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发言材料
我叫何刚,是南充日报社下派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的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年来,我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扶贫攻坚第一线。现将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书记”既是一份荣誉市医保窗口交流发言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7月13日,我从南充报社记者部主任岗位脱产来到瓦店村驻村履职,在村的每一天,我都用脚步丈量着与贫困户的距离,和他们靠近,了解他们的疾苦……我深深体会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只有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件一件做好规划抓好落实,才会问心无愧!
第一,看到贫困户艰难的生活现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尽快脱离贫困。
“这个下派干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不像做农村工作的嘛……”刚到瓦店村,很多村民都这样认为。不过我自己心里明白,两年前虽然在阆中市北门乡马鞍山村挂职任过村支部副书记,但那时的扶贫任务轻,责任也小,因此锻炼的时候并不多。现在驻村搞扶贫了,那阵仗又不一样了。在机关单位待了多年,一旦接触农村工作,那心情还是很忐忑的,一来农村情况不熟,二来政策掌握不够。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放下架子,和村民实实在在地交朋友。
在瓦店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院落,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印象中,刚来那两个月太阳似乎特别的“毒”,走村入户下来,汗水常常打湿衣裤。在村上,我先后在5个组召集召开40多次村民坝坝会,一有空就和村民们摆“龙门阵”,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村民们的所想所盼。不到三个月,我就对66户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当然,体重轻了不说,人还晒黑了一圈。
记得去年9月9日,大雨如注,在湿滑的泥泞小路上,我按照自己制定的“走访计划”来到贫困户赵天斌的家中。“老乡,你正在整修房屋,钱从哪里来呢?”“何书记,钱肯定是缺的,但房屋漏雨,不整修不行啊……”看到赵天斌家被雨水浸湿的墙壁,我心情很沉重,默默地记录下他家目前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这个‘一把手’想做点事,可就是拿不出钱。”瓦店村1组的贫困户赵天旭因左手残疾导致丧失劳动力,以前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赵天旭勤劳朴实身残志坚,让我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瓦店村是以前两个贫困村合并在一起的,两座大山夹一条沟,全村无产业,村民生活条件艰苦,是全镇最后一个通水泥公路的村。村民们都记得,多年前在场镇上看到穿胶鞋赶场的,绝大部分就是瓦店村的人。瓦店村现有土地1790亩,下辖5个组,有村民390户1067人,其中党员40人,精准扶贫户66户175人……在走访中,我对村上的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还对贫困人口、社情民意等作了详细了解和记载,为村民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截止目前,我的工作日记已经记了满满3大本。
第二、调查摸底后,紧接着就是制定“到户规划”了,然后将这些规划逐一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
制定了规划就要落实,否则精准扶贫就将“落空”。那么,如何让这些规划按质按量实施呢。我和村干部一道,利用村上正在启动实施的清单工作法,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清单工作法的重要内容,在月初作公开承诺,当月对贫困户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的时限,取得的成绩等,公开挂在村委会墙上,到月末,就对帮扶等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和点评。
“这样一来,大家的压力一下增大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刚上墙的那段时间,我和村“三委”干部几乎没睡过好觉,每天总是想着明天做什么,效果会怎么样。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去年,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产业,创建了小微园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鼓励村民多种多养,从种子、肥料、农药、技术上进行免费帮扶。
“这个下派干部还真实在,调查没几天,就为我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规划。”在赵天旭心中,现在的下派干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去年国庆节后,我们争取资金为他家购买了一头母猪,到今年国庆节前后,他家就将有10多头生猪要出栏呢。
“王会家庭农场”是我村很普通的一个农场市社保局窗口交流发言稿,王会家就住在半山腰,以前的贫困状况不堪回首。在我们镇村干部的引导下,王会认识到摘掉贫困帽子还要靠自己努力,她在村里流转土地52亩,和老公一起建大棚种蔬菜和粮食。我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决定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积极协调,帮助她购买了小型农耕机、收割机,出资修建生产便道,补贴种子、肥料、农药等。看到有了好的收成,王会计划今年仍以种粮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再养400多只鸡、20头猪。
如今,飞凤镇瓦店村已成为全市“破解土地撂荒”的一面旗帜。全村66户贫困户中,耕种土地的贫困户田地面积达到450亩。为了解决贫困户的“种地难”,助其增收,镇村干部商定,推行“五个统一”帮扶模式,即统一互换土地,统一供应农资、统一代耕代种、统一代缴租金、统一建立台账。像杨业珍等许多贫困户参与到流转土地中去,成了村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
第三、用心帮扶,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才能最终达到“脱贫成效精准”。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在精准帮扶中,如果有几个带头创业脱贫的人,那“带动”大家脱贫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在村上开展的“做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的党员”主题活动中,原村上老支书杨大林带领贫困户脱贫被大家津津乐道。今年5月,村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确定了贫困党员杨大林为示范户和瓦店村黎家岩小微园区蔬菜种植示范项目,目前,园区已遍植辣椒苗30多亩,其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今年51岁的杨业珍家里因病因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市工商局窗口交流发言稿,看到她一家人自强不息,想脱贫的愿望强烈,我便与镇村干部一道,帮杨业珍家制定了养殖业发展规划,为其购买一头母猪,翻建了圈舍,她家又自养了7头育肥猪。同时,在村里流转土地31.5亩,全部种上各类时令蔬菜和粮食。去年,地里种了10亩小麦、15亩油菜,其余的种各类时令蔬菜,遇到农忙时节,还要请人帮助,去年光请短工就支付工资4000多元。如今脱贫了,家里买了冰箱,安装了天然气,宽带网络也安装到家门口了,她还说,今后要学会上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销售种养的产品。如今,在杨业珍的带动下,周边十余户贫困户也纷纷种上了“值钱”的蔬菜瓜果。
住房条件怎样,直接关系着贫困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将赵天斌等贫困户纳入“危房改造户”外,我们对个别贫困户还进行了“特别关照”。今年72岁的贫困户赵正华家中房屋多年失修,一到雨天,屋内四处渗水。看到这个情况,我立即向镇上领导和阆中市对口帮扶领导作了汇报,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终于为他解决了三万元的房屋整修资金。如今住在整修一新的房屋内,赵正华见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哇。
截至2015年底,全村66户精准贫困户,175人全部脱贫!一年来,在我村精准扶贫统计显示中,全村整治3口山平塘,新建4.2公里水泥路,完成92户村民的d级、c级危房改造,建成可供20人吃住的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建小微园区4个,培育10户养殖大户,发展优质粮油种植1000亩,引来8个家庭农场和12个种粮大户,为村民引来天然气和网络宽带……
现在,我和村“三委”干部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求贫困户脱贫的路子,即引进竹鼠养殖和种植药用银杏,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产业就会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作为扶贫“第一书记”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会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发言稿
“要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流发言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省委书记王东明对如何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提出明确要求,首先强调的就是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要求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充满激情,保持想干事的愿望和志向,奋力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对任何人、干任何事,思想是总开关,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一个人才会想干事,主动谋事,用心做事,尽力成事。对党员干部而言,主观想不想干事,是主动干事还是被动做事,是“我要干事”还是“要我做事”,立足点不一样,效果往往也大不一样。把“想干事”放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首位,足见思想认识的重要性。
想不想干事,反映的是党性修养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从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就化作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积极工作,就是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手中握有权力,意味着肩上扛着责任,就必须尽责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要求,提醒每名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时不我待的干劲,坚守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在履职尽责中干出优异成绩。
想不想干事,直接检验为民情怀深不深。走过95年光辉历程,我们党为民服务的宗旨历久弥新。“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事当前,先打自己的小算盘,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该抓的工作不抓,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谈何“为民”二字。当前,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其繁重,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何在全面奔康的路上不落下一户群众……哪样工作都不轻松。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想着群众、心中装着群众,多谋民生之利、多干民生实事,真正办好那些事关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事、琐碎事,做好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等群众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想不想干事,既是思想观念的折射,也是工作作风的投影。作风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也是思想的一扇窗户。真心干事的人,自然求真务实,没有花架子;反之,则往往注重形式,要了面子没了里子。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作风好不好,不但关乎自身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要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境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夙夜在公、殚精竭虑、昼夜兼程的精气神,不坐而论道,不患得患失,该干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担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真正沉下身子、哈下腰来,带头到一线、下深水,迎难而上、争先干事,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
行始于思,思在干之先。只要全省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始终拥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抓住机遇,在全面创新改革中闯出新路,在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在依法治理中率先垂范,我们就一定能把“两个跨越”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专题发言稿
我叫何刚,是南充日报社下派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的第一书记市规划局窗口交流发言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年来,我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扶贫攻坚第一线。现将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书记”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7月13日,我从南充报社记者部主任岗位脱产来到瓦店村驻村履职,在村的每一天,我都用脚步丈量着与贫困户的距离,和他们靠近,了解他们的疾苦……我深深体会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只有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件一件做好规划抓好落实,才会问心无愧!
第一,看到贫困户艰难的生活现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尽快脱离贫困。
“这个下派干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不像做农村工作的嘛……”刚到瓦店村,很多村民都这样认为。不过我自己心里明白,两年前虽然在阆中市北门乡马鞍山村挂职任过村支部副书记,但那时的扶贫任务轻,责任也小,因此锻炼的时候并不多。现在驻村搞扶贫了,那阵仗又不一样了。在机关单位待了多年,一旦接触农村工作,那心情还是很忐忑的,一来农村情况不熟,二来政策掌握不够。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放下架子,和村民实实在在地交朋友。
在瓦店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院落,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印象中,刚来那两个月太阳似乎特别的“毒”,走村入户下来,汗水常常打湿衣裤。在村上,我先后在5个组召集召开40多次村民坝坝会,一有空就和村民们摆“龙门阵”,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村民们的所想所盼。不到三个月,我就对66户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当然,体重轻了不说,人还晒黑了一圈。
记得去年9月9日,大雨如注,在湿滑的泥泞小路上,我按照自己制定的“走访计划”来到贫困户赵天斌的家中。“老乡,你正在整修房屋,钱从哪里来呢?”“何书记,钱肯定是缺的,但房屋漏雨,不整修不行啊……”看到赵天斌家被雨水浸湿的墙壁,我心情很沉重,默默地记录下他家目前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这个‘一把手’想做点事,可就是拿不出钱。”瓦店村1组的贫困户赵天旭因左手残疾导致丧失劳动力,以前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赵天旭勤劳朴实身残志坚,让我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瓦店村是以前两个贫困村合并在一起的,两座大山夹一条沟,全村无产业,村民生活条件艰苦,是全镇最后一个通水泥公路的村。村民们都记得,多年前在场镇上看到穿胶鞋赶场的,绝大部分就是瓦店村的人。瓦店村现有土地1790亩,下辖5个组,有村民390户1067人,其中党员40人,精准扶贫户66户175人……在走访中,我对村上的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还对贫困人口、社情民意等作了详细了解和记载,为村民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截止目前,我的工作日记已经记了满满3大本。
第二、调查摸底后,紧接着就是制定“到户规划”了,然后将这些规划逐一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
制定了规划就要落实,否则精准扶贫就将“落空”。那么,如何让这些规划按质按量实施呢。我和村干部一道,利用村上正在启动实施的清单工作法,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清单工作法的重要内容,在月初作公开承诺,当月对贫困户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的时限,取得的成绩等,公开挂在村委会墙上,到月末,就对帮扶等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和点评。
“这样一来,大家的压力一下增大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刚上墙的那段时间,我和村“三委”干部几乎没睡过好觉,每天总是想着明天做什么,效果会怎么样。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去年,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产业,创建了小微园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鼓励村民多种多养,从种子、肥料、农药、技术上进行免费帮扶。
“这个下派干部还真实在,调查没几天,就为我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规划。”在赵天旭心中,现在的下派干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去年国庆节后,我们争取资金为他家购买了一头母猪,到今年国庆节前后,他家就将有10多头生猪要出栏呢。
“王会家庭农场”是我村很普通的一个农场电力全局青工法制教育会发言稿,王会家就住在半山腰,以前的贫困状况不堪回首。在我们镇村干部的引导下,王会认识到摘掉贫困帽子还要靠自己努力,她在村里流转土地52亩,和老公一起建大棚种蔬菜和粮食。我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决定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积极协调,帮助她购买了小型农耕机、收割机,出资修建生产便道,补贴种子、肥料、农药等。看到有了好的收成,王会计划今年仍以种粮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再养400多只鸡、20头猪。
如今,飞凤镇瓦店村已成为全市“破解土地撂荒”的一面旗帜。全村66户贫困户中,耕种土地的贫困户田地面积达到450亩。为了解决贫困户的“种地难”,助其增收,镇村干部商定,推行“五个统一”帮扶模式,即统一互换土地,统一供应农资、统一代耕代种、统一代缴租金、统一建立台账。像杨业珍等许多贫困户参与到流转土地中去,成了村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
第三、用心帮扶,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才能最终达到“脱贫成效精准”。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在精准帮扶中,如果有几个带头创业脱贫的人,那“带动”大家脱贫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在村上开展的“做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的党员”主题活动中,原村上老支书杨大林带领贫困户脱贫被大家津津乐道。今年5月,村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确定了贫困党员杨大林为示范户和瓦店村黎家岩小微园区蔬菜种植示范项目,目前,园区已遍植辣椒苗30多亩,其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今年51岁的杨业珍家里因病因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看到她一家人自强不息,想脱贫的愿望强烈,我便与镇村干部一道,帮杨业珍家制定了养殖业发展规划,为其购买一头母猪,翻建了圈舍,她家又自养了7头育肥猪。同时,在村里流转土地31.5亩,全部种上各类时令蔬菜和粮食。去年,地里种了10亩小麦、15亩油菜,其余的种各类时令蔬菜,遇到农忙时节,还要请人帮助,去年光请短工就支付工资4000多元。如今脱贫了,家里买了冰箱,安装了天然气,宽带网络也安装到家门口了,她还说,今后要学会上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销售种养的产品。如今,在杨业珍的带动下,周边十余户贫困户也纷纷种上了“值钱”的蔬菜瓜果。
住房条件怎样,直接关系着贫困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将赵天斌等贫困户纳入“危房改造户”外,我们对个别贫困户还进行了“特别关照”。今年72岁的贫困户赵正华家中房屋多年失修,一到雨天,屋内四处渗水。看到这个情况,我立即向镇上领导和阆中市对口帮扶领导作了汇报,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终于为他解决了三万元的房屋整修资金。如今住在整修一新的房屋内,赵正华见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哇。
截至2015年底,全村66户精准贫困户如何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话稿,175人全部脱贫!一年来,在我村精准扶贫统计显示中,全村整治3口山平塘,新建4.2公里水泥路,完成92户村民的d级、c级危房改造,建成可供20人吃住的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建小微园区4个,培育10户养殖大户,发展优质粮油种植1000亩,引来8个家庭农场和12个种粮大户,为村民引来天然气和网络宽带……
现在,我和村“三委”干部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求贫困户脱贫的路子,即引进竹鼠养殖和种植药用银杏,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产业就会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作为扶贫“第一书记”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会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我叫何刚,是南充日报社下派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的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年来,我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扶贫攻坚第一线。现将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书记”既是一份荣誉市医保窗口交流发言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7月13日,我从南充报社记者部主任岗位脱产来到瓦店村驻村履职,在村的每一天,我都用脚步丈量着与贫困户的距离,和他们靠近,了解他们的疾苦……我深深体会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只有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件一件做好规划抓好落实,才会问心无愧!
第一,看到贫困户艰难的生活现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尽快脱离贫困。
“这个下派干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不像做农村工作的嘛……”刚到瓦店村,很多村民都这样认为。不过我自己心里明白,两年前虽然在阆中市北门乡马鞍山村挂职任过村支部副书记,但那时的扶贫任务轻,责任也小,因此锻炼的时候并不多。现在驻村搞扶贫了,那阵仗又不一样了。在机关单位待了多年,一旦接触农村工作,那心情还是很忐忑的,一来农村情况不熟,二来政策掌握不够。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放下架子,和村民实实在在地交朋友。
在瓦店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院落,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印象中,刚来那两个月太阳似乎特别的“毒”,走村入户下来,汗水常常打湿衣裤。在村上,我先后在5个组召集召开40多次村民坝坝会,一有空就和村民们摆“龙门阵”,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村民们的所想所盼。不到三个月,我就对66户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当然,体重轻了不说,人还晒黑了一圈。
记得去年9月9日,大雨如注,在湿滑的泥泞小路上,我按照自己制定的“走访计划”来到贫困户赵天斌的家中。“老乡,你正在整修房屋,钱从哪里来呢?”“何书记,钱肯定是缺的,但房屋漏雨,不整修不行啊……”看到赵天斌家被雨水浸湿的墙壁,我心情很沉重,默默地记录下他家目前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这个‘一把手’想做点事,可就是拿不出钱。”瓦店村1组的贫困户赵天旭因左手残疾导致丧失劳动力,以前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赵天旭勤劳朴实身残志坚,让我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瓦店村是以前两个贫困村合并在一起的,两座大山夹一条沟,全村无产业,村民生活条件艰苦,是全镇最后一个通水泥公路的村。村民们都记得,多年前在场镇上看到穿胶鞋赶场的,绝大部分就是瓦店村的人。瓦店村现有土地1790亩,下辖5个组,有村民390户1067人,其中党员40人,精准扶贫户66户175人……在走访中,我对村上的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还对贫困人口、社情民意等作了详细了解和记载,为村民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截止目前,我的工作日记已经记了满满3大本。
第二、调查摸底后,紧接着就是制定“到户规划”了,然后将这些规划逐一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
制定了规划就要落实,否则精准扶贫就将“落空”。那么,如何让这些规划按质按量实施呢。我和村干部一道,利用村上正在启动实施的清单工作法,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清单工作法的重要内容,在月初作公开承诺,当月对贫困户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的时限,取得的成绩等,公开挂在村委会墙上,到月末,就对帮扶等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和点评。
“这样一来,大家的压力一下增大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刚上墙的那段时间,我和村“三委”干部几乎没睡过好觉,每天总是想着明天做什么,效果会怎么样。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去年,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产业,创建了小微园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鼓励村民多种多养,从种子、肥料、农药、技术上进行免费帮扶。
“这个下派干部还真实在,调查没几天,就为我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规划。”在赵天旭心中,现在的下派干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去年国庆节后,我们争取资金为他家购买了一头母猪,到今年国庆节前后,他家就将有10多头生猪要出栏呢。
“王会家庭农场”是我村很普通的一个农场市社保局窗口交流发言稿,王会家就住在半山腰,以前的贫困状况不堪回首。在我们镇村干部的引导下,王会认识到摘掉贫困帽子还要靠自己努力,她在村里流转土地52亩,和老公一起建大棚种蔬菜和粮食。我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决定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积极协调,帮助她购买了小型农耕机、收割机,出资修建生产便道,补贴种子、肥料、农药等。看到有了好的收成,王会计划今年仍以种粮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再养400多只鸡、20头猪。
如今,飞凤镇瓦店村已成为全市“破解土地撂荒”的一面旗帜。全村66户贫困户中,耕种土地的贫困户田地面积达到450亩。为了解决贫困户的“种地难”,助其增收,镇村干部商定,推行“五个统一”帮扶模式,即统一互换土地,统一供应农资、统一代耕代种、统一代缴租金、统一建立台账。像杨业珍等许多贫困户参与到流转土地中去,成了村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
第三、用心帮扶,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才能最终达到“脱贫成效精准”。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在精准帮扶中,如果有几个带头创业脱贫的人,那“带动”大家脱贫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在村上开展的“做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的党员”主题活动中,原村上老支书杨大林带领贫困户脱贫被大家津津乐道。今年5月,村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确定了贫困党员杨大林为示范户和瓦店村黎家岩小微园区蔬菜种植示范项目,目前,园区已遍植辣椒苗30多亩,其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今年51岁的杨业珍家里因病因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市工商局窗口交流发言稿,看到她一家人自强不息,想脱贫的愿望强烈,我便与镇村干部一道,帮杨业珍家制定了养殖业发展规划,为其购买一头母猪,翻建了圈舍,她家又自养了7头育肥猪。同时,在村里流转土地31.5亩,全部种上各类时令蔬菜和粮食。去年,地里种了10亩小麦、15亩油菜,其余的种各类时令蔬菜,遇到农忙时节,还要请人帮助,去年光请短工就支付工资4000多元。如今脱贫了,家里买了冰箱,安装了天然气,宽带网络也安装到家门口了,她还说,今后要学会上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销售种养的产品。如今,在杨业珍的带动下,周边十余户贫困户也纷纷种上了“值钱”的蔬菜瓜果。
住房条件怎样,直接关系着贫困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将赵天斌等贫困户纳入“危房改造户”外,我们对个别贫困户还进行了“特别关照”。今年72岁的贫困户赵正华家中房屋多年失修,一到雨天,屋内四处渗水。看到这个情况,我立即向镇上领导和阆中市对口帮扶领导作了汇报,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终于为他解决了三万元的房屋整修资金。如今住在整修一新的房屋内,赵正华见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哇。
截至2015年底,全村66户精准贫困户,175人全部脱贫!一年来,在我村精准扶贫统计显示中,全村整治3口山平塘,新建4.2公里水泥路,完成92户村民的d级、c级危房改造,建成可供20人吃住的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建小微园区4个,培育10户养殖大户,发展优质粮油种植1000亩,引来8个家庭农场和12个种粮大户,为村民引来天然气和网络宽带……
现在,我和村“三委”干部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求贫困户脱贫的路子,即引进竹鼠养殖和种植药用银杏,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产业就会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作为扶贫“第一书记”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会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发言稿
“要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流发言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省委书记王东明对如何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提出明确要求,首先强调的就是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要求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充满激情,保持想干事的愿望和志向,奋力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对任何人、干任何事,思想是总开关,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一个人才会想干事,主动谋事,用心做事,尽力成事。对党员干部而言,主观想不想干事,是主动干事还是被动做事,是“我要干事”还是“要我做事”,立足点不一样,效果往往也大不一样。把“想干事”放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首位,足见思想认识的重要性。
想不想干事,反映的是党性修养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从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就化作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积极工作,就是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手中握有权力,意味着肩上扛着责任,就必须尽责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要求,提醒每名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时不我待的干劲,坚守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在履职尽责中干出优异成绩。
想不想干事,直接检验为民情怀深不深。走过95年光辉历程,我们党为民服务的宗旨历久弥新。“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事当前,先打自己的小算盘,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该抓的工作不抓,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谈何“为民”二字。当前,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其繁重,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何在全面奔康的路上不落下一户群众……哪样工作都不轻松。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想着群众、心中装着群众,多谋民生之利、多干民生实事,真正办好那些事关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事、琐碎事,做好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等群众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想不想干事,既是思想观念的折射,也是工作作风的投影。作风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也是思想的一扇窗户。真心干事的人,自然求真务实,没有花架子;反之,则往往注重形式,要了面子没了里子。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作风好不好,不但关乎自身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要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境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夙夜在公、殚精竭虑、昼夜兼程的精气神,不坐而论道,不患得患失,该干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担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真正沉下身子、哈下腰来,带头到一线、下深水,迎难而上、争先干事,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
行始于思,思在干之先。只要全省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始终拥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抓住机遇,在全面创新改革中闯出新路,在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在依法治理中率先垂范,我们就一定能把“两个跨越”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专题发言稿
我叫何刚,是南充日报社下派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的第一书记市规划局窗口交流发言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年来,我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扶贫攻坚第一线。现将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书记”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去年7月13日,我从南充报社记者部主任岗位脱产来到瓦店村驻村履职,在村的每一天,我都用脚步丈量着与贫困户的距离,和他们靠近,了解他们的疾苦……我深深体会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只有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件一件做好规划抓好落实,才会问心无愧!
第一,看到贫困户艰难的生活现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尽快脱离贫困。
“这个下派干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不像做农村工作的嘛……”刚到瓦店村,很多村民都这样认为。不过我自己心里明白,两年前虽然在阆中市北门乡马鞍山村挂职任过村支部副书记,但那时的扶贫任务轻,责任也小,因此锻炼的时候并不多。现在驻村搞扶贫了,那阵仗又不一样了。在机关单位待了多年,一旦接触农村工作,那心情还是很忐忑的,一来农村情况不熟,二来政策掌握不够。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放下架子,和村民实实在在地交朋友。
在瓦店村的田间地头,农舍院落,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印象中,刚来那两个月太阳似乎特别的“毒”,走村入户下来,汗水常常打湿衣裤。在村上,我先后在5个组召集召开40多次村民坝坝会,一有空就和村民们摆“龙门阵”,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村民们的所想所盼。不到三个月,我就对66户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当然,体重轻了不说,人还晒黑了一圈。
记得去年9月9日,大雨如注,在湿滑的泥泞小路上,我按照自己制定的“走访计划”来到贫困户赵天斌的家中。“老乡,你正在整修房屋,钱从哪里来呢?”“何书记,钱肯定是缺的,但房屋漏雨,不整修不行啊……”看到赵天斌家被雨水浸湿的墙壁,我心情很沉重,默默地记录下他家目前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这个‘一把手’想做点事,可就是拿不出钱。”瓦店村1组的贫困户赵天旭因左手残疾导致丧失劳动力,以前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赵天旭勤劳朴实身残志坚,让我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瓦店村是以前两个贫困村合并在一起的,两座大山夹一条沟,全村无产业,村民生活条件艰苦,是全镇最后一个通水泥公路的村。村民们都记得,多年前在场镇上看到穿胶鞋赶场的,绝大部分就是瓦店村的人。瓦店村现有土地1790亩,下辖5个组,有村民390户1067人,其中党员40人,精准扶贫户66户175人……在走访中,我对村上的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还对贫困人口、社情民意等作了详细了解和记载,为村民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截止目前,我的工作日记已经记了满满3大本。
第二、调查摸底后,紧接着就是制定“到户规划”了,然后将这些规划逐一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
制定了规划就要落实,否则精准扶贫就将“落空”。那么,如何让这些规划按质按量实施呢。我和村干部一道,利用村上正在启动实施的清单工作法,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清单工作法的重要内容,在月初作公开承诺,当月对贫困户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的时限,取得的成绩等,公开挂在村委会墙上,到月末,就对帮扶等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和点评。
“这样一来,大家的压力一下增大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刚上墙的那段时间,我和村“三委”干部几乎没睡过好觉,每天总是想着明天做什么,效果会怎么样。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去年,村里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产业,创建了小微园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鼓励村民多种多养,从种子、肥料、农药、技术上进行免费帮扶。
“这个下派干部还真实在,调查没几天,就为我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规划。”在赵天旭心中,现在的下派干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去年国庆节后,我们争取资金为他家购买了一头母猪,到今年国庆节前后,他家就将有10多头生猪要出栏呢。
“王会家庭农场”是我村很普通的一个农场电力全局青工法制教育会发言稿,王会家就住在半山腰,以前的贫困状况不堪回首。在我们镇村干部的引导下,王会认识到摘掉贫困帽子还要靠自己努力,她在村里流转土地52亩,和老公一起建大棚种蔬菜和粮食。我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决定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积极协调,帮助她购买了小型农耕机、收割机,出资修建生产便道,补贴种子、肥料、农药等。看到有了好的收成,王会计划今年仍以种粮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再养400多只鸡、20头猪。
如今,飞凤镇瓦店村已成为全市“破解土地撂荒”的一面旗帜。全村66户贫困户中,耕种土地的贫困户田地面积达到450亩。为了解决贫困户的“种地难”,助其增收,镇村干部商定,推行“五个统一”帮扶模式,即统一互换土地,统一供应农资、统一代耕代种、统一代缴租金、统一建立台账。像杨业珍等许多贫困户参与到流转土地中去,成了村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
第三、用心帮扶,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才能最终达到“脱贫成效精准”。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在精准帮扶中,如果有几个带头创业脱贫的人,那“带动”大家脱贫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在村上开展的“做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的党员”主题活动中,原村上老支书杨大林带领贫困户脱贫被大家津津乐道。今年5月,村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确定了贫困党员杨大林为示范户和瓦店村黎家岩小微园区蔬菜种植示范项目,目前,园区已遍植辣椒苗30多亩,其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今年51岁的杨业珍家里因病因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看到她一家人自强不息,想脱贫的愿望强烈,我便与镇村干部一道,帮杨业珍家制定了养殖业发展规划,为其购买一头母猪,翻建了圈舍,她家又自养了7头育肥猪。同时,在村里流转土地31.5亩,全部种上各类时令蔬菜和粮食。去年,地里种了10亩小麦、15亩油菜,其余的种各类时令蔬菜,遇到农忙时节,还要请人帮助,去年光请短工就支付工资4000多元。如今脱贫了,家里买了冰箱,安装了天然气,宽带网络也安装到家门口了,她还说,今后要学会上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销售种养的产品。如今,在杨业珍的带动下,周边十余户贫困户也纷纷种上了“值钱”的蔬菜瓜果。
住房条件怎样,直接关系着贫困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将赵天斌等贫困户纳入“危房改造户”外,我们对个别贫困户还进行了“特别关照”。今年72岁的贫困户赵正华家中房屋多年失修,一到雨天,屋内四处渗水。看到这个情况,我立即向镇上领导和阆中市对口帮扶领导作了汇报,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终于为他解决了三万元的房屋整修资金。如今住在整修一新的房屋内,赵正华见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哇。
截至2015年底,全村66户精准贫困户如何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话稿,175人全部脱贫!一年来,在我村精准扶贫统计显示中,全村整治3口山平塘,新建4.2公里水泥路,完成92户村民的d级、c级危房改造,建成可供20人吃住的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建小微园区4个,培育10户养殖大户,发展优质粮油种植1000亩,引来8个家庭农场和12个种粮大户,为村民引来天然气和网络宽带……
现在,我和村“三委”干部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求贫困户脱贫的路子,即引进竹鼠养殖和种植药用银杏,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产业就会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作为扶贫“第一书记”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会一直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