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旅游小环线》川西高原
一岭阴阳两世间,
东坡冷雨西坡干。
同辉日月雪山顶,
五色缤纷艳彩山。
这一首,写的是从卧龙到日隆途中过巴郎山的情景。
从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出发,时已近午。汽车没有跑多久,就停在一个山野小店门口,要在此处吃午饭。导游小姐问大家介绍说:“此处山高皇帝远,菜都是山味野菜。”果然不错,饭香菜美。但大家的兴趣似乎并不在乎吃什么,谈论得最多的还是今天要到达的地方:丹巴。凡是想过要到川西旅游的人,大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丹巴美女康巴汉”,说的是藏族人,美女出在丹巴,帅哥出在康巴。这次,都想亲眼见证一下。
一路向西,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一夜秋风起,仗剑天涯逢知己,路虽然较窄,但路况非常好。路随山势,时而峰口,时而谷底,时而山腰。天气也是阴晴不定,时阴时晴,阴时,山风将从山顶翻越涌入的瀑布云吹开,扯散,揉碎,又虚无缥缈的洒向山林,时常还有细雨相随,给已被秋霜浸染的山林增添了一些温润,一些神密。于是,秋染,象融化了的彩色蜡笔开始在山林中流动,流到那里,那里的树叶就会呈现出非常美丽的色彩。晴时,阳光会给彩色山林点染上更加鲜艳明亮的颜色,层次分明,质感及强,色度饱和,五彩缤纷,艳丽丰满,令人久看不厌。导游也不时在兴奋地提示大家注意看这山那岭,好美的这涧那溪……。从她讲解的一些地理知识中,我了解到,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盆地的边沿,前面有一座屏嶂似的山峰是巴郎山,翻过山口就进入川西高原了。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俗称中的“阴山”,翻过巴郎山口就进入“阳山”,景色与现在完全不同。车继续前行,临近山口时同伴们纷纷关闭车窗,因为感觉到风疾如飞,凉从心里生。一片片从山谷里托起的云雾,还没到山口就化成了团团雾气,飞快从一旁掠过。到了山口,停车观景。风大,雾潮,气温低。路两旁高耸山峰上的积雪,一直铺展到了公路边,阳光虽然很强,但没有热量,融化不了堆积了的雪层;路边挂着的经幡在风中“呼呼”作响,让人心里总有一种想祈祷的念头。凭着刚上高原的兴奋劲,试着疾走一段,又慢跑几步,一会就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事实让我对“高原反映”确信不疑。巴郎山口海拔四千五百多公尺,养路工人说再过半个月,这里就要下雪凝冰,那时的路就不好走了,有时还要封山。
进入川西高原,车还是在山路上盘行一颗素心守净土,温盏清酒暖流年,一路上又过了夹金山,遥望了四姑娘山。景色果然大不相同:“阴山”一面群山秀美,山林覆盖,春翠夏碧秋红冬白,一季一景,心随景动。而“阳山”一面,奇峰巍峨,峡谷纵横,近山露岩,远峰陈雪。山间也有覆盖,多是低矮的灌木,当然也被秋霜染成彩色;随处可见的还是枯黄的山草,在风中摇曳。我感觉的是,这是另一种美丽。秋高气爽,天色湛蓝,浮云飘白,日月同辉,时有江河奔流,常见高山草甸……只顾观景,没注意车是什么时候已经从群山环抱的山路中行驶出来。路两旁时有小片平地,平地上在村庄和农田。村庄为典型的藏式建筑,当地人也几乎都穿戴着藏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和饰物。
傍晚时,日沉西峰,霞飞满天,我们到了今天的住宿地,一个藏家小城“丹巴”。从下车伊始,一行人就在注意观察身边路过的身着藏装的青年女子,但令人失望,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美若天仙的丹巴美女。导游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这座小镇本地人很少,因为通了公路,游人渐多,于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来许多作生意的人。”所以看不到美女也是正常的。其实,稍加打听,面目稍好的十之八九也都是丹巴人。后来还是下塌宾馆的大堂经理给我们释了疑:“丹巴美女”实际指的是丹巴的一个叫“美人谷”的地方,那里的美女如云。但现在去也不易见到了。因为当地人口本就不多,一般都能歌善舞,年青貌美的几乎被各种文艺团体,旅游酒店宾馆接走了。
天色黑尽,在对这一天景色的回忆中,心情得到满足,渐渐进入梦乡。
《川西旅游小环线》秋霜染卧龙
折腾半宿,终于在凌晨两点到达卧龙自然保护区。这一路风尘仆仆,人人都是疲惫不堪。但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带着浓烈的山野气息,顿扫心中烦闷,人人都感觉到一个字:爽!一时间喧哗之声打碎了山中的宁静。
此时,雨已经完全止了。天空的那弯小船般的新月,在云海边沿显得特别明亮。远山之巅,缀着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山野的夜晚十分寂静,除了时时掠过的山风声,几乎没有其它声响。环顾四周,前前后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矗立着深黛色的山的影子,蒙蒙笼笼,影影约约,似乎把山里的故事,山里的秘密全都隐藏了起来。
当晚,听着山风拍窗,久久不能停止遐想。正当睡意朦胧,不知什么声响使我马上清醒,并立刻拉开窗帘。看见天已渐亮,昨晚看不清的前山后岭同时奔来我的眼底。飞快地我跃向山野,想要拥抱这片秋色,但又被群山环拥。
一阵兴奋与激动后,徐徐漫步于山水之间谁在记忆里温了一壶酒,感慨颇多,这便有了篇头的诗歌。
呼吸着卧龙森林中完全没有被污染的清新异常的空气,观赏着这里的美丽秋色,大有眼睛不够用的感觉。午夜时见到的那些隐约山影,已然完全清晰呈现在眼前。近处的山坡,远处的山岭,无一没被秋霜浸染成五彩斑斓。虽然当地山民告诉我,再过十天左右才是最好看的时候,但我已经很满足了。不断掀动照相机快门,留下此时此景。风吹散了空中片片云彩,天呈一色,太阳照耀。山林间的色彩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色彩似乎在相互浸染,赤橙红绿,交融在一起。山坳之中,不时飘荡起雾霭山岚,给五彩山麓渲染上一丝湿润,凭添上一些朦胧。让人更加期待,让思绪增加了许多联想。山溪在山坳之间的峡谷地中汇成涓涓河流,顺着鹅卵石铺成.的河道,沐浴着晨辉,闪耀着银光绕山漫石,缓缓流去。一路升腾起雾霭,伴着两边山坡上斑斓的彩色森林,就是一幅正在描绘中的水彩山林秋染图。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角当然是国宝大熊猫岁月踏歌 流年莫问几多愁【抒情散文】。一早进入大熊猫繁育基地,人还不算多。一条曲径从山坡中间穿过,两边低矮的围栏顺着坡边修建,这就是大熊猫的家。我在很近很近的距离内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最近的就在一公尺的地方。山坡上敞放着的大熊猫们,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惬意的生活着。它们的—举一动都显得憨态可鞠,逗人喜爱。我们一个一个山坡走着,看着,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一直在工作着。同伴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乖乖,这才是乖乖嘛,比家里喂的宠物狗乖多了。”另一个同伴玩笑着说:“那就抱一只回家喂嘛。”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又一齐向着一个方向奔去。跑到后看见,饲养员抱着一只半大的熊猫,向一位坐着的游客走去。一打听,这是一位捐助者,可以零距离拥抱大熊猫。当饲养员走到我身前时,好奇心大起,忍不住用手轻抚。顿时如同受惊一般心里大感震惊:看着毛绒绒的小可爱,毛居然生硬得有些扎手!
再往前走,一个很大的乐园,是大熊猫幼崽们的天堂。中间圆木搭建的高塔上下好几层,好多只半大熊猫在上面或嘻戏,或困睡。远处大片金黄金黄的树林,衬映着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十分好看,非常入画。难怪周围的照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刻也没有停息过。
这场大地震毁坏了大熊猫的家园,据说要另择新址重新修建。原来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已经成为过去,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远。
送我们来的大客车连夜就赶回去了,来接我们继续旅行的车据导游说,也是半夜就赶过来了,然而也是在紫坪埔被堵了。直到上午十一点我们从大熊猫繁育基地出来,才看到车刚停在大门外。马上,我们又出发了,向着下一个目的地—丹巴。
武安纪行一伯延镇
2016年10月14日下午2点,河北诗词大会一行120人由武安诗词协会领导陪同分乘三辆大巴到伯延镇采风。
因村落形状似大雁,故名"伯雁",后谐音转化为伯延。
该镇距武安城10公里,南倚鼓山一念慈悲一生暖【抒情散文】,北环洺水,经济发达,文化厚重,为中国历史文代名镇。"天下民居哪里好,武安伯延第一家。"(原河北省长李尓重语)
下车走在街上,古街古房古巷出现在面前。
古房以石为底座,上加砖瓦垒积建成。多为清代民居。
依次看到进士巷,百年古槐,元宝广场。
元宝广场有一段传说,房徐两家皆为巨商。有一块地两家争闹不休。后有房家掘地为坑,金元宝铺地,意谓财源聚积,此为元宝坑。后两家合好,如今在元宝坑附近建广场。称元宝广场。
广场附近有高树勋起义纪念馆。此为元帅刘伯承与将军高树勋会晤之地,开了邯郸起义序幕。
再往前走为房家大院。
门上写"崇文尚礼`四个大字,门旁有联:争一线商机北药南绸荜路蓝缕创天下,创百年辉煌倚德仰善光前裕后昭世人。
房家经营药材生意,几千家店号遍布全国,财源滚滚,所以有力建巨宅。与南方丝绸相呼应,故有北药南绸之称。
进门后,一个四合小院出现面前。屋内有八仙桌,条几,木椅,花瓶,钟表,古画等各种物品。最奇西屋床上有个3尺多长大烟袋。可见当时生活之豪华。
院内有轿子,有诗友坐在上面体验,乐趣无穷。
顺木梯登上门楼,有两个枪眼对外小巷,敌人来时可射击。还有一地道通向外面。可攻可守可逃。此民宅别有一番风味。
出院后走到街上,一小马骡咉入眼前。诗友王今伟与其合影。摸耳摸面摸嘴,小骡憨厚可亲,任凭抚摸,一动不动。当今伟姐离开时,哪骡子似动情,还回眸一看,挺乖。
继续前行。东西大街两旁门联也有风味。"物阜民丰,春和景丽","红梅常结子,翠竹自生孙"皆合物象,颇有韵味。窄窄古巷青砖黛瓦,层层脱落,古色古味,透出历史的沧桑感。
再往前走,徐家大院出现在我们面前。门口有石碑刻徐家庄园简介,此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徐敬修在全国经营七十二处生意,富有财力基础上而建的大型庄园。门口有联:里三门外三门三三见九门门门相照,前两院后两院二二合四院院院生辉。
此联极巧,数字巧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自汉末丞相曹操在邺都建立邺城,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后,历代皇家宫殿建筑都反映这一风格。民间受此影响,建筑大院也采取中轴对称之风格。主房为上,两边有东西厢房。长卑有序,层次分明。
进大院,看到房内墙上图文并茂抒情散文:山中隐士多闲情,原来1961年5月3一7日,周总理视察武安,在伯延进行深入田间、农户、食堂调研,后向毛主席反映建议,取消大食堂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并在此居住。
总理虽去,风范永存。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在此拍摄,使伯延名扬全国。
往内西厢房徐家家谱及自山西洪洞由始祖徐相于明末清初先迁徐家庄后到伯延村。
资料翔实,内容生动。
后登沿木台阶登主宅二楼(也叫秀楼),据说为小姐所住。里面没有摆实。出楼进走廊,远望满院风光尽收眼底。红日西斜,清风徐来,也觉爽快。
楼上有台阶与其余楼相连,楼楼皆通。不登楼者不会有这个发现。
后下楼出徐家大院,行至街上。见一房檐下书写"积秀聚瑞"四个大字,挺文雅。还看到一春联: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对仗工整,意蕴深厚,富有现代气息。
随后一行人恋恋不舍离开伯延抒情散文: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上大巴
走向另一个景点。
即兴吟诗一首:
七律武安伯延镇(新韵)
作者王桂才
美丽伯延何处寻,
武安宝地有佳音。
北环洺水生财气,
南倚鼓山滋庶民。
古色古香房述古,
新人新貌市呈新。
房徐大院名华夏,
骚客观之总喜吟。
一岭阴阳两世间,
东坡冷雨西坡干。
同辉日月雪山顶,
五色缤纷艳彩山。
这一首,写的是从卧龙到日隆途中过巴郎山的情景。
从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出发,时已近午。汽车没有跑多久,就停在一个山野小店门口,要在此处吃午饭。导游小姐问大家介绍说:“此处山高皇帝远,菜都是山味野菜。”果然不错,饭香菜美。但大家的兴趣似乎并不在乎吃什么,谈论得最多的还是今天要到达的地方:丹巴。凡是想过要到川西旅游的人,大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丹巴美女康巴汉”,说的是藏族人,美女出在丹巴,帅哥出在康巴。这次,都想亲眼见证一下。
一路向西,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一夜秋风起,仗剑天涯逢知己,路虽然较窄,但路况非常好。路随山势,时而峰口,时而谷底,时而山腰。天气也是阴晴不定,时阴时晴,阴时,山风将从山顶翻越涌入的瀑布云吹开,扯散,揉碎,又虚无缥缈的洒向山林,时常还有细雨相随,给已被秋霜浸染的山林增添了一些温润,一些神密。于是,秋染,象融化了的彩色蜡笔开始在山林中流动,流到那里,那里的树叶就会呈现出非常美丽的色彩。晴时,阳光会给彩色山林点染上更加鲜艳明亮的颜色,层次分明,质感及强,色度饱和,五彩缤纷,艳丽丰满,令人久看不厌。导游也不时在兴奋地提示大家注意看这山那岭,好美的这涧那溪……。从她讲解的一些地理知识中,我了解到,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盆地的边沿,前面有一座屏嶂似的山峰是巴郎山,翻过山口就进入川西高原了。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俗称中的“阴山”,翻过巴郎山口就进入“阳山”,景色与现在完全不同。车继续前行,临近山口时同伴们纷纷关闭车窗,因为感觉到风疾如飞,凉从心里生。一片片从山谷里托起的云雾,还没到山口就化成了团团雾气,飞快从一旁掠过。到了山口,停车观景。风大,雾潮,气温低。路两旁高耸山峰上的积雪,一直铺展到了公路边,阳光虽然很强,但没有热量,融化不了堆积了的雪层;路边挂着的经幡在风中“呼呼”作响,让人心里总有一种想祈祷的念头。凭着刚上高原的兴奋劲,试着疾走一段,又慢跑几步,一会就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事实让我对“高原反映”确信不疑。巴郎山口海拔四千五百多公尺,养路工人说再过半个月,这里就要下雪凝冰,那时的路就不好走了,有时还要封山。
进入川西高原,车还是在山路上盘行一颗素心守净土,温盏清酒暖流年,一路上又过了夹金山,遥望了四姑娘山。景色果然大不相同:“阴山”一面群山秀美,山林覆盖,春翠夏碧秋红冬白,一季一景,心随景动。而“阳山”一面,奇峰巍峨,峡谷纵横,近山露岩,远峰陈雪。山间也有覆盖,多是低矮的灌木,当然也被秋霜染成彩色;随处可见的还是枯黄的山草,在风中摇曳。我感觉的是,这是另一种美丽。秋高气爽,天色湛蓝,浮云飘白,日月同辉,时有江河奔流,常见高山草甸……只顾观景,没注意车是什么时候已经从群山环抱的山路中行驶出来。路两旁时有小片平地,平地上在村庄和农田。村庄为典型的藏式建筑,当地人也几乎都穿戴着藏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和饰物。
傍晚时,日沉西峰,霞飞满天,我们到了今天的住宿地,一个藏家小城“丹巴”。从下车伊始,一行人就在注意观察身边路过的身着藏装的青年女子,但令人失望,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美若天仙的丹巴美女。导游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这座小镇本地人很少,因为通了公路,游人渐多,于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来许多作生意的人。”所以看不到美女也是正常的。其实,稍加打听,面目稍好的十之八九也都是丹巴人。后来还是下塌宾馆的大堂经理给我们释了疑:“丹巴美女”实际指的是丹巴的一个叫“美人谷”的地方,那里的美女如云。但现在去也不易见到了。因为当地人口本就不多,一般都能歌善舞,年青貌美的几乎被各种文艺团体,旅游酒店宾馆接走了。
天色黑尽,在对这一天景色的回忆中,心情得到满足,渐渐进入梦乡。
《川西旅游小环线》秋霜染卧龙
折腾半宿,终于在凌晨两点到达卧龙自然保护区。这一路风尘仆仆,人人都是疲惫不堪。但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带着浓烈的山野气息,顿扫心中烦闷,人人都感觉到一个字:爽!一时间喧哗之声打碎了山中的宁静。
此时,雨已经完全止了。天空的那弯小船般的新月,在云海边沿显得特别明亮。远山之巅,缀着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山野的夜晚十分寂静,除了时时掠过的山风声,几乎没有其它声响。环顾四周,前前后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矗立着深黛色的山的影子,蒙蒙笼笼,影影约约,似乎把山里的故事,山里的秘密全都隐藏了起来。
当晚,听着山风拍窗,久久不能停止遐想。正当睡意朦胧,不知什么声响使我马上清醒,并立刻拉开窗帘。看见天已渐亮,昨晚看不清的前山后岭同时奔来我的眼底。飞快地我跃向山野,想要拥抱这片秋色,但又被群山环拥。
一阵兴奋与激动后,徐徐漫步于山水之间谁在记忆里温了一壶酒,感慨颇多,这便有了篇头的诗歌。
呼吸着卧龙森林中完全没有被污染的清新异常的空气,观赏着这里的美丽秋色,大有眼睛不够用的感觉。午夜时见到的那些隐约山影,已然完全清晰呈现在眼前。近处的山坡,远处的山岭,无一没被秋霜浸染成五彩斑斓。虽然当地山民告诉我,再过十天左右才是最好看的时候,但我已经很满足了。不断掀动照相机快门,留下此时此景。风吹散了空中片片云彩,天呈一色,太阳照耀。山林间的色彩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色彩似乎在相互浸染,赤橙红绿,交融在一起。山坳之中,不时飘荡起雾霭山岚,给五彩山麓渲染上一丝湿润,凭添上一些朦胧。让人更加期待,让思绪增加了许多联想。山溪在山坳之间的峡谷地中汇成涓涓河流,顺着鹅卵石铺成.的河道,沐浴着晨辉,闪耀着银光绕山漫石,缓缓流去。一路升腾起雾霭,伴着两边山坡上斑斓的彩色森林,就是一幅正在描绘中的水彩山林秋染图。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角当然是国宝大熊猫岁月踏歌 流年莫问几多愁【抒情散文】。一早进入大熊猫繁育基地,人还不算多。一条曲径从山坡中间穿过,两边低矮的围栏顺着坡边修建,这就是大熊猫的家。我在很近很近的距离内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最近的就在一公尺的地方。山坡上敞放着的大熊猫们,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惬意的生活着。它们的—举一动都显得憨态可鞠,逗人喜爱。我们一个一个山坡走着,看着,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一直在工作着。同伴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乖乖,这才是乖乖嘛,比家里喂的宠物狗乖多了。”另一个同伴玩笑着说:“那就抱一只回家喂嘛。”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又一齐向着一个方向奔去。跑到后看见,饲养员抱着一只半大的熊猫,向一位坐着的游客走去。一打听,这是一位捐助者,可以零距离拥抱大熊猫。当饲养员走到我身前时,好奇心大起,忍不住用手轻抚。顿时如同受惊一般心里大感震惊:看着毛绒绒的小可爱,毛居然生硬得有些扎手!
再往前走,一个很大的乐园,是大熊猫幼崽们的天堂。中间圆木搭建的高塔上下好几层,好多只半大熊猫在上面或嘻戏,或困睡。远处大片金黄金黄的树林,衬映着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十分好看,非常入画。难怪周围的照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刻也没有停息过。
这场大地震毁坏了大熊猫的家园,据说要另择新址重新修建。原来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已经成为过去,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远。
送我们来的大客车连夜就赶回去了,来接我们继续旅行的车据导游说,也是半夜就赶过来了,然而也是在紫坪埔被堵了。直到上午十一点我们从大熊猫繁育基地出来,才看到车刚停在大门外。马上,我们又出发了,向着下一个目的地—丹巴。
武安纪行一伯延镇
2016年10月14日下午2点,河北诗词大会一行120人由武安诗词协会领导陪同分乘三辆大巴到伯延镇采风。
因村落形状似大雁,故名"伯雁",后谐音转化为伯延。
该镇距武安城10公里,南倚鼓山一念慈悲一生暖【抒情散文】,北环洺水,经济发达,文化厚重,为中国历史文代名镇。"天下民居哪里好,武安伯延第一家。"(原河北省长李尓重语)
下车走在街上,古街古房古巷出现在面前。
古房以石为底座,上加砖瓦垒积建成。多为清代民居。
依次看到进士巷,百年古槐,元宝广场。
元宝广场有一段传说,房徐两家皆为巨商。有一块地两家争闹不休。后有房家掘地为坑,金元宝铺地,意谓财源聚积,此为元宝坑。后两家合好,如今在元宝坑附近建广场。称元宝广场。
广场附近有高树勋起义纪念馆。此为元帅刘伯承与将军高树勋会晤之地,开了邯郸起义序幕。
再往前走为房家大院。
门上写"崇文尚礼`四个大字,门旁有联:争一线商机北药南绸荜路蓝缕创天下,创百年辉煌倚德仰善光前裕后昭世人。
房家经营药材生意,几千家店号遍布全国,财源滚滚,所以有力建巨宅。与南方丝绸相呼应,故有北药南绸之称。
进门后,一个四合小院出现面前。屋内有八仙桌,条几,木椅,花瓶,钟表,古画等各种物品。最奇西屋床上有个3尺多长大烟袋。可见当时生活之豪华。
院内有轿子,有诗友坐在上面体验,乐趣无穷。
顺木梯登上门楼,有两个枪眼对外小巷,敌人来时可射击。还有一地道通向外面。可攻可守可逃。此民宅别有一番风味。
出院后走到街上,一小马骡咉入眼前。诗友王今伟与其合影。摸耳摸面摸嘴,小骡憨厚可亲,任凭抚摸,一动不动。当今伟姐离开时,哪骡子似动情,还回眸一看,挺乖。
继续前行。东西大街两旁门联也有风味。"物阜民丰,春和景丽","红梅常结子,翠竹自生孙"皆合物象,颇有韵味。窄窄古巷青砖黛瓦,层层脱落,古色古味,透出历史的沧桑感。
再往前走,徐家大院出现在我们面前。门口有石碑刻徐家庄园简介,此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徐敬修在全国经营七十二处生意,富有财力基础上而建的大型庄园。门口有联:里三门外三门三三见九门门门相照,前两院后两院二二合四院院院生辉。
此联极巧,数字巧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自汉末丞相曹操在邺都建立邺城,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后,历代皇家宫殿建筑都反映这一风格。民间受此影响,建筑大院也采取中轴对称之风格。主房为上,两边有东西厢房。长卑有序,层次分明。
进大院,看到房内墙上图文并茂抒情散文:山中隐士多闲情,原来1961年5月3一7日,周总理视察武安,在伯延进行深入田间、农户、食堂调研,后向毛主席反映建议,取消大食堂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并在此居住。
总理虽去,风范永存。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在此拍摄,使伯延名扬全国。
往内西厢房徐家家谱及自山西洪洞由始祖徐相于明末清初先迁徐家庄后到伯延村。
资料翔实,内容生动。
后登沿木台阶登主宅二楼(也叫秀楼),据说为小姐所住。里面没有摆实。出楼进走廊,远望满院风光尽收眼底。红日西斜,清风徐来,也觉爽快。
楼上有台阶与其余楼相连,楼楼皆通。不登楼者不会有这个发现。
后下楼出徐家大院,行至街上。见一房檐下书写"积秀聚瑞"四个大字,挺文雅。还看到一春联: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对仗工整,意蕴深厚,富有现代气息。
随后一行人恋恋不舍离开伯延抒情散文: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上大巴
走向另一个景点。
即兴吟诗一首:
七律武安伯延镇(新韵)
作者王桂才
美丽伯延何处寻,
武安宝地有佳音。
北环洺水生财气,
南倚鼓山滋庶民。
古色古香房述古,
新人新貌市呈新。
房徐大院名华夏,
骚客观之总喜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