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无穷宝藏。生活的修行其实就是在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里。也许粗茶淡饭,仍觉别有滋味;也许衣着朴素,也轻安自在;小屋恬静,安步当车,这修行的欢喜,是幸福的更高层次。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关照境界,关照人事,我心自在,一切自在。“观自在”是菩萨名号,“无量寿”是阿弥陀佛名号,修得佛眼来观世间,就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人,躯体有生有灭,但生命期期无限。如果我们能把精神、智慧、贡献,都流入无限的时空中,不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了吗?以今生的光华去结福缘,积福德,连接来世而得福报,当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做幸福人
修佛眼来观世间,把一切语言往好处听,从淡处了解人生真味,用口宣扬人生真理,那么,幸福都是我们的。
想法改变人生
一个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线的上帝把最好的给了你,也不能只是单向的,凡事要从前后、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说,当事情陷入胶着状态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往往就会出现转圜的余地。
“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世间事,祸福得失往往难以预料,好坏有无也非绝对的,所以遇事能换个角度想的人,总能从窘境中破茧而出。
一样米养百种人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当我们以圣人之心看世间,一切人都是圣人;以盗贼之心看人,则所有人等都是盗贼。因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
心甘情愿,一定快乐
我常教导徒弟凡事要学习吃亏、退让、忍辱。
“当对方无理时容忍。
当流言中伤时不理。
当别人受难时体恤。
当接受任务时奋起。
当不幸来临时勇敢。”
只要是“心甘情愿”,一切的苦也都不觉苦,一切难也不觉难,反而能从磨练中得到收获与领悟。
好好做自己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但却是你自己的安全保障,嫌弃自己,羡慕别人,哪里会成功呢?
人都有他一定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就叫做“做人的本色”。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本色,就是失去了立场,失去了人的本位。本色也可以说是做人的形象,每一个人希望把自己树立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那就是人的本色。有的人,一生不管做什么都不像,也就失去了人的本色。
丰裕之后的省思
自己若没有办法做的事,就不必指望别人做!
一直到现在,我仍谨记着惜福之法:
一、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二、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三、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四、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能忙能闲皆是福
“忙里山看我,闲中我看山;相似不相似,忙总不及闲。”
眼睛以睡眠为食
礼貌与人缘
如果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悲剧真的好吗?,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能抱着如此诚恳和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
我常以四句话提供给大家,来改善人我之间的关系。
“初见三句话”,大家初见面讲三句好话,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气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见面时,面露笑容。
“争执一回合”,有争执时,只限一回合一句话,不要一直争下去。
“赞美要适当”,称赞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关系定能和谐、改善。
独处的幸福
人若能懂得安排自己,过一段属于自己的真正时间,是多么幸福啊!
所谓独处,并非单独一个人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因心念会随报纸、电视、音乐的内容而跳动。
真正“独处”的意义是要内观,看无相的世界,听无声的声音。人与人相处不可忽略掌声,但对个人则要无声。心境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故虽有外在世界,内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一样重要。
放风筝的体悟
放风筝个中大有人生哲理在焉!我们做人,要像放风筝一样,懂得观察风向、时空、气候、天时、地理、人和等,有了这些敏锐的觉知,做人才能进退得宜、圆满自在。
有书真富贵
“半人”与“非人”
黎东方教授为大家解说“仁”字的意义:
一、仁,不是一个人的存在,而是要顾念自他的两个人利益才称“仁”。
二、仁,是种子,如杏仁、核桃仁,就如佛心,能生生不息者,谓之“仁”。
三、仁的甲骨文写法是“><”,是两个人鞠躬,故能彼此尊重称为仁。
“仁”即是指人有二个,心中要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才是“人”。不闹情绪、不冤枉人、不欺侮人,能包容人、尊重人、服务人、才像个人,千万不要做“半人”。
反观自己
一个人,能看得见环境上的微尘、沙粒,乃至小小的羽毛、毫发等,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这意思是说,人往往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平时眼睛所见,都是别人怎样不对,如何不好,却从来不曾好好地反观自己。所以,人能看得见别人,却不能认识自己,这是人的肤浅。
一个人,力气大的能举四十公斤、五十公斤,甚至大力士能举一百公斤,但是即使是力大如牛的人,你叫他把自己举起来,却是不可能的事。这意思是说,人有能力对抗外境,却往往拿自己没有办法。不能做自己的主宰,这是人的悲哀。
因为人不能认识自己,当然就无法自我学习、自我健全、自我进步、自我升华。
人跟人相处,总会对对方说关于“荒芜”:“你不了解我。”其实最不了解“我”的还是自己。
大家尊重
世间上,同的太少,异的太多;只有在异中求同、同中存异,那才是处世之道。
立志做喜鹊
“此山望见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重要的是先健全自己,并能与人为善。
留些余地
人我之间、人事之间,也需留个“若即若离”的空间,避免关系紧张,造成摩擦,甚至产生裂痕。
人情之间,能进能退,能得能舍,能大能小,能有能无,懂得留一些适当的空间给人,亦是“伸缩缝”的妙用。
话不要说满,事留有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分一杯羹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千万不能计较一时,不要像商业买卖一样,银货两讫就算了。利害是一时的,道义是永久的,何必斤斤计较眼前的一杯羹呢?
小兵也可立大功
做人,要像螺丝钉,当人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尽量发挥自己的功能;当人家知道我们很重要的时候,也不要自抬身价,还是要很安分地左一个螺丝钉,如此才能发挥大用,才能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螺丝钉。
人都喜欢做主角,不喜欢做配角,认为配角是点缀。
房子四壁空白,挂上一幅画来点缀,这一幅画可能成为房子的主体;“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不是非常重要吗?
一桌丰盛的大鱼大肉,清爽的小菜反而倍觉可口。
点缀,有时也可以成为灵魂。
放下身段
功名富贵人人追求,能够得到也并不是不好 从《伤逝》看现在人的爱情;但如果因缘不具而失去,也要能放得下。
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无、能高能低,如果一句话他就放不下、一件事他也放不下,甚至为一个人而放不下,又如何承载更大的责任呢?
一切总会过去
世间再苦的事,如果你想要“那是一时的,马上就过去”,再大的辛苦,都能克服。
世间再快乐的事,你也要想:“那只是一时的!”由此认识,你就不会贪恋不舍。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不要让一时种下的因,影响及于一世,甚至牵动生生世世的祸福安危。凡事以“难遭难遇”之想,以“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心相待。
人生三昧
人生可以淡,但是不能无味。例如不读书,言语无味;
无味,就是贫乏。
人生要像青橄榄,愈嚼愈有味,淡中有味,才是真味。
人生之路
前人铺路后人行。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留下多少方便的路给人行走呢?还是反而断人的路、挡人的路呢?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虽有顺遂《生命的化妆》、曲折、平坦、崎岖的不同,但总结起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条是丑恶的地狱之路。依佛经说:人天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见。我们是要走天堂之路呢?还是要走地狱之路呢?
身心安住
解脱自在
想要获得自在的人生,要能逆向思考,要懂得“人我互调”、“以人为我”,如此很多事情就能心平气和。
金钱被人盗用了,就想:这可能是我前世有欠于他,今生还他算了。爱人离我而去,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你如果能回头一想:我爱她,就应该尊重她的自由;名位失去了,不必感到痛苦!无官一身轻,不是一样可以逍遥?给人毁谤了,想到这是他替我消灾,不但不计较,反而感谢他,你怎能不自在呢?
人生的自在,不在他求,不是他人赏赐;自在是自我的事情,自我的当下转识成智、转迷为悟,当然就可以转束缚的人生为自在的人生了。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关照境界,关照人事,我心自在,一切自在。“观自在”是菩萨名号,“无量寿”是阿弥陀佛名号,修得佛眼来观世间,就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人,躯体有生有灭,但生命期期无限。如果我们能把精神、智慧、贡献,都流入无限的时空中,不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了吗?以今生的光华去结福缘,积福德,连接来世而得福报,当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做幸福人
修佛眼来观世间,把一切语言往好处听,从淡处了解人生真味,用口宣扬人生真理,那么,幸福都是我们的。
想法改变人生
一个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线的上帝把最好的给了你,也不能只是单向的,凡事要从前后、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说,当事情陷入胶着状态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往往就会出现转圜的余地。
“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世间事,祸福得失往往难以预料,好坏有无也非绝对的,所以遇事能换个角度想的人,总能从窘境中破茧而出。
一样米养百种人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当我们以圣人之心看世间,一切人都是圣人;以盗贼之心看人,则所有人等都是盗贼。因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
心甘情愿,一定快乐
我常教导徒弟凡事要学习吃亏、退让、忍辱。
“当对方无理时容忍。
当流言中伤时不理。
当别人受难时体恤。
当接受任务时奋起。
当不幸来临时勇敢。”
只要是“心甘情愿”,一切的苦也都不觉苦,一切难也不觉难,反而能从磨练中得到收获与领悟。
好好做自己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但却是你自己的安全保障,嫌弃自己,羡慕别人,哪里会成功呢?
人都有他一定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就叫做“做人的本色”。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本色,就是失去了立场,失去了人的本位。本色也可以说是做人的形象,每一个人希望把自己树立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那就是人的本色。有的人,一生不管做什么都不像,也就失去了人的本色。
丰裕之后的省思
自己若没有办法做的事,就不必指望别人做!
一直到现在,我仍谨记着惜福之法:
一、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二、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三、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四、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能忙能闲皆是福
“忙里山看我,闲中我看山;相似不相似,忙总不及闲。”
眼睛以睡眠为食
礼貌与人缘
如果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悲剧真的好吗?,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能抱着如此诚恳和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
我常以四句话提供给大家,来改善人我之间的关系。
“初见三句话”,大家初见面讲三句好话,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气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见面时,面露笑容。
“争执一回合”,有争执时,只限一回合一句话,不要一直争下去。
“赞美要适当”,称赞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关系定能和谐、改善。
独处的幸福
人若能懂得安排自己,过一段属于自己的真正时间,是多么幸福啊!
所谓独处,并非单独一个人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因心念会随报纸、电视、音乐的内容而跳动。
真正“独处”的意义是要内观,看无相的世界,听无声的声音。人与人相处不可忽略掌声,但对个人则要无声。心境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故虽有外在世界,内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一样重要。
放风筝的体悟
放风筝个中大有人生哲理在焉!我们做人,要像放风筝一样,懂得观察风向、时空、气候、天时、地理、人和等,有了这些敏锐的觉知,做人才能进退得宜、圆满自在。
有书真富贵
“半人”与“非人”
黎东方教授为大家解说“仁”字的意义:
一、仁,不是一个人的存在,而是要顾念自他的两个人利益才称“仁”。
二、仁,是种子,如杏仁、核桃仁,就如佛心,能生生不息者,谓之“仁”。
三、仁的甲骨文写法是“><”,是两个人鞠躬,故能彼此尊重称为仁。
“仁”即是指人有二个,心中要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才是“人”。不闹情绪、不冤枉人、不欺侮人,能包容人、尊重人、服务人、才像个人,千万不要做“半人”。
反观自己
一个人,能看得见环境上的微尘、沙粒,乃至小小的羽毛、毫发等,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这意思是说,人往往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平时眼睛所见,都是别人怎样不对,如何不好,却从来不曾好好地反观自己。所以,人能看得见别人,却不能认识自己,这是人的肤浅。
一个人,力气大的能举四十公斤、五十公斤,甚至大力士能举一百公斤,但是即使是力大如牛的人,你叫他把自己举起来,却是不可能的事。这意思是说,人有能力对抗外境,却往往拿自己没有办法。不能做自己的主宰,这是人的悲哀。
因为人不能认识自己,当然就无法自我学习、自我健全、自我进步、自我升华。
人跟人相处,总会对对方说关于“荒芜”:“你不了解我。”其实最不了解“我”的还是自己。
大家尊重
世间上,同的太少,异的太多;只有在异中求同、同中存异,那才是处世之道。
立志做喜鹊
“此山望见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重要的是先健全自己,并能与人为善。
留些余地
人我之间、人事之间,也需留个“若即若离”的空间,避免关系紧张,造成摩擦,甚至产生裂痕。
人情之间,能进能退,能得能舍,能大能小,能有能无,懂得留一些适当的空间给人,亦是“伸缩缝”的妙用。
话不要说满,事留有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分一杯羹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千万不能计较一时,不要像商业买卖一样,银货两讫就算了。利害是一时的,道义是永久的,何必斤斤计较眼前的一杯羹呢?
小兵也可立大功
做人,要像螺丝钉,当人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尽量发挥自己的功能;当人家知道我们很重要的时候,也不要自抬身价,还是要很安分地左一个螺丝钉,如此才能发挥大用,才能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螺丝钉。
人都喜欢做主角,不喜欢做配角,认为配角是点缀。
房子四壁空白,挂上一幅画来点缀,这一幅画可能成为房子的主体;“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不是非常重要吗?
一桌丰盛的大鱼大肉,清爽的小菜反而倍觉可口。
点缀,有时也可以成为灵魂。
放下身段
功名富贵人人追求,能够得到也并不是不好 从《伤逝》看现在人的爱情;但如果因缘不具而失去,也要能放得下。
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无、能高能低,如果一句话他就放不下、一件事他也放不下,甚至为一个人而放不下,又如何承载更大的责任呢?
一切总会过去
世间再苦的事,如果你想要“那是一时的,马上就过去”,再大的辛苦,都能克服。
世间再快乐的事,你也要想:“那只是一时的!”由此认识,你就不会贪恋不舍。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不要让一时种下的因,影响及于一世,甚至牵动生生世世的祸福安危。凡事以“难遭难遇”之想,以“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心相待。
人生三昧
人生可以淡,但是不能无味。例如不读书,言语无味;
无味,就是贫乏。
人生要像青橄榄,愈嚼愈有味,淡中有味,才是真味。
人生之路
前人铺路后人行。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留下多少方便的路给人行走呢?还是反而断人的路、挡人的路呢?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虽有顺遂《生命的化妆》、曲折、平坦、崎岖的不同,但总结起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条是丑恶的地狱之路。依佛经说:人天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见。我们是要走天堂之路呢?还是要走地狱之路呢?
身心安住
解脱自在
想要获得自在的人生,要能逆向思考,要懂得“人我互调”、“以人为我”,如此很多事情就能心平气和。
金钱被人盗用了,就想:这可能是我前世有欠于他,今生还他算了。爱人离我而去,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你如果能回头一想:我爱她,就应该尊重她的自由;名位失去了,不必感到痛苦!无官一身轻,不是一样可以逍遥?给人毁谤了,想到这是他替我消灾,不但不计较,反而感谢他,你怎能不自在呢?
人生的自在,不在他求,不是他人赏赐;自在是自我的事情,自我的当下转识成智、转迷为悟,当然就可以转束缚的人生为自在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