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散文
感谢您对文案中国的支持和厚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范文,文章均为网络范文,不能直接使用。原创求稿热线:13515490396(张老师)在线qq:1505976256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
夜晚,在看手机微信,不经意间看到了教育的话题。不知是什么思绪牵动了我敏感的神经——时间都去哪儿了?弹指一挥间,32年从教生涯已悄然而去,我有些愕然了。
在尚未平息的愕然里,我忽地想起了初中时的两位数学老师——宁云英和王晓红老师。这两位女老师其实一直在我记忆深处藏着,今夜想起了她俩,尘封了30多年的记忆就如河水一般,此起彼伏,一浪浪来,又一浪浪去。
我记忆中的宁云英老师,是一位善良、纯朴、耿直的伟大女性,业务精湛,真正是用心在干自己选择的教师职业。其时,我上初二,宁老师调到了我们学校——谭堰学校(七年制带帽初中)。初见宁老师,她年逾五十,瘦削,个儿高,背微驼,从衣着看就知道老师是个极其简约的母亲。
宁老师开始教我们代数与几何,担任班主任。第一堂课,我们便被老师镇住和吸引了:深邃的目光,柔和而又严厉;严谨的教风,精准而又灵活;广博的学识,旁征而又博引。与其说是一位好老师,不如说是一位善良而又严格的母亲。
儿女能不听母亲话吗?我们自然而然开始尊重宁老师了,这是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所致。
代数课上,那些令人头疼的知识点特费神,如分解因式、行程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各种数学公式等等。宁老师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或深入浅出,或总结归纳,或顺口溜,这样一来,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平面几何、解析几何过程中,宁老师总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宁老师坚持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将我们带到自我学习的最佳状态。尤为可贵的是,宁老师对课本上的每一章节练习题都要亲自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当我们请教老师难题时,老师总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引导、点拨的方法,鼓励我们自己去解答。当然,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尝到了思维、解题的乐趣。
宁老师已经积累了好几本厚厚的练习本。
记得那是个冬天的早晨,我们一到校就得知宁老师昨晚煤气中毒了,现在正躺在医院里。未到放学,我们十几个同学约好打算去医院看望老师。没等我们出发,校长从医院返回学校了,他见状,立马对我们说:“宁老师病情稳定了。她不放心你们,让我特地告诉你们:不要去医院看望她,要安心上好每一节课,这就是对她最好的看望。”
听了校长的这番话,我们深深感动了——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更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我们的眼泪在眶里打转……
第三天早晨,我们刚进教室,上课铃声还在响,宁老师已经拿着教具、备课本、小黑板在门口等候了。老师健步走上讲台,我们齐刷刷站起来,心里给老师敬礼!老师瘦削了很多,但一直很精神,很坚毅……
这一幕,很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30多年过去了,还那样历历在目。
因学制改革,我们首届初中生参加了中考。我因各科发展不均衡而与中专学校失之交臂。
就在那个暑假,宁老师要调离谭堰学校了。老师临走通知我们十几个同学去学校一趟。到了学校,宁老师给我们每人留赠了一本笔记本。
那个下着小雨的暑天融入了我的血脉。
那年秋季开学,是上高中,还是复读一年初三?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在“脱农皮”思想的钳制下,在家里经济及其紧张的条件下,我不得不选择复读一年。就这样,我走进了龙江乡王坟中学。也因此遇到了王晓红老师,她教我们数学,担任班主任。
王老师对我们来说是亦师亦姐。很快地,我们被王老师广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坚毅的性格和灵活的教法所折服,当然,还有她那绰约的身姿、俊丽的面容和青春的气息。
很快到了期中考试,由于发挥失常,100分的总分我只得了70几分。王老师不温不火地对我说:“还是尖子生呢,就这水平?”
我当然听出了王老师的失望,也因此郁闷有加。
大抵是王老师猜出了我的心事,放学后,她主动跟我们一起回家。路上,王老师微笑着说:“一次考试失利,这很正常。要对自己有信心哟!”在王老师的微笑里,我感受到了最大的鞭策和信任。
以后,王老师就常常和我们一路回家。也常常在路上就某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我知道王老师尚待字闺中,甚至还没谈男朋友,也是民办老师。她的从容,淡定,坚毅,执着潜移默化着我们。
王老师亦师亦姐,因而,在她面前,我们都不拘束,也常常跟她说心里话。
那个夏日的黄昏,天说变就变。我和同学放学回家,正巧碰到王老师正赶往学校,豆大的雨点齐刷刷落下。我立马将随身携带的斗笠塞给王老师,跟同学飞一般往回跑去。我们跑了一程,回头看看,原来王老师也正扶着斗笠往学校跑,雨色中,茫茫田野里,王老师宛如一朵洁白的莲花……
这一年复读初三,我考入了汉中师范学校。王老师也通过民教招教考试,考入了城固师范学校。
人的一生,在对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她们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宁老师既慈爱又严厉的母爱使我懂得了母亲的伟大,我应该感恩!王老师亦师亦友,使我懂得了为人要低调,谦和,友善,要以一颗善心、平常心对待你生命历程中每一个与你有缘的人。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在感恩的同时,我们要懂得:不要在意你曾经做过些什么,而要在意你会留下些什么,沉淀些什么。
春天里,那勺头的煎鱼香(二)
杜鹃含羞,山桃吐艳,十里杨花,百里槐香。山里的春总是在山花中而来。
比山花来的更早的山里的人们,就如那一年的春节还没有过完,母亲便开始整理她的那些农具了。锄把、镐头、铁锹、耙子、竹篓、镰刀、犁杖……每当我从被窝里爬起来,总能看到母亲用她那在灶膛里温热了的双手轻轻的擦拭着它们,将它们一个个擦拭的灵动而鲜活。我时常觉得,那时候,母亲不是在整理她的农具,而是在抚摸着我们。
过不了多久,山里的第一缕暖风就会漫过山谷,母亲也会用她擦拭过的镐头铁锹,将鸡舍猪圈里积攒了一冬的粪便锄出来,晾晒在场院的空地上。然后,一遍一遍地将这些粪便滤过,将哪怕是最细小的石头都挑出来、将秋天压在圈里的还没有完全腐烂的蒿草秸秆挑出来。母亲说,鸡是直肠子,吃下的东西不会完全消化,所以鸡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我看她拾掇鸡粪的样子,就像她拾掇秋天从地里背回的粮食,细致到要拿细筛子筛过。
山里的土地,不是在沟谷里用土垫起来的,就是在山坡上刨出来的。一块块小的像豆腐干,更像是大山穿破的补丁,等着像母亲这样的农人去缝补。
在母亲将鸡猪粪一篓篓背进土地的时候,会有一群书包唱着歌儿飞过山梁,那银铃般的笑声就催开了满山的花朵。
母亲说每当她听到那歌声,她就会忘记了她的老腰腿病,忘记了背上的沉重。
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才会放下书包,抗起镐头耙子,跟随着母亲来到她的田间地头。干活前,我也总会将母亲熬夜缝制的千层底土布鞋悄悄放在草科儿里,让它们好好睡觉别跑脏了。我就光着脚去刨茬子、打坷垃、整田垄、修地边……
那一刻,我是大地的儿子,是母亲唯一的帮手。
直到谷雨时节,母亲,才会唤回我在城里上班的父亲和我在乡里上学的哥哥姐姐们。在母亲早就平整好的土地里,母亲在前,父亲在后,他们一锹一锹的挖下窝儿,我就一粒一粒的丢下各色的种子,姐姐填上粪,哥哥盖上土。我们总是做的很小心,走的很整齐。只在偶尔我的种子丢偏了或是少了,姐姐便会大声的喊我,父亲和母亲也才会停下来,回过头微笑着看我将种子摆放整齐。然后,继续。
中午,阳光总是很暖,我们一家人找个平整的地界儿坐下来,吃着母亲大早蒸的玉米面菜饼子,喝着父亲接来的山泉水。母亲便会抬起头来,小声的看着父亲问:“嗨,你说这天会下雨吗,我看土太干了,地有点旱呢”父亲也假装的看看天:“嗯,等我们都种好了,会下的!”。不知怎的,我就将母亲过早爬上皱纹的脸,看成了山里的花朵。我笑,哥哥就追着打我。
一场春雨过后,土地会感觉到小脚丫的温度,那些禾苗破土而出,绿了整个山野。当我周末再次拿起锄头跟随母亲走进田地的时候,我也就认识了玉米、荞麦、谷子、土豆、南瓜、豆角。
那一年,我刚好10岁,或者更小。
关于春天的记忆,除了地里的农活,母亲整日的劳作,就是惊蛰节母亲的勺头煎鱼香了。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摸鱼是山里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的早上谁家的孩子若能在水里摸到鱼,不仅可以一家富裕有鱼(余),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一年健康平安。
每到惊蛰的早上,母亲总会笑着喊我:“还不快起床,鱼儿都被别人摸光了”。我便一骨碌从土炕上爬起来,夺过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罐头瓶,一路向村外冲去。
几眼山泉,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在村外与其它溪流交汇成河。母亲给我吃山泉的水,用小溪洗衣浇菜,我则在河里摸鱼捉虾。
河水刚刚没过脚面,清澈见底。挽起裤腿,脱掉鞋子,试探着加入到小伙伴们的行列当中。山里的水总是很凉,脚刚一沾水面,便条件反射般抽了回来,几次试探过后,终是经不起鱼儿的诱惑,下到水中。凉,也便很快被忘光。
惊蛰摸鱼,不用网、不下钩,就只凭双手去水里捧水里捉。鱼,都是很小的小麻鱼,个儿小还跑的快,又少,所以摸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得到。每每有谁看到一条,大家便会一起屏住呼吸,等那人慢慢弯下腰,悄悄的将双手贴近水面,然后猛的一下将手伸入水中……摸着了,是一阵欢呼雀跃,摸不到,则是“笨手”与“臭爪”的叫嚷和着善意的笑声。偶尔若有谁摸到一条小手指样的“大鱼”,它的主人就会被当做是英雄般看待,而那鱼更是会被传过来递过去的看上许久。
整整一天,我们都会泡在那条河里,在家的母亲不会担心她的孩子会丢了,或是会怎么样了。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会小心翼翼的捧起各自的战利品,给家走去,而将笑声留给了那条远去的河流。
回到家,母亲已经点燃了晚饭的灶膛,接过我摸的鱼,让我边看火边烘烤浑身湿透的衣服,她则将那鱼大小分成两份,小的养着,大的拿来给我煎着吃。母亲总是很细心的将鱼拾掇干净,然后找出她那平时很少用铜勺头,用锅里刚烧开的水洗过,倒入半勺头的杏子油放到火上去烧,等油冒了花,那裹了面的鱼连同几粒盐巴,也就放进了铜勺头里。随着呲啦噼啪的声响,只瞬间,满屋满院的便飘起了鱼香。
鱼煎好了,我就坐在门口,背对母亲依旧温热的灶膛,面朝对面的远山雾霭,将铜勺捧在手中。临到吃前,还要看上好一会,才会将那被母亲炸的已经金黄的小鱼,一小点一小点的放入口中,去慢慢的咀嚼、品尝……那会是一年里我吃到的最美的美食!
惊蛰过后的日子里,在某个周末或是什么时候,我也还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去那河里摸鱼捉虾。只是,回来的时候,再不敢让母亲看到。我们便偷偷的拿起母亲的铜勺、杏子油、盐巴、一盒火柴、一把柴火,跑到房后的地窖里,学着母亲的样子,去煎鱼吃鱼。尽管,那味道不会有母亲煎炸的香脆,但依然吃的津津有味,笑的不敢出声。
其实我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母亲是很清楚的。只是,她从来不会当面去揭发我们,只在晚上我躺到被她烧的热乎乎的土炕上,她才会就着那一盏在我记忆里永远亮着的煤油灯,悄声的对我说小馋嘴又去摸鱼了吧,都被你们偷吃了,明年的惊蛰你去摸啥,做人不可太贪,更要诚实,不能隐瞒妈妈,懂吗?我便假装睡着了。
整个儿春天,我都睡的很香、很甜。那时候,母亲说我的脸上是带着微笑的。
于是,在此后的春天里,在一个又一个惊蛰节里,大山深处的那条小河,依然会回荡着欢笑声,畅游着小麻鱼;大山深处的那些小村,也依然烧烤着铜勺头,弥漫着母亲的炸鱼香!
后记:几十年后,各种节日似乎越来越多,惊蛰的快乐却无处可寻;平日也可吃到的大鱼大肉,母亲勺头煎鱼的味道却再也没有了……
心何时才能放下(三)
有一种爱叫做守候,为爱矜持这不在让爱受到伤害。故事要从我在校地时候说起,记得那年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她望着我的眼神仿佛依依不舍。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和她永远的在一起。可是有情总是被无情恼,我把爱情想得太简单了。我以为爱是默默的守候,爱是尽在不言中才能守住这份爱。爱只要给彼此自由才能得到快乐,没想到我的深心会如此的沉痛有一种被万箭穿心的感觉。我开始不知所措的在那个曾经和她相识的地方彷徨着,犹豫不决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忽然间一阵阵寂寞的风把我围住。我给她的爱一直很安静,偶尔来交换彼此的关心。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这首歌一直在我脑海里不段的浮现。伴着我到如今不知心往何处,念归何处才能中断我的思念。
心中如同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似的,整夜不能安枕好像没有了灵魂。我身心疲惫支撑着这份感情,每天假装着笑容小心翼翼的。深怕被别人看出端倪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心中总是感觉空荡荡的,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达彼岸。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当初选择和她一起走下去,是否我们的结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和忧伤。我探索着爱情的道路,念念不忘的那个美好的憧憬。至今让我放不下,也不知道我的心何时才能放下。(责任编辑:文案中国)
感谢您对文案中国的支持和厚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范文,文章均为网络范文,不能直接使用。原创求稿热线:13515490396(张老师)在线qq:1505976256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
夜晚,在看手机微信,不经意间看到了教育的话题。不知是什么思绪牵动了我敏感的神经——时间都去哪儿了?弹指一挥间,32年从教生涯已悄然而去,我有些愕然了。
在尚未平息的愕然里,我忽地想起了初中时的两位数学老师——宁云英和王晓红老师。这两位女老师其实一直在我记忆深处藏着,今夜想起了她俩,尘封了30多年的记忆就如河水一般,此起彼伏,一浪浪来,又一浪浪去。
我记忆中的宁云英老师,是一位善良、纯朴、耿直的伟大女性,业务精湛,真正是用心在干自己选择的教师职业。其时,我上初二,宁老师调到了我们学校——谭堰学校(七年制带帽初中)。初见宁老师,她年逾五十,瘦削,个儿高,背微驼,从衣着看就知道老师是个极其简约的母亲。
宁老师开始教我们代数与几何,担任班主任。第一堂课,我们便被老师镇住和吸引了:深邃的目光,柔和而又严厉;严谨的教风,精准而又灵活;广博的学识,旁征而又博引。与其说是一位好老师,不如说是一位善良而又严格的母亲。
儿女能不听母亲话吗?我们自然而然开始尊重宁老师了,这是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所致。
代数课上,那些令人头疼的知识点特费神,如分解因式、行程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各种数学公式等等。宁老师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或深入浅出,或总结归纳,或顺口溜,这样一来,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平面几何、解析几何过程中,宁老师总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宁老师坚持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将我们带到自我学习的最佳状态。尤为可贵的是,宁老师对课本上的每一章节练习题都要亲自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当我们请教老师难题时,老师总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引导、点拨的方法,鼓励我们自己去解答。当然,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尝到了思维、解题的乐趣。
宁老师已经积累了好几本厚厚的练习本。
记得那是个冬天的早晨,我们一到校就得知宁老师昨晚煤气中毒了,现在正躺在医院里。未到放学,我们十几个同学约好打算去医院看望老师。没等我们出发,校长从医院返回学校了,他见状,立马对我们说:“宁老师病情稳定了。她不放心你们,让我特地告诉你们:不要去医院看望她,要安心上好每一节课,这就是对她最好的看望。”
听了校长的这番话,我们深深感动了——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更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我们的眼泪在眶里打转……
第三天早晨,我们刚进教室,上课铃声还在响,宁老师已经拿着教具、备课本、小黑板在门口等候了。老师健步走上讲台,我们齐刷刷站起来,心里给老师敬礼!老师瘦削了很多,但一直很精神,很坚毅……
这一幕,很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30多年过去了,还那样历历在目。
因学制改革,我们首届初中生参加了中考。我因各科发展不均衡而与中专学校失之交臂。
就在那个暑假,宁老师要调离谭堰学校了。老师临走通知我们十几个同学去学校一趟。到了学校,宁老师给我们每人留赠了一本笔记本。
那个下着小雨的暑天融入了我的血脉。
那年秋季开学,是上高中,还是复读一年初三?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在“脱农皮”思想的钳制下,在家里经济及其紧张的条件下,我不得不选择复读一年。就这样,我走进了龙江乡王坟中学。也因此遇到了王晓红老师,她教我们数学,担任班主任。
王老师对我们来说是亦师亦姐。很快地,我们被王老师广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坚毅的性格和灵活的教法所折服,当然,还有她那绰约的身姿、俊丽的面容和青春的气息。
很快到了期中考试,由于发挥失常,100分的总分我只得了70几分。王老师不温不火地对我说:“还是尖子生呢,就这水平?”
我当然听出了王老师的失望,也因此郁闷有加。
大抵是王老师猜出了我的心事,放学后,她主动跟我们一起回家。路上,王老师微笑着说:“一次考试失利,这很正常。要对自己有信心哟!”在王老师的微笑里,我感受到了最大的鞭策和信任。
以后,王老师就常常和我们一路回家。也常常在路上就某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我知道王老师尚待字闺中,甚至还没谈男朋友,也是民办老师。她的从容,淡定,坚毅,执着潜移默化着我们。
王老师亦师亦姐,因而,在她面前,我们都不拘束,也常常跟她说心里话。
那个夏日的黄昏,天说变就变。我和同学放学回家,正巧碰到王老师正赶往学校,豆大的雨点齐刷刷落下。我立马将随身携带的斗笠塞给王老师,跟同学飞一般往回跑去。我们跑了一程,回头看看,原来王老师也正扶着斗笠往学校跑,雨色中,茫茫田野里,王老师宛如一朵洁白的莲花……
这一年复读初三,我考入了汉中师范学校。王老师也通过民教招教考试,考入了城固师范学校。
人的一生,在对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她们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宁老师既慈爱又严厉的母爱使我懂得了母亲的伟大,我应该感恩!王老师亦师亦友,使我懂得了为人要低调,谦和,友善,要以一颗善心、平常心对待你生命历程中每一个与你有缘的人。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在感恩的同时,我们要懂得:不要在意你曾经做过些什么,而要在意你会留下些什么,沉淀些什么。
春天里,那勺头的煎鱼香(二)
杜鹃含羞,山桃吐艳,十里杨花,百里槐香。山里的春总是在山花中而来。
比山花来的更早的山里的人们,就如那一年的春节还没有过完,母亲便开始整理她的那些农具了。锄把、镐头、铁锹、耙子、竹篓、镰刀、犁杖……每当我从被窝里爬起来,总能看到母亲用她那在灶膛里温热了的双手轻轻的擦拭着它们,将它们一个个擦拭的灵动而鲜活。我时常觉得,那时候,母亲不是在整理她的农具,而是在抚摸着我们。
过不了多久,山里的第一缕暖风就会漫过山谷,母亲也会用她擦拭过的镐头铁锹,将鸡舍猪圈里积攒了一冬的粪便锄出来,晾晒在场院的空地上。然后,一遍一遍地将这些粪便滤过,将哪怕是最细小的石头都挑出来、将秋天压在圈里的还没有完全腐烂的蒿草秸秆挑出来。母亲说,鸡是直肠子,吃下的东西不会完全消化,所以鸡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我看她拾掇鸡粪的样子,就像她拾掇秋天从地里背回的粮食,细致到要拿细筛子筛过。
山里的土地,不是在沟谷里用土垫起来的,就是在山坡上刨出来的。一块块小的像豆腐干,更像是大山穿破的补丁,等着像母亲这样的农人去缝补。
在母亲将鸡猪粪一篓篓背进土地的时候,会有一群书包唱着歌儿飞过山梁,那银铃般的笑声就催开了满山的花朵。
母亲说每当她听到那歌声,她就会忘记了她的老腰腿病,忘记了背上的沉重。
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才会放下书包,抗起镐头耙子,跟随着母亲来到她的田间地头。干活前,我也总会将母亲熬夜缝制的千层底土布鞋悄悄放在草科儿里,让它们好好睡觉别跑脏了。我就光着脚去刨茬子、打坷垃、整田垄、修地边……
那一刻,我是大地的儿子,是母亲唯一的帮手。
直到谷雨时节,母亲,才会唤回我在城里上班的父亲和我在乡里上学的哥哥姐姐们。在母亲早就平整好的土地里,母亲在前,父亲在后,他们一锹一锹的挖下窝儿,我就一粒一粒的丢下各色的种子,姐姐填上粪,哥哥盖上土。我们总是做的很小心,走的很整齐。只在偶尔我的种子丢偏了或是少了,姐姐便会大声的喊我,父亲和母亲也才会停下来,回过头微笑着看我将种子摆放整齐。然后,继续。
中午,阳光总是很暖,我们一家人找个平整的地界儿坐下来,吃着母亲大早蒸的玉米面菜饼子,喝着父亲接来的山泉水。母亲便会抬起头来,小声的看着父亲问:“嗨,你说这天会下雨吗,我看土太干了,地有点旱呢”父亲也假装的看看天:“嗯,等我们都种好了,会下的!”。不知怎的,我就将母亲过早爬上皱纹的脸,看成了山里的花朵。我笑,哥哥就追着打我。
一场春雨过后,土地会感觉到小脚丫的温度,那些禾苗破土而出,绿了整个山野。当我周末再次拿起锄头跟随母亲走进田地的时候,我也就认识了玉米、荞麦、谷子、土豆、南瓜、豆角。
那一年,我刚好10岁,或者更小。
关于春天的记忆,除了地里的农活,母亲整日的劳作,就是惊蛰节母亲的勺头煎鱼香了。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摸鱼是山里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的早上谁家的孩子若能在水里摸到鱼,不仅可以一家富裕有鱼(余),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一年健康平安。
每到惊蛰的早上,母亲总会笑着喊我:“还不快起床,鱼儿都被别人摸光了”。我便一骨碌从土炕上爬起来,夺过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罐头瓶,一路向村外冲去。
几眼山泉,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在村外与其它溪流交汇成河。母亲给我吃山泉的水,用小溪洗衣浇菜,我则在河里摸鱼捉虾。
河水刚刚没过脚面,清澈见底。挽起裤腿,脱掉鞋子,试探着加入到小伙伴们的行列当中。山里的水总是很凉,脚刚一沾水面,便条件反射般抽了回来,几次试探过后,终是经不起鱼儿的诱惑,下到水中。凉,也便很快被忘光。
惊蛰摸鱼,不用网、不下钩,就只凭双手去水里捧水里捉。鱼,都是很小的小麻鱼,个儿小还跑的快,又少,所以摸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得到。每每有谁看到一条,大家便会一起屏住呼吸,等那人慢慢弯下腰,悄悄的将双手贴近水面,然后猛的一下将手伸入水中……摸着了,是一阵欢呼雀跃,摸不到,则是“笨手”与“臭爪”的叫嚷和着善意的笑声。偶尔若有谁摸到一条小手指样的“大鱼”,它的主人就会被当做是英雄般看待,而那鱼更是会被传过来递过去的看上许久。
整整一天,我们都会泡在那条河里,在家的母亲不会担心她的孩子会丢了,或是会怎么样了。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会小心翼翼的捧起各自的战利品,给家走去,而将笑声留给了那条远去的河流。
回到家,母亲已经点燃了晚饭的灶膛,接过我摸的鱼,让我边看火边烘烤浑身湿透的衣服,她则将那鱼大小分成两份,小的养着,大的拿来给我煎着吃。母亲总是很细心的将鱼拾掇干净,然后找出她那平时很少用铜勺头,用锅里刚烧开的水洗过,倒入半勺头的杏子油放到火上去烧,等油冒了花,那裹了面的鱼连同几粒盐巴,也就放进了铜勺头里。随着呲啦噼啪的声响,只瞬间,满屋满院的便飘起了鱼香。
鱼煎好了,我就坐在门口,背对母亲依旧温热的灶膛,面朝对面的远山雾霭,将铜勺捧在手中。临到吃前,还要看上好一会,才会将那被母亲炸的已经金黄的小鱼,一小点一小点的放入口中,去慢慢的咀嚼、品尝……那会是一年里我吃到的最美的美食!
惊蛰过后的日子里,在某个周末或是什么时候,我也还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去那河里摸鱼捉虾。只是,回来的时候,再不敢让母亲看到。我们便偷偷的拿起母亲的铜勺、杏子油、盐巴、一盒火柴、一把柴火,跑到房后的地窖里,学着母亲的样子,去煎鱼吃鱼。尽管,那味道不会有母亲煎炸的香脆,但依然吃的津津有味,笑的不敢出声。
其实我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母亲是很清楚的。只是,她从来不会当面去揭发我们,只在晚上我躺到被她烧的热乎乎的土炕上,她才会就着那一盏在我记忆里永远亮着的煤油灯,悄声的对我说小馋嘴又去摸鱼了吧,都被你们偷吃了,明年的惊蛰你去摸啥,做人不可太贪,更要诚实,不能隐瞒妈妈,懂吗?我便假装睡着了。
整个儿春天,我都睡的很香、很甜。那时候,母亲说我的脸上是带着微笑的。
于是,在此后的春天里,在一个又一个惊蛰节里,大山深处的那条小河,依然会回荡着欢笑声,畅游着小麻鱼;大山深处的那些小村,也依然烧烤着铜勺头,弥漫着母亲的炸鱼香!
后记:几十年后,各种节日似乎越来越多,惊蛰的快乐却无处可寻;平日也可吃到的大鱼大肉,母亲勺头煎鱼的味道却再也没有了……
心何时才能放下(三)
有一种爱叫做守候,为爱矜持这不在让爱受到伤害。故事要从我在校地时候说起,记得那年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她望着我的眼神仿佛依依不舍。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和她永远的在一起。可是有情总是被无情恼,我把爱情想得太简单了。我以为爱是默默的守候,爱是尽在不言中才能守住这份爱。爱只要给彼此自由才能得到快乐,没想到我的深心会如此的沉痛有一种被万箭穿心的感觉。我开始不知所措的在那个曾经和她相识的地方彷徨着,犹豫不决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忽然间一阵阵寂寞的风把我围住。我给她的爱一直很安静,偶尔来交换彼此的关心。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这首歌一直在我脑海里不段的浮现。伴着我到如今不知心往何处,念归何处才能中断我的思念。
心中如同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似的,整夜不能安枕好像没有了灵魂。我身心疲惫支撑着这份感情,每天假装着笑容小心翼翼的。深怕被别人看出端倪了,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心中总是感觉空荡荡的,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达彼岸。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当初选择和她一起走下去,是否我们的结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和忧伤。我探索着爱情的道路,念念不忘的那个美好的憧憬。至今让我放不下,也不知道我的心何时才能放下。(责任编辑:文案中国)