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礼仪之语言表达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富含很多的礼仪元素。下面就介绍一下语言表达的一些礼仪: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谈话必须适度。过激伤人,柔弱受欺。如何使谈话适度、得体呢?
谢绝要委婉
经验告诉我们,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2)语气要自谦。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3)称赞对方酒店基本服务礼仪。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九;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社交语言必须有节制,还表现在争取利益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有些人占了便宜还想便宜,得寸进尺,不考虑上级或他人的困难,是不妥的。
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有些人虽然则大气粗,可为引‘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兄弟单位或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第二篇:
问候用语:
标准式问候用语的常规做法学习酒店服务礼仪的方法:在问好之前,加上适当的人称代词,或者其他尊称。例如,“你好!”、“您好!”、“大家好!”等。
迎送用语:
欢迎用语,最常用的欢迎用语有:“欢迎!”、“欢迎光临!”、“欢迎您的到来!”、“见到您很高兴!”、“恭候您的光临!”等,往往离不开“欢迎”一词。但在客人再次到来时,可在欢迎用语之前加上对方的尊称,如“先生,真高兴再次见到您!”、“欢迎您再次光临!”等,以表明自己尊重对方,使对方产生被重视之感。
送别用语,最为常用的送别用语,主要有“再见”、“慢走”、“走好”、“欢迎再来”、“一路平安”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送别乘飞机的客人忌讳说“一路顺风”。
请托用语:
通常指的是在请求他人帮忙或是托付他人代劳时,照例应当使用的专项用语。在工作岗位上,任何服务人员都免不了可能会有求于人。在向客人提出某项具体要求或请求时,都要加上一个“请”字。
致谢用语:
致谢用于一般为“谢谢”、“感谢您的帮助”等。致谢的几种情况:一是获得他人帮助时;二是得到他人支持时;三是赢得他人理解时;四是感到他人善意时;五是婉言谢绝他人时;六是受到他人赞美时。
应答用语:
常用的应答用语主要有:“是的”、“好”、“很高兴能为您服务”、“好的,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会尽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等等。重要的是,一般不允许对客人说一个“不”字,更不允许对其置之不理。
推托用语:
拒绝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工作中有时也需要拒绝他人,此时必须语言得体,态度友好,不能直言“不知道”、“做不到”、“不归我管”、“问别人去”等等。
道歉用语:
常用的道歉用语主要有:“抱歉”、“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服务忌语:
在服务中我们必须杜绝以下四类服务忌语:
不尊重之语——如,面对残疾人时,切忌使用“残废”、“瞎子”、“聋子”等词。对体胖之人的“肥”,个矮之人的“矮”,都不应当直言不讳。
不友好之语——即不够友善,甚至满怀敌意的语言。
不耐烦之语——在服务工作中要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足够的耐心,要努力做到:有问必答,答必尽心;百问不烦,百答不厌;不分对象,始终如一。假如使用了不耐烦之语,不论自己的初衷是什么,都是属于犯规的。
不客气之语——如在劝阻服务对象不要动手乱摸乱碰时,不能够说:“别乱动”、“弄坏了你得赔”等。
第三篇:
现代礼仪中对于语言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则要求语言得体,显示出自己良好的教养,二则还需要谈话者具有足够的幽默细胞,能够及时地缓和气氛,使谈话者双方都感到快乐。
语言礼仪的要点是让双方感到舒心。让对方有受尊重的感觉,让自己有受肯定的感觉,这是语言礼仪的最高境界。
在语言礼仪中被认为有口才的人不一定说话很快,但是他至少应具有以下几点
(1)他交谈的内容以双方共同感兴趣、需要商量的事为主。
(2)他对他人赖以维持生活的行业表示高度的兴趣。
(3)从不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话而忘记他人,发表意见时以知识和经验为依赖,不妄加猜测,好像自己啥都知道。
(4)不随便讨论长者和名人,特别不随便把他们的私生活当做谈话资料。
(5)与人交谈时,正视对方眼睛及眉毛的部位。
(6)不插嘴。
(7)不当众纠正别人的语法或发音的错误。真正的朋友应在私下帮助其纠正错误或解决困难,在商场上也不例外。
(8)有包容他人的气度。对同伴的好消息,更能表现出诚意的关心与祝贺。
(9)知道何时及如何谈论非公事的话题,这需要先去了解适当的时机及主题。当你和一位正全神贯注地工作的人谈话时,不应突然插入与工作无关的新话题,这样会令他感到困惑。如果不得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一定在别人说话的间歇时,说一声:“抱歉,打断一下”。
(10)有人要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对方是单方面兴奋过度,也不要扫他的兴,听人家把话讲完
(11)知道如何使一位害羞的人自然地加入谈话,他最好的方法就是:问他专长方面的问题或是不会令他难堪的中性问题,如:“今天的天气挺好,不是吗?”
(12)知道什么时候听众开始不耐烦。一个口才好的人要能掌握每一种情况,如果发现听众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就应很自然的转移话题,或者干脆见好就收。
万一出现冷场时,能立即以幽默的方式打破沉默。如果对方是因你而出现冷场,把话题叉开,然后离去,否则就是“不识相”。
如果在交谈中无意地涉及某些话题,刺伤了对方,应立即道歉,请求愿谅,道歉不要太长,尽可能短,更不要做过多解释。
在商业谈判时,往往因为对方的感情上的细微差异,就会左右成果,造成成功与否。这时最大的武器,就是言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会使用敬语即可,问题并不是那样的单纯,常听人说:“说个两句就露出马脚”,这也是常因为在遣词用字上失败所造成的。
在相亲时,往往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而让到目前为止建立起来的依赖及好印象,一举丧失殆尽,像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在会议正准备开始之际,主持人正就位后,本来是应该说“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开会”,反而说成“那么,让我们结束会议吧!”这是很明显的说错了。“大概是不小心,说错了”,大多数的人都会做如此想,但是这种“说错了”,并不是粗心,有可能是主持人想早一点结束这会议的缘故。
“人们会脱口而出,一定有什么含义。”这是奥地利的精神病理学者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要注意什么呢?
人们常在不注意时表露出自己的本心。有时,这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在时却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在使用言词上,一定要谨慎。
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更确切,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言词,需要事先做些准备才行。
(2)避免使用太生涩的语句。
(3)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来说明。
(4)绝对不要使用歧视用语。
(5)不要用不入流,不堪入耳的言词。
(一)会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仪
无论在公司还是在路上,若遇见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候,不能视而不见,把头扭向一边,擦肩而过。
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但也不宜聊个不停,影响他人走路。另外就是打招呼最常用的就是“你好”,千万不要使用“吃了吗?”、“嘛去?”这类极不合时宜的问候语。有个笑话说某人习惯用“吃了吗”打招呼服务着装礼仪,以至于碰到刚从厕所里出来的熟人也这样打招呼,结果招致一顿骂。还有,像“忙什么呢?”这类问候性的打招呼要少用,因为有干涉别人隐私的嫌疑,很令人讨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异性很觉尴尬,不打招呼显得不礼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对方误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上遇见不很熟悉的男士,理应点头招呼,但不要显得太热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来点头;一位男士偶然在路上不太相熟的女士,应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过分殷勤。
见到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要大声招呼,也不要隔着几条马路或隔着人如意就大声呼唤,如果边喊边穿马路,那就可能会有危险了。寒喧之后,如果还想多谈一会儿,应该靠边一些,避开拥挤的行人,不要站在来往人流中进行攀谈。
两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时,你应主动介绍一下这些人与你的关系,如“这是这的同事”,但没必要一一介绍,然后应向同伴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熟人,也只要说一下他(她)与你的关系即可,如“这是我的邻居”,被介绍者应相互点头致意。
如果男女两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绍给对方,男士在她俩寒喧时,要自觉得隔开一定距离等候,待女伴说完话后继续一同走;女士对男伴的等候应表示感谢,且与人交谈的时间不可太长,不应该让同伴等很长时间。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则应该把女伴介绍给对方,这时女士应向对方点头致意。如果是两对夫妇或两对情侣路遇,相互致意的顺序应是:女士们首先互相致意,然后男士们分别向对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后是男士们互相致意。
打招呼时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不要为了表示亲切而牵涉到个人私生活,把个人禁忌方面的话语拿出来“献丑”,打了招呼反而引起对方的不快。
招呼就是招呼,不要太多繁杂,其实一句普通的带着微笑的“您好”,就已经很能够拉近两人的距离了,再添加的内容反倒成了累赘,甚至给对方以拖遢,不利索的感觉,甚至于不希望下次见到你。
(二)寒暄的价值在于让对方放松心情
寒暄是否得体,可从对方心情放松的程度来判断。即使礼仪上,做得再怎么完美,如果让对方感到紧张或者不愉快,那么一切都是白费了。
要使对方放松心情,我们必须表现出完全接纳对方的姿态,积极地配合,用心地与对方接触,使双方在进一步交谈之前的小插曲上就感到快乐,纵使不会进一步深谈,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1、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非常荣幸”
2、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是“幸会”。
3、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你”,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4、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不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啊”、“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等等。
5、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必须简洁、友好与尊重。
(三)称赞与感谢要适度
称赞与感谢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好的称赞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好的称赞让人感到芒刺在背,浑身不舒服。
称赞不要让人误会为挖苦,感谢不要让人感到空洞,这是最重要的。
1、称赞要准确
赞美用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将弄巧成拙,招致误解。
赞美要因人而异,说出对方最原听到的赞美。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得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能够适当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的人最受欢迎。
说赞美的话语时,常常需要相像力和热忱,不可虚假,最美好的言辞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2、感谢要真诚
感谢是对别人所“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至少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大方,面含微笑。
感谢通常应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若是还加上致谢的理由,这样更显得认真、庄重和真挚。
表示感谢时,所谢的若是一个人,自然不宜不予突出。所谢的若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3、感谢要及时
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着得到回报,但对于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是从时间上说的,待被帮助的事情有了结局后,要马上表示感谢,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主动,是从态度上说的,要找上门去,到对方单位或家里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才临时抱佛脚地准备。及时主动,说明你对他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视的,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人情的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4、许诺要诚
有时,为了能尽快解除自己的麻烦或困难,有些人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公开寻求帮助,并许下诺言,一旦帮助成功,给予一定数量的酬谢。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恪守诺言,决不能说话不算数。
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确实给你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兑现。有些人见对方品格高尚,决意不要酬谢,就暗自高兴,把原先许下的诺言心安理得地咽下了;有些人见对方完全是冲着酬谢来的,不但不给自己答应过的酬谢,反而指责其动机不纯,没有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对品德高尚的帮助者,即使他坚决不要,也可以改变方式,通过其他途径表示感谢;对完全是为酬谢而来的帮助者,其动机固然难说可贵,但如果被帮助者因此而违诺,不肯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
5、方法要恰当
感谢他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要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不要以为送值钱的东西就是真诚的感谢,也不要以为无限的夸奖就是感谢。有些人,你送他一笔钱表示感谢,说不定他会很不高兴,甚至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对有些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许是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有些人的感谢,最好的方式也许是广为宣传。因此,感谢别人,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6、分量要恰当
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感谢别人也要掌握分寸,力求适度,过分和不足都有所不妥。过分,或许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怀疑;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对方的劳动。合理适度,可根据这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对方付出劳动的多少,二是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经济的、情感的、名誉的、身体的等),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决定感谢的分量。光从别人付出的劳动或光从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单方面来决定都可能导致失度。因为这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有的帮助者付出的劳动很小而给被帮助者带来的益处很大,有的也许正相反。
7、感情要持久
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贷款交易。感情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耐久的特殊事物,不能用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那种纯商业手段处理。对立帮助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必要馈赠之外,最好还应该用同样的情来报答。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要以为他帮助了我,我已经酬谢过他了,从此咱们就两清了,毫不相干了。假如这样,未免太缺少人情味了。因此,对有些人的帮助,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保持长久的联系,让人情之桥永远畅通。
(四)称呼礼仪
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在现代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现在在国内对女子称呼多为“女士”、“小姐”等。但由于国内某些地方一些丑陋现象的出现,“小姐”已在屡一种不好的称呼,如果你对年轻女性称呼“小姐”,很容易让人产生曲解。为避免这种尴尬的出现,国内目前合乎礼仪的称呼方法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改称呼为“姓+职称”,如李编辑、陈记者、王大夫、刘护士等。
二是对不知姓的年轻女性,在“小姐”前加上其职业,如服务员小姐、售票员小姐等。当然也可以不加小姐,但语气稍有不当,就很容易让人感觉不礼貌。
三是省去称呼,改用问候或其他谦语词代替,如“您好,我买一张票”,“劳驾,请……”等。
四是沿用我国传统称呼,如“姑娘”,但前提称呼人的年纪明显地比被称呼人要大。另一种就是最保险的称呼“同志”,并且在“同志”前加上职业名称,如“警察同志”、“乘务员同志”等。
在国际交往中,称呼也很重要,其大致的规则是: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理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律师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
有的国家对将军服务礼仪之仪容仪表、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
对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等,对佛教等人员应称“大师”。
凡是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
(五)祝贺
祝贺首先要选好时机,及时地对别人的成绩表示高兴。商业领域,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尤需义不容辞地加以祝贺。
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专为老寿星准备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词,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注意,祝贺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忌讳偏好,不要因为一句本意不错的话而犯了人家的忌讳。如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因为他们的“快乐”与“快落”发音相同,“口彩”不吉利
(六)慰问
慰问是对伤病员、失意者、困难者等表示关切与同情,希望通过慰问鼓其勇气促其奋进的。所以去慰问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装上不要太惹眼,以免炫耀与对比之嫌。
(2)要表现得“患难与共”。不论是表情、神态,还是动作、语言,都应当真诚地显示出慰问者的“同舟共济”之心、体贴关心之意。
例如,在慰问逝者的亲属、探视伤病员、安慰失恋者时,应表情凝重,语调深沉舒缓,语言饱含关心与同情之意。
当然也不宜矫枉过正,表现过分。若是一见面就再现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未语,泪先流”。搞得被慰问者伤心落泪,恶化其情绪,亦属不当之举。
(3)慰问语的重点是关心、体贴与疏导。
对生活困难者,可询问其具体的难题,并经予力所能及的援助。
对工作受挫者,支持其再接再厉,奋起直追。
对失恋者,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免谈此事。也可以劝慰其“天涯何处无芳草”,或“大丈夫何患无妻”。
对于颓废之人,则可以多一些激励。
(4)慰问语应选择得适当。
不要嘲讽、指责对方,说什么:“当初我也碰上过这事,但我可不这样”,“瞧瞧,我原先说什么来着,不听好人言,吃苦在眼前”,等等。
慰问时,与被慰问者进行一些交流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对对方的“伤心往事”刨根问底,再三“咨询”。
(七)指正礼仪
指正包括规劝与批评,其实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温和,表现出对对方足够的尊重,也就是说把语言表达得中听一些。
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与批评,那样易伤其自尊,因此而心存怨恨。
千万不要翻出以前的陈谷子烂芝麻深纠“革命家史”。
可以先赞赏后批评,先肯定后否定。给别人足够的台阶下,这就是你的水平,也是得体的表现。
第四篇:
演讲礼仪
当众发表演讲(当然也包括在会议上发言),不但是个人形象的显示,更是个人、单位、公司甚至集团形象的展示。所以,演讲是学识、口才、应变能力的一次公开考试,千万不可大意。
演讲者除了形体姿态的调整外,还要注意好的开场白,引导好的内容。
演讲者的服饰应以整洁、朴实、大方为原则。男士的服装一般以西装或其他正式装为宜。女士不宜穿戴过于奇异精细、光彩夺目的服饰,服装过于艳丽,容易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演讲者上场时务必大方自然,亮相得体,上场后首先环视一下全场,接下来可以进行开场白。演讲的开场白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可首先向主持人表示感谢,并向听众致意。然后可以运用以下形式:
提纲式开场白。演讲开始前,可以先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扼要地介绍一下,使听众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顺藤摸瓜,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向听众提问式开场白。在演讲开头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与你进入一个共同的思维空间进行思考。如果演讲人的问题提的好,听众自然会格外留神,等待富有见解的答案。
即兴发挥式的开场白。演讲者可根据会场气氛拟一段即兴开头的演讲词,这可以把演讲者与听众一开始就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引起听众好奇式的开场白。即把一些与演讲内容有关的罕见的问题先提出来,使听众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如果有一个与演讲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故事,也可用它作为开头。
演讲时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充分休息,养精蓄锐。演讲时则要气宇轩昂或洒脱大方,总之,要表现出气度来。站立要稳,切勿前后摇摆。有的演讲者常常左右移动重心,这会使人认为你心神不定;目光要前视听众,左躲右闪会给人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或者说话时望天,好像是目空一切或思想不集中;或者习惯于低头看稿或看地板,不注意与观众交流,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这几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人的声音要响亮。音量的大小根据会场的大小和人员的多少而定,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易失去自然和亲切感,过低会使会场出现不应有的紊乱。
在语言上,应当尽量行动、形象、幽默、风趣。可以多举例证,多打比方,多使用名言警句,但不要乱开玩笑,尤其不要讲下流话和脏话、黑话。在内容上,应当言之有物,力戒陈词滥调,无病呻吟,无的放矢。从结构上讲,任何演讲的内容都不外乎由开场白、正题与结束语三部分构成。演讲的“重头戏”,务必要放在正题之上。
演讲者演讲时,双手尽量不要胡乱挥动,可以双手相握,放在身前或身后,或者放松垂在两侧。双手的姿势相当重要,并且有时能加强你的演说。可是要尽量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不要胡乱地挥动手臂以免分散听众听你演说的注意力。
演讲还应把握好时间,宁短勿长。因为你要知道大家的注意力不会集中那么长时间,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大家体会到你的意思。
第五篇: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
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
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中国礼仪之语言表达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富含很多的礼仪元素。下面就介绍一下语言表达的一些礼仪: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谈话必须适度。过激伤人,柔弱受欺。如何使谈话适度、得体呢?
谢绝要委婉
经验告诉我们,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2)语气要自谦。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3)称赞对方酒店基本服务礼仪。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九;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社交语言必须有节制,还表现在争取利益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有些人占了便宜还想便宜,得寸进尺,不考虑上级或他人的困难,是不妥的。
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有些人虽然则大气粗,可为引‘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兄弟单位或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第二篇:
问候用语:
标准式问候用语的常规做法学习酒店服务礼仪的方法:在问好之前,加上适当的人称代词,或者其他尊称。例如,“你好!”、“您好!”、“大家好!”等。
迎送用语:
欢迎用语,最常用的欢迎用语有:“欢迎!”、“欢迎光临!”、“欢迎您的到来!”、“见到您很高兴!”、“恭候您的光临!”等,往往离不开“欢迎”一词。但在客人再次到来时,可在欢迎用语之前加上对方的尊称,如“先生,真高兴再次见到您!”、“欢迎您再次光临!”等,以表明自己尊重对方,使对方产生被重视之感。
送别用语,最为常用的送别用语,主要有“再见”、“慢走”、“走好”、“欢迎再来”、“一路平安”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送别乘飞机的客人忌讳说“一路顺风”。
请托用语:
通常指的是在请求他人帮忙或是托付他人代劳时,照例应当使用的专项用语。在工作岗位上,任何服务人员都免不了可能会有求于人。在向客人提出某项具体要求或请求时,都要加上一个“请”字。
致谢用语:
致谢用于一般为“谢谢”、“感谢您的帮助”等。致谢的几种情况:一是获得他人帮助时;二是得到他人支持时;三是赢得他人理解时;四是感到他人善意时;五是婉言谢绝他人时;六是受到他人赞美时。
应答用语:
常用的应答用语主要有:“是的”、“好”、“很高兴能为您服务”、“好的,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会尽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等等。重要的是,一般不允许对客人说一个“不”字,更不允许对其置之不理。
推托用语:
拒绝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工作中有时也需要拒绝他人,此时必须语言得体,态度友好,不能直言“不知道”、“做不到”、“不归我管”、“问别人去”等等。
道歉用语:
常用的道歉用语主要有:“抱歉”、“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服务忌语:
在服务中我们必须杜绝以下四类服务忌语:
不尊重之语——如,面对残疾人时,切忌使用“残废”、“瞎子”、“聋子”等词。对体胖之人的“肥”,个矮之人的“矮”,都不应当直言不讳。
不友好之语——即不够友善,甚至满怀敌意的语言。
不耐烦之语——在服务工作中要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足够的耐心,要努力做到:有问必答,答必尽心;百问不烦,百答不厌;不分对象,始终如一。假如使用了不耐烦之语,不论自己的初衷是什么,都是属于犯规的。
不客气之语——如在劝阻服务对象不要动手乱摸乱碰时,不能够说:“别乱动”、“弄坏了你得赔”等。
第三篇:
现代礼仪中对于语言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则要求语言得体,显示出自己良好的教养,二则还需要谈话者具有足够的幽默细胞,能够及时地缓和气氛,使谈话者双方都感到快乐。
语言礼仪的要点是让双方感到舒心。让对方有受尊重的感觉,让自己有受肯定的感觉,这是语言礼仪的最高境界。
在语言礼仪中被认为有口才的人不一定说话很快,但是他至少应具有以下几点
(1)他交谈的内容以双方共同感兴趣、需要商量的事为主。
(2)他对他人赖以维持生活的行业表示高度的兴趣。
(3)从不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话而忘记他人,发表意见时以知识和经验为依赖,不妄加猜测,好像自己啥都知道。
(4)不随便讨论长者和名人,特别不随便把他们的私生活当做谈话资料。
(5)与人交谈时,正视对方眼睛及眉毛的部位。
(6)不插嘴。
(7)不当众纠正别人的语法或发音的错误。真正的朋友应在私下帮助其纠正错误或解决困难,在商场上也不例外。
(8)有包容他人的气度。对同伴的好消息,更能表现出诚意的关心与祝贺。
(9)知道何时及如何谈论非公事的话题,这需要先去了解适当的时机及主题。当你和一位正全神贯注地工作的人谈话时,不应突然插入与工作无关的新话题,这样会令他感到困惑。如果不得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一定在别人说话的间歇时,说一声:“抱歉,打断一下”。
(10)有人要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对方是单方面兴奋过度,也不要扫他的兴,听人家把话讲完
(11)知道如何使一位害羞的人自然地加入谈话,他最好的方法就是:问他专长方面的问题或是不会令他难堪的中性问题,如:“今天的天气挺好,不是吗?”
(12)知道什么时候听众开始不耐烦。一个口才好的人要能掌握每一种情况,如果发现听众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就应很自然的转移话题,或者干脆见好就收。
万一出现冷场时,能立即以幽默的方式打破沉默。如果对方是因你而出现冷场,把话题叉开,然后离去,否则就是“不识相”。
如果在交谈中无意地涉及某些话题,刺伤了对方,应立即道歉,请求愿谅,道歉不要太长,尽可能短,更不要做过多解释。
在商业谈判时,往往因为对方的感情上的细微差异,就会左右成果,造成成功与否。这时最大的武器,就是言词。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会使用敬语即可,问题并不是那样的单纯,常听人说:“说个两句就露出马脚”,这也是常因为在遣词用字上失败所造成的。
在相亲时,往往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而让到目前为止建立起来的依赖及好印象,一举丧失殆尽,像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在会议正准备开始之际,主持人正就位后,本来是应该说“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开会”,反而说成“那么,让我们结束会议吧!”这是很明显的说错了。“大概是不小心,说错了”,大多数的人都会做如此想,但是这种“说错了”,并不是粗心,有可能是主持人想早一点结束这会议的缘故。
“人们会脱口而出,一定有什么含义。”这是奥地利的精神病理学者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要注意什么呢?
人们常在不注意时表露出自己的本心。有时,这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在时却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在使用言词上,一定要谨慎。
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更确切,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言词,需要事先做些准备才行。
(2)避免使用太生涩的语句。
(3)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来说明。
(4)绝对不要使用歧视用语。
(5)不要用不入流,不堪入耳的言词。
(一)会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仪
无论在公司还是在路上,若遇见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候,不能视而不见,把头扭向一边,擦肩而过。
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但也不宜聊个不停,影响他人走路。另外就是打招呼最常用的就是“你好”,千万不要使用“吃了吗?”、“嘛去?”这类极不合时宜的问候语。有个笑话说某人习惯用“吃了吗”打招呼服务着装礼仪,以至于碰到刚从厕所里出来的熟人也这样打招呼,结果招致一顿骂。还有,像“忙什么呢?”这类问候性的打招呼要少用,因为有干涉别人隐私的嫌疑,很令人讨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异性很觉尴尬,不打招呼显得不礼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对方误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上遇见不很熟悉的男士,理应点头招呼,但不要显得太热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来点头;一位男士偶然在路上不太相熟的女士,应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过分殷勤。
见到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要大声招呼,也不要隔着几条马路或隔着人如意就大声呼唤,如果边喊边穿马路,那就可能会有危险了。寒喧之后,如果还想多谈一会儿,应该靠边一些,避开拥挤的行人,不要站在来往人流中进行攀谈。
两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时,你应主动介绍一下这些人与你的关系,如“这是这的同事”,但没必要一一介绍,然后应向同伴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熟人,也只要说一下他(她)与你的关系即可,如“这是我的邻居”,被介绍者应相互点头致意。
如果男女两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绍给对方,男士在她俩寒喧时,要自觉得隔开一定距离等候,待女伴说完话后继续一同走;女士对男伴的等候应表示感谢,且与人交谈的时间不可太长,不应该让同伴等很长时间。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则应该把女伴介绍给对方,这时女士应向对方点头致意。如果是两对夫妇或两对情侣路遇,相互致意的顺序应是:女士们首先互相致意,然后男士们分别向对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后是男士们互相致意。
打招呼时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不要为了表示亲切而牵涉到个人私生活,把个人禁忌方面的话语拿出来“献丑”,打了招呼反而引起对方的不快。
招呼就是招呼,不要太多繁杂,其实一句普通的带着微笑的“您好”,就已经很能够拉近两人的距离了,再添加的内容反倒成了累赘,甚至给对方以拖遢,不利索的感觉,甚至于不希望下次见到你。
(二)寒暄的价值在于让对方放松心情
寒暄是否得体,可从对方心情放松的程度来判断。即使礼仪上,做得再怎么完美,如果让对方感到紧张或者不愉快,那么一切都是白费了。
要使对方放松心情,我们必须表现出完全接纳对方的姿态,积极地配合,用心地与对方接触,使双方在进一步交谈之前的小插曲上就感到快乐,纵使不会进一步深谈,也会对你产生好感。
1、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非常荣幸”
2、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是“幸会”。
3、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你”,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4、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不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啊”、“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等等。
5、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必须简洁、友好与尊重。
(三)称赞与感谢要适度
称赞与感谢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好的称赞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好的称赞让人感到芒刺在背,浑身不舒服。
称赞不要让人误会为挖苦,感谢不要让人感到空洞,这是最重要的。
1、称赞要准确
赞美用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将弄巧成拙,招致误解。
赞美要因人而异,说出对方最原听到的赞美。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得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能够适当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的人最受欢迎。
说赞美的话语时,常常需要相像力和热忱,不可虚假,最美好的言辞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2、感谢要真诚
感谢是对别人所“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至少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大方,面含微笑。
感谢通常应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若是还加上致谢的理由,这样更显得认真、庄重和真挚。
表示感谢时,所谢的若是一个人,自然不宜不予突出。所谢的若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3、感谢要及时
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着得到回报,但对于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是从时间上说的,待被帮助的事情有了结局后,要马上表示感谢,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主动,是从态度上说的,要找上门去,到对方单位或家里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才临时抱佛脚地准备。及时主动,说明你对他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视的,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人情的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4、许诺要诚
有时,为了能尽快解除自己的麻烦或困难,有些人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公开寻求帮助,并许下诺言,一旦帮助成功,给予一定数量的酬谢。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恪守诺言,决不能说话不算数。
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确实给你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兑现。有些人见对方品格高尚,决意不要酬谢,就暗自高兴,把原先许下的诺言心安理得地咽下了;有些人见对方完全是冲着酬谢来的,不但不给自己答应过的酬谢,反而指责其动机不纯,没有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对品德高尚的帮助者,即使他坚决不要,也可以改变方式,通过其他途径表示感谢;对完全是为酬谢而来的帮助者,其动机固然难说可贵,但如果被帮助者因此而违诺,不肯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
5、方法要恰当
感谢他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要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不要以为送值钱的东西就是真诚的感谢,也不要以为无限的夸奖就是感谢。有些人,你送他一笔钱表示感谢,说不定他会很不高兴,甚至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对有些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许是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有些人的感谢,最好的方式也许是广为宣传。因此,感谢别人,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6、分量要恰当
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感谢别人也要掌握分寸,力求适度,过分和不足都有所不妥。过分,或许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怀疑;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对方的劳动。合理适度,可根据这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对方付出劳动的多少,二是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经济的、情感的、名誉的、身体的等),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决定感谢的分量。光从别人付出的劳动或光从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单方面来决定都可能导致失度。因为这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有的帮助者付出的劳动很小而给被帮助者带来的益处很大,有的也许正相反。
7、感情要持久
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贷款交易。感情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耐久的特殊事物,不能用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那种纯商业手段处理。对立帮助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必要馈赠之外,最好还应该用同样的情来报答。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要以为他帮助了我,我已经酬谢过他了,从此咱们就两清了,毫不相干了。假如这样,未免太缺少人情味了。因此,对有些人的帮助,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保持长久的联系,让人情之桥永远畅通。
(四)称呼礼仪
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在现代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现在在国内对女子称呼多为“女士”、“小姐”等。但由于国内某些地方一些丑陋现象的出现,“小姐”已在屡一种不好的称呼,如果你对年轻女性称呼“小姐”,很容易让人产生曲解。为避免这种尴尬的出现,国内目前合乎礼仪的称呼方法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改称呼为“姓+职称”,如李编辑、陈记者、王大夫、刘护士等。
二是对不知姓的年轻女性,在“小姐”前加上其职业,如服务员小姐、售票员小姐等。当然也可以不加小姐,但语气稍有不当,就很容易让人感觉不礼貌。
三是省去称呼,改用问候或其他谦语词代替,如“您好,我买一张票”,“劳驾,请……”等。
四是沿用我国传统称呼,如“姑娘”,但前提称呼人的年纪明显地比被称呼人要大。另一种就是最保险的称呼“同志”,并且在“同志”前加上职业名称,如“警察同志”、“乘务员同志”等。
在国际交往中,称呼也很重要,其大致的规则是: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理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律师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
有的国家对将军服务礼仪之仪容仪表、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
对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等,对佛教等人员应称“大师”。
凡是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
(五)祝贺
祝贺首先要选好时机,及时地对别人的成绩表示高兴。商业领域,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尤需义不容辞地加以祝贺。
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专为老寿星准备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词,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注意,祝贺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忌讳偏好,不要因为一句本意不错的话而犯了人家的忌讳。如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因为他们的“快乐”与“快落”发音相同,“口彩”不吉利
(六)慰问
慰问是对伤病员、失意者、困难者等表示关切与同情,希望通过慰问鼓其勇气促其奋进的。所以去慰问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装上不要太惹眼,以免炫耀与对比之嫌。
(2)要表现得“患难与共”。不论是表情、神态,还是动作、语言,都应当真诚地显示出慰问者的“同舟共济”之心、体贴关心之意。
例如,在慰问逝者的亲属、探视伤病员、安慰失恋者时,应表情凝重,语调深沉舒缓,语言饱含关心与同情之意。
当然也不宜矫枉过正,表现过分。若是一见面就再现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未语,泪先流”。搞得被慰问者伤心落泪,恶化其情绪,亦属不当之举。
(3)慰问语的重点是关心、体贴与疏导。
对生活困难者,可询问其具体的难题,并经予力所能及的援助。
对工作受挫者,支持其再接再厉,奋起直追。
对失恋者,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免谈此事。也可以劝慰其“天涯何处无芳草”,或“大丈夫何患无妻”。
对于颓废之人,则可以多一些激励。
(4)慰问语应选择得适当。
不要嘲讽、指责对方,说什么:“当初我也碰上过这事,但我可不这样”,“瞧瞧,我原先说什么来着,不听好人言,吃苦在眼前”,等等。
慰问时,与被慰问者进行一些交流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对对方的“伤心往事”刨根问底,再三“咨询”。
(七)指正礼仪
指正包括规劝与批评,其实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温和,表现出对对方足够的尊重,也就是说把语言表达得中听一些。
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与批评,那样易伤其自尊,因此而心存怨恨。
千万不要翻出以前的陈谷子烂芝麻深纠“革命家史”。
可以先赞赏后批评,先肯定后否定。给别人足够的台阶下,这就是你的水平,也是得体的表现。
第四篇:
演讲礼仪
当众发表演讲(当然也包括在会议上发言),不但是个人形象的显示,更是个人、单位、公司甚至集团形象的展示。所以,演讲是学识、口才、应变能力的一次公开考试,千万不可大意。
演讲者除了形体姿态的调整外,还要注意好的开场白,引导好的内容。
演讲者的服饰应以整洁、朴实、大方为原则。男士的服装一般以西装或其他正式装为宜。女士不宜穿戴过于奇异精细、光彩夺目的服饰,服装过于艳丽,容易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演讲者上场时务必大方自然,亮相得体,上场后首先环视一下全场,接下来可以进行开场白。演讲的开场白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可首先向主持人表示感谢,并向听众致意。然后可以运用以下形式:
提纲式开场白。演讲开始前,可以先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扼要地介绍一下,使听众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顺藤摸瓜,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向听众提问式开场白。在演讲开头向听众提几个问题,让听众与你进入一个共同的思维空间进行思考。如果演讲人的问题提的好,听众自然会格外留神,等待富有见解的答案。
即兴发挥式的开场白。演讲者可根据会场气氛拟一段即兴开头的演讲词,这可以把演讲者与听众一开始就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引起听众好奇式的开场白。即把一些与演讲内容有关的罕见的问题先提出来,使听众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如果有一个与演讲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故事,也可用它作为开头。
演讲时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充分休息,养精蓄锐。演讲时则要气宇轩昂或洒脱大方,总之,要表现出气度来。站立要稳,切勿前后摇摆。有的演讲者常常左右移动重心,这会使人认为你心神不定;目光要前视听众,左躲右闪会给人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或者说话时望天,好像是目空一切或思想不集中;或者习惯于低头看稿或看地板,不注意与观众交流,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这几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人的声音要响亮。音量的大小根据会场的大小和人员的多少而定,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易失去自然和亲切感,过低会使会场出现不应有的紊乱。
在语言上,应当尽量行动、形象、幽默、风趣。可以多举例证,多打比方,多使用名言警句,但不要乱开玩笑,尤其不要讲下流话和脏话、黑话。在内容上,应当言之有物,力戒陈词滥调,无病呻吟,无的放矢。从结构上讲,任何演讲的内容都不外乎由开场白、正题与结束语三部分构成。演讲的“重头戏”,务必要放在正题之上。
演讲者演讲时,双手尽量不要胡乱挥动,可以双手相握,放在身前或身后,或者放松垂在两侧。双手的姿势相当重要,并且有时能加强你的演说。可是要尽量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不要胡乱地挥动手臂以免分散听众听你演说的注意力。
演讲还应把握好时间,宁短勿长。因为你要知道大家的注意力不会集中那么长时间,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大家体会到你的意思。
第五篇: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
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
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