次的问卷调查表及各人员分工情况。
调查结果
根据本组成员的调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情况工作报告,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大多数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前,1500-2500的人数则要少一些,而生活费在其他区间的人数则占少数。第二,在我们调查的所有人当中,有65%以上的有过网购的经历,有大约30%的人喜爱网购。由此,在大学生中网购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加,而外出逛街购物的情况保持平衡。第三,在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学生每月固定消费在学习方面。而除了主要的饮食消费外,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活动是外出与朋友吃饭或者玩乐等娱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最后,我们加上了一个问题,加入每月减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你能够正常生活么?有70%左右的学生回答了不能。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总结
此次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汇报,随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由此产生的消费心理也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处于被动享受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消费是应该的,而自己的父母供自己消费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心态的存在造就了越来越多类似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产生,大学生沉迷于享受和话费的越来越多,而能够理性消费和学习性消费的却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可以加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教育,多举办类似于如何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教育讲座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真正的自制,自控。
大学生消费结构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大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大连地区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校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大连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汇报,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性、理性成熟性;
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连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倡导“节约型校园文化”。当然作为调查人员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深层次的讲,通过调查并对结果的发布,希望结果能令当代大学生发人深省,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理财更对整个社会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问卷及采访概况
1问卷的发放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有效问卷410份,2016年终总结情况调查报告占所有问卷的91.1%。发放时,我们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主,随机发放,基本上做到了男女生1:1的比例发放。
2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3采访的内容
采访采取随机的形式,与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同时进行,随机选取同学进行交谈,内容与问卷内容相关,采访问题大致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状况、兼职方面、自我消费结构的评价及谈谈自身条件与自我消费合理性的联系等,问题由组员随机提出,在交谈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数据统计与采访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费又占总消费的74.80%。由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的消费还算合理。
2)储蓄方面
数据表明,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建筑工地每月安全生产情况报告,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连地区的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3)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4)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同时不合理和非常糟糕也占到了28.86%,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
综上所述,在消费结构方面,伙食费占去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有74%之多,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日常用品的花销,学习费用与人情交际费用排于其后,文娱方面消费逐渐增加,大学生受社会及周围同学的消费影响,攀比及虚荣心有滋长的苗头,这满足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的生活费状况,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尚未能获得经济独立所以在消费上又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消费结构是合情合理的又是满足大连当地物价等状况的。
2.大学生消费理念
1)合理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油田采油厂重点工作情况汇报,41.46%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合理,其次的是质量问题。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73.98%的大学生遇见促销的商品只是偶尔购买,所以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合理消费还是主流。
2)时尚名牌“永葆青春”
大学生处于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在问卷中也提到了相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85%。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采访中,有同学介绍,有的女同学为了买名牌产品,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节食—不仅保持身体苗条而且省钱。可见大学生对时尚名牌的热忠非同一斑。
3)消费方式多元化
如今的大学已不再是宿舍企业基本情况报告3篇、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消费方式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逐渐在取代现金交易,刷卡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主要的支付手段。
总的来说,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符合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理念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合理消费、追求时尚名牌、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方式信息化是我们身边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作为几乎的纯消费群体,我们都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进行理性的消费,但在现实中往往又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这是我们的弊病。绝大多数的同学不会很受外界广告的影响而大量地购买促销产品,更重视的是商品的质量即是否耐用、价格是否合理,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购买衣物及用品时讲求“稀奇有趣张扬个性”,这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消费理念有很大的联系。在问及勤俭节方面时,51.22%的同学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43.50%的同学认同“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欣慰的。而追求时尚品牌又永远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男女生装扮方面观念相当,有约12%的同学每月将要用去400元以上的费用来包装自己,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我们要联系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攀比,不盲从,不冲动,不盲目,针对需要的、必要的进行消费,将钱花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细算才是正确消费理念塑造的关键步骤。
四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地方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有23.98%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有18.70%的同学月消费在800--1200元之间,有3.25%的同学有1200元以上高消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3,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5000元是常事。当然高校校园里也不乏这样的贫困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有的甚至去拾别的同学吃剩的馒头或是不吃晚饭,他们的消费仅仅停留在生存这一层次。在采访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8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
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2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说,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五大学生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家庭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
2社会影响
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材料、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六总结与对问题的应对之策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2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确立公正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医院医改工作情况报告材料,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学校加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本小组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实况,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的主要人群包括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抽取的两个班级,以及随机的过路人总共400人次。由于不同学院,不同人群之前的消费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本小组采取固定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本次调查的准确性。本小组成员共六名,在本文最后将附上本次的问卷调查表及各人员分工情况。
调查结果
根据本组成员的调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情况工作报告,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大多数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前,1500-2500的人数则要少一些,而生活费在其他区间的人数则占少数。第二,在我们调查的所有人当中,有65%以上的有过网购的经历,有大约30%的人喜爱网购。由此,在大学生中网购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加,而外出逛街购物的情况保持平衡。第三,在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学生每月固定消费在学习方面。而除了主要的饮食消费外,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活动是外出与朋友吃饭或者玩乐等娱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最后,我们加上了一个问题,加入每月减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你能够正常生活么?有70%左右的学生回答了不能。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总结
此次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汇报,随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由此产生的消费心理也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处于被动享受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消费是应该的,而自己的父母供自己消费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心态的存在造就了越来越多类似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产生,大学生沉迷于享受和话费的越来越多,而能够理性消费和学习性消费的却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可以加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教育,多举办类似于如何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教育讲座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真正的自制,自控。
大学生消费结构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大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大连地区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校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大连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汇报,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性、理性成熟性;
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连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倡导“节约型校园文化”。当然作为调查人员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到周围的同学。
深层次的讲,通过调查并对结果的发布,希望结果能令当代大学生发人深省,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理财更对整个社会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问卷及采访概况
1问卷的发放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有效问卷410份,2016年终总结情况调查报告占所有问卷的91.1%。发放时,我们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主,随机发放,基本上做到了男女生1:1的比例发放。
2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3采访的内容
采访采取随机的形式,与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同时进行,随机选取同学进行交谈,内容与问卷内容相关,采访问题大致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状况、兼职方面、自我消费结构的评价及谈谈自身条件与自我消费合理性的联系等,问题由组员随机提出,在交谈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数据统计与采访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费又占总消费的74.80%。由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的消费还算合理。
2)储蓄方面
数据表明,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建筑工地每月安全生产情况报告,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连地区的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3)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4)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同时不合理和非常糟糕也占到了28.86%,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
综上所述,在消费结构方面,伙食费占去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有74%之多,其次是休闲娱乐和日常用品的花销,学习费用与人情交际费用排于其后,文娱方面消费逐渐增加,大学生受社会及周围同学的消费影响,攀比及虚荣心有滋长的苗头,这满足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的生活费状况,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尚未能获得经济独立所以在消费上又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消费结构是合情合理的又是满足大连当地物价等状况的。
2.大学生消费理念
1)合理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油田采油厂重点工作情况汇报,41.46%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合理,其次的是质量问题。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73.98%的大学生遇见促销的商品只是偶尔购买,所以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合理消费还是主流。
2)时尚名牌“永葆青春”
大学生处于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在问卷中也提到了相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85%。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采访中,有同学介绍,有的女同学为了买名牌产品,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节食—不仅保持身体苗条而且省钱。可见大学生对时尚名牌的热忠非同一斑。
3)消费方式多元化
如今的大学已不再是宿舍企业基本情况报告3篇、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消费方式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逐渐在取代现金交易,刷卡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主要的支付手段。
总的来说,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符合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理念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合理消费、追求时尚名牌、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方式信息化是我们身边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作为几乎的纯消费群体,我们都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进行理性的消费,但在现实中往往又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这是我们的弊病。绝大多数的同学不会很受外界广告的影响而大量地购买促销产品,更重视的是商品的质量即是否耐用、价格是否合理,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购买衣物及用品时讲求“稀奇有趣张扬个性”,这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消费理念有很大的联系。在问及勤俭节方面时,51.22%的同学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43.50%的同学认同“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欣慰的。而追求时尚品牌又永远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男女生装扮方面观念相当,有约12%的同学每月将要用去400元以上的费用来包装自己,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家消费结构安排的合理性,我们要联系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攀比,不盲从,不冲动,不盲目,针对需要的、必要的进行消费,将钱花在刀刃上做到精打细算才是正确消费理念塑造的关键步骤。
四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地方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有23.98%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有18.70%的同学月消费在800--1200元之间,有3.25%的同学有1200元以上高消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3,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5000元是常事。当然高校校园里也不乏这样的贫困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有的甚至去拾别的同学吃剩的馒头或是不吃晚饭,他们的消费仅仅停留在生存这一层次。在采访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8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
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2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说,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五大学生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家庭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
2社会影响
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材料、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六总结与对问题的应对之策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2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确立公正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医院医改工作情况报告材料,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学校加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